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1369379.jpg)
- 颜凌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2551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金融投资-投资者-法律保护-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对象的限定7
1.2.1 金融监管机构7
1.2.2 金融投资者7
1.2.3 金融服务提供者8
1.3 金融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10
1.3.1 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基础理论10
1.3.2 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研究11
1.3.3 金融投资者分类保护研究13
1.3.4 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保护研究14
1.3.5 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保护研究14
1.4 研究方法15
1.5 创新与不足16
2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概述18
2.1 概念的界定18
2.1.1 投资的范畴19
2.1.2 我国的金融投资者结构21
2.1.3 金融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的关系24
2.1.4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30
2.2 各国和地区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概述34
2.2.1 美国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35
2.2.2 英国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37
2.2.3 日本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38
2.2.4 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39
2.2.5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39
2.3 我国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历史及发展41
2.3.1 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起步阶段41
2.3.2 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初步建立阶段44
2.3.3 金融投资者适当性保护制度发展阶段47
2.3.4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完善阶段51
3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基本理论——交易能力天平理论58
3.1 金融投资者保护的理论评述58
3.1.1 代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58
3.1.2 信赖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60
3.1.3 招牌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62
3.2 交易能力天平理论解读63
3.2.1 交易能力天平理论的基础64
3.2.2 交易能力天平失衡及后果65
3.2.3 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方式65
3.2.4 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限度68
3.3 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天平的失衡69
3.3.1 金融投资交易的特点70
3.3.2 金融投资交易中信息获取能力的失衡71
3.3.3 金融投资交易中主观交易能力的失衡72
3.4 矫正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失衡的意义74
3.4.1 金融监管的价值选择74
3.4.2 我国金融监管的首要追求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75
3.4.3 矫正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天平失衡应作为金融监管的首要追求78
3.5 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路径——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79
3.5.1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意义80
3.5.2 交易能力天平理论在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上的具体应用85
4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形势及对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挑战89
4.1 融资便利化与当代需求89
4.2 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发展路径91
4.2.1 我国融资便利化发展的传统路径91
4.2.2 我国融资便利化发展的网络路径92
4.3 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具体表现95
4.3.1 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化95
4.3.2 互联网融资的便利化101
4.4 融资便利化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金融投资者保护问题的严峻性110
4.4.1 融资便利化已成为发展趋势110
4.4.2 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便利化与合格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关系111
4.4.3 互联网融资便利化与普通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关系112
4.5 我国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存在的问题114
4.5.1 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便利化下迅速膨胀的普通金融投资者群体亟待保护114
4.5.2 低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下将涌现的合格金融投资者群体亟待保护114
5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建立——抗风险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116
5.1 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比较研究116
5.1.1 美国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116
5.1.2 英国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118
5.1.3 日本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119
5.1.4 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121
5.1.5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121
5.2 我国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构建123
5.2.1 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金融市场123
5.2.2 低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投资者的分类标准及其识别124
5.2.3 高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投资者的分类标准及其识别127
5.2.4 建立金融投资者身份的动态调整机制131
6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保护的完善——投资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134
6.1 普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说明义务保护134
6.1.1 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说明义务保护的比较研究134
6.1.2 我国普通金融投资者说明义务保护规则的建立137
6.2 普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适当性义务保护139
6.2.1 适当性义务保护的比较研究139
6.2.2 我国普通金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保护规则的建立144
6.3 专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必要保护145
6.3.1 专业金融投资者必要保护的实践需求——以香港KODA事件为视角145
6.3.2 专业金融投资者保护的比较研究147
6.3.3 我国专业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的建构152
7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的整合——权利维护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155
7.1 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155
7.1.1 美国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155
7.1.2 英国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157
7.1.3 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159
7.2 我国投资争议解决机制运行的现状162
7.2.1 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种类及其运行162
7.2.2 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163
7.3 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民事赔偿责任165
7.3.1 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165
7.3.2 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的现实需求167
7.3.3 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运用168
7.4 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169
7.4.1 建立金融消费纠纷统一解决机制的意义169
7.4.2 金融消费纠纷统一解决机制的裁决模式定位170
7.4.3 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的构建路径172
7.4.4 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的组织运行174
7.4.5 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受理专业金融投资者争议的情形177
7.5 完善其他投资争议解决机制178
7.5.1 完善网络借贷诉讼案件的速裁机制178
7.5.2 优化仲裁选择模式180
7.5.3 重新分配普通金融投资者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181
7.5.4 特定情形下减轻专业金融投资者的举证责任182
结语——完善我国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的展望183
参考文献186
后记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