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丁青县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丁青县幅](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357892.jpg)
- 胡敬仁,柯东昂,崔永泉,高体钢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3450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中国;区域地质调查-调查报告-丁青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丁青县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言1
第一节 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1
一、交通、位置1
二、自然地理1
第二节 工作条件及任务要求2
一、工作条件2
二、任务要求2
第三节 研究程度概况3
一、地质调查研究历史3
二、调查研究程度及主要成果5
第四节 完成任务情况及人员分工5
一、完成任务情况5
二、项目人员分工7
第二章 地层及沉积岩8
第一节 羌北-昌都地层区10
一、石炭系10
二、侏罗系15
三、古近系17
第二节 澜沧江地层区19
一、石炭系20
二、三叠系23
三、古近系24
第三节 羌南-保山地层区24
一、新元古界(南华系)25
二、前石炭系26
三、三叠系29
四、侏罗系37
第四节 班公错-怒江地层区47
一、三叠系49
二、侏罗系50
三、古近系57
第五节 冈底斯-腾冲地层区58
一、前石炭系58
二、石炭系—二叠系60
三、三叠系63
四、侏罗系69
五、白垩系76
第六节 第四系81
一、第四纪地层81
二、第四纪冰川85
第七节 沉积盆地分析87
一、沉积盆地分析综述87
二、沉积盆地类型及特点88
三、沉积盆地演化及模式112
第三章 岩浆岩115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115
一、地质概况115
二、石炭纪—二叠纪多伦蛇绿岩块组合带116
三、晚三叠世丁青蛇绿岩片组合带123
四、早侏罗世宗白蛇绿混杂岩154
五、早侏罗世荣布蛇绿岩块组合带158
六、蛇绿岩的综合对比164
七、形成时代与侵位时代166
八、蛇绿岩成因与形成环境166
九、蛇绿岩的形成与演化168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169
一、概述169
二、他念他翁构造侵入岩带172
三、唐古拉构造侵入岩带183
四、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侵入岩带190
五、花岗岩类的演化特征203
六、花岗岩类成因类型、形成环境及就位机制探讨206
七、岩浆物源分析与成岩温度及压力208
八、脉岩209
第三节 火山岩214
一、概况214
二、澜沧江构造-火山岩(活动)带215
三、唐古拉构造-火山活动(岩)带225
四、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火山岩(活动)带233
五、火山岩小结244
第四章 变质岩246
第一节 概述246
一、变质地质单元划分246
二、变质岩石类型划分247
三、变质作用类型划分247
四、变质相带、相系划分248
第二节 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49
一、代陇夏日-比冲弄变质地带249
二、绒母拉-日抗卡变质地带261
三、亚药-熊的奴变质地带271
第三节 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75
一、铁乃烈-果日改变质地带275
二、苏如卡-打拢变质地带278
三、沙丁-桑多变质地带280
第四节 区域埋深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1
一、概述281
二、区域低压埋深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1
三、区域中高压埋深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2
第五节 双变质带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3
一、澜沧江双变质带283
二、丁青双变质带284
第六节 接触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4
一、概述284
二、接触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84
三、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86
第七节 气液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6
一、蛇纹石化岩石286
二、青磐岩化岩石286
三、云英岩化岩石287
第八节 动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287
一、韧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87
二、脆性动力变质作用及变质岩288
第九节 变质作用期次及特征289
一、晚元古期变质作用289
二、华力西期变质作用290
三、印支期变质作用290
四、燕山期变质作用290
五、喜马拉雅期变质作用291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演化史292
第一节 概述292
一、测区大地构造位置292
二、测区构造单元划分293
第二节 各构造单元构造建造特征294
一、昌都板片(Ⅰ)294
二、澜沧江结合带(Ⅱ)295
三、唐古拉板片(Ⅲ)295
四、班公错-丁青-怒江结合带(Ⅳ)296
五、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Ⅴ)300
第三节 构造单元边界和区域断裂特征301
一、铁乃烈-当不及断裂(F7)301
二、军达-日钦马断裂(F5)302
三、阿保-肖均达断裂(F8)302
四、落青寨-日钦马北韧性剪切带(F8-2)303
五、嘎布拉-日拉卡断裂(F3)303
六、昌不格-干岩-布托错青韧性断层(F17)304
七、秋宗马-雪拉山-抓进扎断裂(F30)305
八、八忍达-折级拉-确哈拉-苏如卡断裂(F40)306
九、格来色-扎龙舍-孟达断裂(F29)307
十、沙丁-噶木-希湖断裂(F63)307
第四节 各构造单元的构造变形特征308
一、昌都板片308
二、唐古拉板片310
三、班公错-索县-丁青-怒江结合带构造变形特征318
四、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324
第五节 构造变形相和变形序列331
一、构造变形相331
二、构造变形序列336
第六节 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史337
一、陆壳基底形成阶段(Pt—S)337
二、古特提斯阶段(C—T2)339
三、新特提斯阶段(T3—K2)339
四、碰撞造山阶段(K2—N2)340
五、高原隆升阶段(Q)341
第六章 结束语342
一、主要成果和重要进展34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343
主要参考文献344
图版说明及图版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