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 课程改革发展之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 课程改革发展之路
  • 柯政,肖驰等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57771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课程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整齐划一到多样选择 课程改革发展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主线1

第一节 改革开放40年中国课程改革的方向、阶段与成就3

一、素质教育是中国课程改革的旗帜和方向4

二、40年课程改革的四个发展阶段6

三、40年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12

第二节 从哪里开始:改革的起点及其历史形成18

一、整齐划一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和评价标准18

二、整齐划一课程体系的历史形成过程27

三、两套课程内容改革思路的形成与实验39

第三节 其他国家在干什么:同期进行的西方国家课程改革45

一、国家权力越来越多地介入课程改革46

二、市场竞争机制作为课程改革的杠杆55

三、课程改革日益凸显核心素养63

第二章 对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的认识逐渐深入75

第一节 课程是教育思想、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对课程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加深77

一、课程作为教学科目:传统课程观的恢复78

二、“搞好活动课”:把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80

三、课程改革包括六大具体目标:“大课程”观确立83

第二节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在“立德树人”工作中作用日益凸显87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978—1999年)88

二、落实“三维目标”(1999—2012年)92

三、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2012—2017年)99

第三节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对理想课程结构的认识日趋完整103

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涌现:对“设置哪些课程”的认识不断提升104

二、“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如何整体优化”的认识持续深化109

第三章 全面发展、能力为重,持续优化课程知识结构117

第一节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120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让地方性经验成为课程学习内容120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个人性经验进入学校课程提供了正式通道127

三、强调课程“生活化”:日常经验越来越多地进入传统学科课程130

第二节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现状137

一、注重学科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138

二、通过主题教学把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139

三、综合课程的提出与发展141

四、重庆谢家湾小学的课程整合实践案例145

第三节 德智体美各方面教育协调发展的科目结构147

一、最稳定科目的权重变化:语文、数学、政治148

二、从“视情况开设”到必修:外语课程的变化151

三、随时代发展不断变迁的科目:自然、劳动与音体美155

四、各科目比例逐渐走向均衡160

第四章 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163

第一节 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课程内容选择性增强166

一、“一纲一本”的教科书政策167

二、“一纲多本”政策的出台与实施168

三、“一纲多本”背景下的“部编教材”170

第二节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自主空间扩大171

一、“教学大纲”的改革与发展172

二、只提教学建议的“课程标准”的出台175

第三节 设置校本课程与研究性学习课程:学校教师课程管理权限提升177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让学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课程管理权177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提出让教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课程创生空间181

三、学校与教师成为重要的评估主体:学校与教师课程权的保障186

第四节 “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政策舆论不断鼓励188

一、认可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189

二、鼓励教师从“教教材”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190

三、从“以教定教”逐渐转变为“以学定教”192

四、从“防教师的课程”到“教师即课程”193

第五节 大力推动校本研修:鼓励教师生产和传播教学知识195

一、“大力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195

二、将教学研究纳入教师奖励与考核的参照标准197

第五章 增强课程适应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01

第一节 加强课程选择性日益成为改革的优先目标之一203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选择性的实践探索205

二、普通高中课程逐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211

第二节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语数外三科的发展历程223

一、语文学科课程选择性的历史发展223

二、数学学科课程选择性的历史发展226

三、外语学科课程选择性的历史发展231

第三节 “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一校一地的改革实验236

一、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探索:实现“一生一课表”236

二、浙江省的探索:构建区域性的选择性课程245

第六章 积极简政放权,探索科学的课程管理体制机制253

第一节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机制逐渐形成256

一、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演变256

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内权利主体多元261

三、形成相对稳定的三级课程管理权利清单265

第二节 “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管理方式日益科学272

一、社会力量逐步参与学校课程管理273

二、抓大放小:建立了基于标准的管理机制278

第三节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教材管理不断发展完善280

一、教材审定制的建立和完善280

二、不断推动和完善教材多样化285

第四节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多把尺子衡量课程学习结果291

一、从“全国一张卷”到“分省命题”:衡量主体的多样化291

二、从“唯分数论”到“两依据一参考”:衡量内容走向多元化294

主要参考文献302

后记3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