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通信电子线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通信电子线路](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347113.jpg)
- 孙冬艳,吴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8201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通信系统-电子电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系列教材 通信电子线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1
1.1.1通信系统的组成1
1.1.2无线通信收发信机的框图3
1.2无线电频率划分和电波传播5
本章小结6
习题与思考题6
第2章 选频网络、阻抗变换与阻抗匹配7
2.1单谐振回路7
2.1.1串联谐振回路7
2.1.2并联谐振回路10
2.1.3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对谐振回路的影响11
2.2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与阻抗变换12
2.2.1电阻与电抗串并联的等效互换12
2.2.2电抗回路和支路抽头时电阻变换关系及电源等效电路14
2.3匹配网络设计之一17
2.3.1 L型匹配网络17
2.3.2 T型和Π型匹配网络19
2.4双耦合谐振回路20
2.4.1双耦合谐振回路的电路形式20
2.4.2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21
2.5其他形式选频器件23
2.5.1滤波器主要性能指标23
2.5.2 LC集中选择性滤波器24
2.5.3石英晶体谐振器与晶体滤波器25
2.5.4陶瓷滤波器和声表面波滤波器27
本章小结28
附录2A调幅波通过谐振回路的失真29
附录2B电抗曲线和电纳曲线30
习题与思考题31
第3章 传输线和Smith图34
3.1均匀传输线上电磁能量传输定理34
3.1.1电报方程及其解34
3.1.2无损耗均匀传输线36
3.2均匀传输线接负载后的电特性37
3.2.1反射系数、终接负载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视入阻抗37
3.2.2驻波、驻波系数及行波系数38
3.2.3几种情况讨论39
3.2.4电压入射波计算40
3.3 Smith图42
3.3.1 Smith阻抗圆图42
3.3.2 Smith导纳圆图45
3.4阻抗匹配网络设计之二46
3.4.1用Smith图设计集中参数阻抗匹配46
3.4.2用Smith图设计分布参数匹配电路49
3.4.3短传输线和集中参数元件间的等效52
3.4.4传输线变压器及宽带阻抗匹配53
本章小结56
习题与思考题56
第4章 双端口网络参数和稳定性58
4.1概述58
4.2双端口网络的Y参数59
4.2.1双端口网络的短路导纳参数59
4.2.2不定导纳矩阵与不同组态Y参数间转换62
4.3散射参数64
4.3.1单端口网络的S参数64
4.3.2多端口网络的S参数及归一化散射矩阵66
4.3.3双端口网络的S参数69
4.3.4归一化入射和反射分量及S参数的物理意义72
4.3.5散射参数的测量74
4.4双端口网络的稳定性75
4.4.1双端口网络稳定性的概述75
4.4.2 Y参数绝对稳定条件75
4.4.3 S参数绝对稳定条件78
4.5信号流图83
4.5.1信号流图基本概念83
4.5.2散射参数信号流图84
本章小结86
附录4A定向耦合器86
附录4B有关公式的推导89
附录4B.1式(4-119)和式(4-120)的推导89
附录4B.2式(4-124)的推导89
附录4B.3 |Γ2s|>p2s和|Γ2s|<p2s条件推导90
习题与思考题90
第5章 放大器92
5.1概述92
5.1.1双端口网络的有源性92
5.1.2放大器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问题94
5.1.3射频放大器的分类及主要指标94
5.1.4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电路95
5.2集中参数中频放大器和高频放大器的电路实例97
5.2.1集中参数中频放大器97
5.2.2集中参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97
5.3 Y参数小信号放大器设计98
5.3.1单向化及单向化小信号放大器分析98
5.3.2一般小信号放大器分析101
5.4 S参数小信号放大器设计106
5.4.1 S参数小信号放大器的一般分析106
5.4.2最佳负载反射系数108
5.4.3输入、输出同时共轭匹配的情况109
5.4.4等功率增益圆110
5.4.5潜在不稳定情况下放大器的设计112
5.4.6转换器功率增益与输入阻抗匹配114
5.4.7资用功率增益和等资用功率增益圆116
本章小结116
附录5A有关公式的推导117
附录5A.1式(5-70)第二项取减号的说明117
附录5A.2式(5-76)的推导117
附录5A.3从g20求ΓLm119
附录5A.4式(5-107)的推导119
习题与思考题120
第6章 噪声及低噪声放大器121
6.1噪声的统计描述,元器件内部噪声121
6.1.1噪声的统计描述121
6.1.2热噪声122
6.1.3散弹噪声123
6.1.4闪烁噪声123
6.1.5双极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的噪声及噪声模型124
6.2噪声电路计算、双端口网络噪声参数124
6.2.1电阻串并联的噪声计算124
6.2.2噪声通过网络时的计算125
6.2.3双端口网络的等效噪声带宽126
6.2.4噪声系数126
6.2.5等效噪声温度129
6.2.6噪声系数的测量130
6.3低噪声放大器设计131
6.3.1双端口网络的最佳信源阻抗和最小噪声系数131
6.3.2低噪声放大器设计133
本章小结135
附录6A单调谐回路的等效噪声带宽计算135
附录6B等噪声系数圆推导136
习题与思考题137
第7章 非线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139
7.1概述139
7.2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与非线性元件140
7.2.1非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140
7.2.2非线性电阻及其性能描述141
7.2.3非线性电感和非线性电容142
7.2.4非线性电路的分类143
7.3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幂级数分析法143
7.3.1幂级数分析法143
7.3.2非线性压缩或扩张、交调和互调144
7.3.3 1dB压缩点和三阶交截点146
7.3.4非线性产物的一般规律147
7.4折线分析法及其应用148
7.4.1二极管包络检波器电路分析148
7.4.2谐振功率放大器的折线分析法152
7.4.3倍频器156
7.5双极型四象限模拟乘法器156
7.6混频器和线性时变参量电路160
7.6.1双极晶体管混频器160
7.6.2二极管混频器162
本章小结166
附录7A余弦脉冲系数表166
习题与思考题170
第8章 正弦波振荡器173
8.1反馈振荡器的基本原理174
8.1.1 LCR回路的暂态过程174
8.1.2反馈振荡器的基本组成175
8.1.3振荡平衡条件176
8.1.4振荡器的起振条件176
8.1.5振荡器的稳定条件176
8.2 LC正弦波振荡器179
8.2.1三端式振荡器179
8.2.2互感耦合振荡器183
8.3石英晶体振荡器185
8.3.1并联型晶体振荡器186
8.3.2串联型晶体振荡器188
8.3.3用TTL电路构成晶体振荡器188
8.4 RC正弦波振荡器189
8.4.1 RC相移振荡器189
8.4.2文氏桥振荡器191
8.5负阻振荡器192
8.5.1负阻的概念192
8.5.2负阻振荡的原理193
8.5.3潜在不稳定双端口网络构成振荡器194
8.6几种特殊的振荡现象196
8.6.1寄生振荡196
8.6.2间歇振荡196
8.6.3频率牵引196
8.7振荡器的频率稳定197
8.7.1频率稳定度的表示197
8.7.2影响振荡器稳定的因素197
8.7.3振荡器的稳频措施199
8.7.4振荡器的相位噪声200
本章小结203
习题与思考题203
第9章 振幅调制与解调206
9.1调幅信号分析206
9.1.1普通调幅206
9.1.2双边带调幅209
9.1.3单边带调幅210
9.2调幅电路210
9.2.1高电平调制211
9.2.2二极管调制电路213
9.2.3模拟乘法器调制电路214
9.2.4单边带调制电路214
9.3振幅解调电路216
9.3.1振幅解调电路的质量指标216
9.3.2二极管包络检波器216
9.3.3同步检波219
9.4正交平衡调幅220
本章小结221
习题与思考题222
第10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224
10.1角度调制信号的分析224
10.1.1调频波和调相波的表示式224
10.1.2调频波和调相波的频谱和频带宽度227
10.2调频信号的产生230
10.2.1调频的性能指标230
10.2.2调频信号的产生方法231
10.2.3扩大调频器线性频偏的方法231
10.2.4直接调频电路231
10.3调相信号的产生235
10.3.1矢量合成法235
10.3.2可变移相法236
10.3.3可变延时法237
10.4调频信号的解调237
10.4.1鉴频方法与鉴频特性237
10.4.2斜率鉴频器239
10.4.3正交鉴频器241
本章小结242
习题与思考题243
第11章 反馈控制电路和频率合成245
11.1自动增益控制245
11.1.1 AGC电路原理245
11.1.2 AGC系统传输特性与主要质量指标246
11.1.3放大器的增益控制方法248
11.2自动频率控制251
11.2.1 AFC电路的原理251
11.2.2 AFC电路的应用252
11.3锁相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54
11.3.1锁相环工作原理254
11.3.2锁相环数学模型255
11.3.3鉴相器256
11.3.4环路滤波器261
11.3.5压控振荡器262
11.4锁相环简单分析263
11.4.1传递函数263
11.4.2捕获与锁定265
11.4.3跟踪特性266
11.4.4噪声性能267
11.4.5稳定性268
11.5频率合成器269
11.5.1频率合成器的主要技术指标269
11.5.2基本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270
11.5.3带高速预分频器的频率合成器270
11.5.4双模预分频频率合成器271
11.5.5小数分频频率合成器272
11.5.6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273
11.6锁相与频率合成芯片介绍与设计举例276
11.6.1 4046锁相环276
11.6.2 ADF4116频率合成器279
本章小结284
习题与思考题285
第12章 收发信机的整体设计287
12.1收发信机的工作参数和技术要求287
12.1.1收发系统的主要工作参数287
12.1.2发信机的技术要求288
12.1.3收信机的技术要求288
12.1.4灵敏度289
12.1.5动态范围289
12.2接收机结构290
12.2.1超外差接收机290
12.2.2镜像抑制接收机294
12.2.3直接变换接收机295
12.2.4低中频接收机297
12.3发射机结构297
12.3.1直接变换发射机297
12.3.2中频调制发射机298
12.4 VHF无线传输系统实例299
12.4.1收发系统结构299
12.4.2频率合成与调频电路299
12.4.3射频功率放大与控制电路304
12.4.4 收发开关与射频滤波器305
12.4.5接收电路306
本章小结307
习题与思考题307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08
参考文献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