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的哲学方法与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薛晓阳著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40700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教育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的哲学方法与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取向选择13
一、理论与实践:作为方法论问题13
(一)教育研究的两种态度13
(二)从历史博弈到学理分析:本土化的学术问题22
(三)方法论的陷阱25
二、理性立场与现象学的博弈35
(一)理性权利的恢复35
(二)实践的自我显现40
(三)生活世界作为哲学方法46
三、作为实践的研究:人类学与教育叙事研究51
(一)从现象学到人类学52
(二)作为规范研究的可能60
(三)文化批评与人类学的意义表达63
(四)叙事结构的多元性69
(五)案例研究与经验叙事76
第二章 文本与方法86
一、解释学与教育科学86
(一)解释学作为方法论的本质87
(二)解释与真理发现:教育的理论生产94
(三)教育理论的魅力100
二、文本与表述:道德性及诠释危机105
(一)文本价值及本质——以德育文本为例106
(二)道德教育的文本品质112
(三)德育文本的教育隐喻117
(四)“第三世界”理论的文本启示118
第三章 知识传统123
一、古典教育的方法哲学123
(一)作为精神反思的教育立场123
(二)教育的高度和位置:历史和命运意识128
二、知识作为方法意识:古代知识观131
(一)“大道之知”的教育精神131
(二)求大道之学的教育134
(三)教育形态的演进与改变135
三、知识社会的“知识方法”143
(一)回归大道知识的尝试143
(二)教育形态与变革145
第四章 研究的立场147
一、人性假设的方法意义147
(一)人性假设与教育研究148
(二)善的预设:教育科学的出发点152
(三)人性假设的首要任务156
(四)人性假设的假设:幸福作为教育目的158
二、价值中立与教育研究的学术立场173
(一)价值判断与教育研究174
(二)价值认知的客观性184
(三)价值性与教育的实践性188
(四)教育研究的想象力190
第五章 科学博弈197
一、实证的想象197
(一)实证与局限:孔德的悖论197
(二)教育如何面对实证201
(三)教育研究的学科自信207
(四)实证方法的科学性及批判210
二、实证研究标准与现象学、解释学原则215
(一)对象的限定及社会学的科学性216
(二)研究的问题与层次:中层理论的运用219
(三)社会学的假设与现象学的悬置223
(四)社会学的客观、现象学的悬置与诠释学的想象229
(五)对问题与条件的限定:科学保证的有限性231
(六)假设—证明范式:假设的价值性233
三、证伪作为实证的标准236
(一)证伪的逻辑及其有限性236
(二)作为研究规范的证伪241
(三)证伪对实证意味着什么244
四、作为发现的方法250
(一)实证的“发现”250
(二)默顿的边界与理由252
(三)逻辑方法的可能性253
(四)想象与实证:实证的超越257
(五)未来如何理解发现263
第六章 学科赋性267
一、实践学科的想象267
(一)实践学科的疑问267
(二)杜威的实践教育学与未来272
(三)实践学科及其危机279
二、教育学科的独立:学术、权力与自由285
(一)学科权力与学科独立286
(二)德育作为一个学科291
(三)道德教育的学科责任296
三、学科及学科属性301
(一)从育儿技术到科学研究301
(二)教育学的课程理解与课程责任304
(三)学科属性与教育学的功能:学科与职业的对抗309
(四)教师教育的学术性312
(五)技术与理性的功能博弈314
第七章 数据认知317
一、教育的数据哲学——统计认识论317
二、教育研究的数据意识322
(一)数据的科学与限度322
(二)质性解释与数理分析331
三、数据方法与立场337
(一)现象数据的实证意义337
(二)模型认知的价值341
(三)规范比方法更重要344
第八章 伦理问题349
一、科学、方法与伦理349
(一)科学作为道德的范畴349
(二)研究伦理:领域与悖论361
(三)言说的道德性367
二、知识分子的愿景376
(一)灵魂丢失还是学术贬值378
(二)学术如何被贬:颠倒的因果386
(三)标准的标准与问题393
(四)东方话语的必然性399
第九章 两种方法形态404
一、作为方法论的模式研究404
(一)结构的想象:模式思维的创造性404
(二)模式的哲学——实践方法论407
(三)教育的模式研究412
(四)模式建构的特征415
二、“教育”是一种方法论419
(一)教育的方法哲学420
(二)教学就是教育:教学的方法原则424
(三)教学方法论的统治427
后记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