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
  • 祝明,王东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515021416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灾害防治-工作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救灾1

第一节 全球视野下的自然灾害1

一、自然灾害的范围1

二、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2

链接:灾害链3

三、自然灾害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4

第二节 我国的自然灾害5

一、“自然灾害博物馆”的前世今生5

二、自然灾害严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9

链接:自然灾害成为我国的严峻挑战10

第三节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防灾减灾救灾史12

一、防灾减灾救灾基本理念12

链接:中国古代的救灾思想13

二、预防灾害的思想16

三、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17

四、防灾减灾救灾主要实践18

链接:中国古代防灾减灾工程18

链接:中国古代防灾减灾人物——潘季驯20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防灾减灾救灾21

一、新中国成立后救灾方针沿革21

二、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主要成就23

三、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出路25

第一章 防灾减灾救灾新战略27

第一节 以习近平防灾减灾救灾思想为指导27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观27

二、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认识防灾减灾救灾28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8

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意义重大28

五、树立居安思危和常备不懈的意识29

六、全面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29

第二节 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地位30

一、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30

二、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30

三、正确认识防灾减灾救灾的地位和作用31

第三节 防灾减灾救灾的战略布局32

一、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32

二、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33

三、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33

第二章 灾害统筹管理35

第一节 健全灾害管理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35

一、灾害管理法律法规体系35

二、灾害管理预案体系37

第二节 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统筹协调体制41

一、健全统筹协调体制41

链接:贵州省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经验50

二、统筹城乡防灾减灾救灾52

案例2-1:“菲特”台风救灾案例58

第三节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资源统筹62

一、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62

二、防灾减灾救灾资金保障64

三、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68

链接:我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历史沿革70

链接:国家医药储备制度73

四、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74

案例2-2:“威马逊”台风救灾案例75

第三章 灾害风险管理82

第一节 灾害风险防范82

一、减灾工程防御能力建设82

二、灾害监测预警83

第二节 基于社区的灾害风险管理86

一、社区减灾工作成效显著86

二、社区减灾需补齐“短板”90

三、社区减灾工作需创新发展91

第三节 通过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减灾意识93

一、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93

二、常态化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94

案例3-1:北京什刹海街道防灾减灾工作实践95

第四章 灾害属地管理99

第一节 地方承担应急救灾主体责任99

一、灾害应急响应机制99

二、灾情信息管理104

三、灾害管理中的媒体应对106

四、军地应急协调联动机制109

案例4-1:北京“7·21”特大暴雨危机沟通得与失110

第二节 灾害评估为救灾决策提供支持113

一、自然灾害损失评估113

二、自然灾害救助评估114

三、自然灾害社会影响评估117

案例4-2:四川省绵阳市灾害社会心理援助案例124

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以地方为主131

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现状和评价131

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132

三、灾后恢复重建应关注人的生活重建133

案例4-3:鲁甸地震救灾案例134

第五章 防灾减灾救灾社会力量和市场参与141

第一节 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141

一、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现状和问题141

二、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特点和展望144

三、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救灾的工作思路150

案例5-1:社会组织参与芦山地震抗震救灾情况分析151

第二节 推动灾害保险发展155

一、灾害保险的现状155

二、灾害保险的发展思路157

第六章 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159

第一节 有关国家自然灾害管理经验借鉴159

一、有关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经验比较159

二、有关国家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启示165

案例6-1: 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救灾案例167

案例6-2: 2011年日本“ 3·11”大地震救灾案例171

第二节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175

一、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175

链接:联合国框架下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主要成果文件177

二、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79

三、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180

第三节 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181

一、“一带一路”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的背景和形势182

二、“一带一路”防灾减灾救灾国际交流合作的路径182

典型案例 汶川特大地震应对185

附录 典型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206

附录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6

附录2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213

附录3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索引223

参考文献229

后记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