图书介绍

电视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视原理
  • 天津大学电视研究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4·2142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视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光与视觉特性1

§1.1光的特性1

1.1.1 电磁辐射1

1.1.2 可见光谱1

目 录1

1.1.3白光的分解2

§1.2光源2

1.2.1 色温3

1.2.2 光源4

§1.3电视中常用光学术语和度量单位5

1.3.1相对视敏函数5

1.3.2光通量6

1.3.3发光强度7

1.3.5 照度8

1.3.4 亮度8

§1.4人眼的视觉特性10

*1.4.1眼睛的构造10

1.4.2 亮度和彩色视觉11

1.4.3 眼睛的视觉范围与适应性13

1.4.4人眼的分辨力16

1.4.5视觉惰性与闪烁感觉17

§1.5色度学基础19

1.5.1三基色原理19

1.5.2配色实验20

1.5.3 RGB计色制21

1.5.4 XYZ计色制27

*1.5.5 均匀色标制37

9.2.1非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38

1.5.6彩色的重现38

2.1.1 图象顺序传送原理43

第二章电视传象基本原理43

§2.1电视系统组成原理43

2.1.2 光和电的转换原理44

2.1.3 彩色图象的摄取与重现46

§2.2电视扫描原理47

2.2.1逐行扫描48

2.2.2 隔行扫描50

2.2.3扫描的同步53

§2.3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57

2.3.1 图象的几何特征58

2.3.2 图象的连续性与场频的确定59

2.3.3扫描行数及有关参数的确定60

2.3.4 图象亮度与色度的非线性失真64

2.4.1 黑白图象信号67

§2.4视频图象信号67

2.4.2亮度信号、色差信号及其组成原理69

2.4.3标准彩条信号75

第三章 电视图象的摄取与重现80

§3.1彩色电视摄象机概述80

3.1.1 概况80

3.1.2 广播用彩色摄象机的组成80

3.1.3摄象机光谱响应特性81

§3.2彩色电视摄象机的光学系统83

3.2.1变焦距镜头83

3.2.2分色棱镜86

3.2.3 中性滤光片和色温滤光片87

*3.3.1视象管88

§3.3电视摄象管88

3.3.2氧化铅视象管92

*3.3.3硅靶摄象管96

*3.3.4 电荷耦合摄象器件97

*§3.4单管彩色摄象机原理99

3.4.1频率分离式单管摄象机100

3.4.2相位分离式单管摄象机101

3.4.3三电极式单管摄象机102

§3.5图象信号的处理与补偿102

3.5.1预放器102

3.5.2箝位电路106

*3.5.3 电缆校正放大器107

3.5.4黑斑校正108

3.5.5轮廓校正109

3.5.6 γ校正112

3.5.7 彩色校正113

§3.6黑白显象管115

3.6.1 显象管的电子枪与静电聚焦115

3.6.2 电子束的偏转117

3.6.3显象管屏幕118

§3.7彩色显象管118

3.7.1 三枪三束荫罩式彩色显象管118

*3.7.2 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122

3.7.3 自会聚彩色显象管123

第四章兼容制彩色电视128

§4.1彩色电视制式概述128

§4.2 NTSC制129

4.2.1 正交调制与正交检波129

4.2.2 压缩系数130

4.2.3 波形图和矢量图132

4.2.4 Q、I色差信号134

4.2.5副载频选择135

4.2.6 NTSC编、解码方框图138

4.2.7 NTSC制主要性能140

4.3.1彩色相序交变原理142

§4.3 PAL制142

4.3.2 PAL色度信号及PALD解码原理143

4.3.3色度信号的频谱交错145

4.3.4副载频选择147

4.3.5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152

4.3.6行顺序效应158

4.3.7 PAL制的主要性能165

§4.4 PAL编码器166

4.4.1总述166

4.4.2基色信号的矩阵变换170

4.4.3副载波的调制172

*4.4.4 PAL色度信号的编码误差179

*§4.5 SECAM制183

4.5.1顺序传送与存储复用183

4.5.2 SECAM色度信号184

4.5.3色同步信号188

4.5.4副载波处理189

4.5.5 SECAM制编、解码方框图191

4.5.6行顺序效应193

4.5.7 SECAM制主要性能193

第五章电视发射机196

§5.1电视发射机的组成196

5.2.1图象信号的调制特点197

§5.2图象信号的调制方式197

*5.2.2调幅器的组成206

*5.2.3高频电视信号209

*§5.3彩色图象发射机的特点211

5.3.1振幅频率特性211

5.3.2群延时及其校正213

5.3.3微分增益(DG)失真及其校正215

5.3.4微分相位(DP)失真及其校正215

5.3.5 彩色图象发射机及其方框图216

*§5.4电视转播机219

第六章电视接收机222

§6.1电视接收机的组成222

6.1.1 黑白电视接收机原理222

6.1.2彩色电视接收机原理224

§6.2公用通道227

6.2.1 高频调谐器227

6.2.2 中频放大器234

6.2.3自动增益控制电路248

*6.2.4视频检波器252

§6.3彩色电视接收机解码器253

6.3.1亮度通道253

6.3.2色度通道258

6.3.3辅助电路264

6.4.1同步分离电路274

§6.4同步与扫描电路274

6.4.2 自动杂波抑制电路279

6.4.3场扫描电路280

6.4.4行扫描电路287

6.4.5高压、中压、低压输出电路296

§6.5显象管的附属电路298

6.5.1光栅畸变校正298

6.5.2白平衡调整299

§6.6电视接收机的集成化300

*第七章同步信号的形成307

§7.1 同步信号定时部分工作原理307

7.1.1副载波晶体振荡器与25赫频移方法308

7.1.2 PAL耦合器308

7.1.3 625:1分频器309

§7.2同步信号形成部分工作原理311

7.2.1复合同步信号形成312

7.2.2复合消隐信号与行、场推动信号形成316

7.2.3色同步旗形脉冲与PAL识别脉冲形成317

§7.3同步设备之间的锁相原理320

7.3.1 台从锁相321

7.3.2台主锁相324

§7.4集成化数字同步机325

7.4.1 同步信号定时部分325

7.4.2同步信号形成部分329

§7.5同步系统的新技术333

7.5.1单脉冲系统(Unipulse)333

7.5.2全国电视台锁相系统(Natlock)336

8.1.1 静止图片的重放338

第八章 电视节目的储存与重放338

§8.1图片和影片的重放338

8.1.2活动图片的重放339

§8.2电视信号的磁性录放342

8.2.1磁性录放基本原理342

8.2.2磁带录象机概述349

8.2.3图象信号录放电路系统353

*8.2.4伺服和图象信号校正电路系统357

*8.2.5数字磁带录象359

*§8.3视听片及其重放360

*第九章电视测量原理365

§9.1电视测量的特点365

9.1.1概述365

9.1.2电视监测示波器的特点365

9.1.3 电视图象质量的评价367

9.1.4 电视系统质量指标的叠加和分配367

§9.2非线性失真测量原理368

9.2.2亮度信号非线性幅度失真370

9.2.3色度信号非线性失真371

9.2.4同步信号非线性失真372

§9.3线性失真测量原理373

9.3.1 线性失真及其测量的特点373

9.3.2 频域测量原理374

9.3.3时域测量原理377

§9.4杂波测量原理385

9.4.1杂波及其测量的特点385

9.4.2杂波测量386

§9.5 自动化动态测量原理388

9.5.1概述388

9.5.2混合型自动监测系统389

9.5.3全数字型自动监测系统390

附电视测试图(卡)392

*第十章电视新技术394

§10.1数码电视394

10.1.1概述394

10.1.2差值脉码调制395

10.1.3线性变换编码400

10.1.4帧间编码405

10.1.5 亚奈奎斯特抽样406

10.1.6几种数码化电视设备408

§10.2卫星电视广播412

10.2.1 发展卫星广播的原因412

10.2.2卫星广播的信号处理413

10.2.3 卫星广播系统417

10.2.4对广播卫星的主要要求422

§10.3有线电视系统424

10.3.1 电缆电视系统424

10.3.2光缆电视系统429

§10.4电视多重广播438

10.4.1 电视多重广播的定义和分类438

10.4.2 多路伴音广播439

10.4.3静止画广播及文字广播445

10.4.4专用频道传输方式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