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水环境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水环境化学
  • 张倩,李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02194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290页
  • 主题词:水环境-环境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水环境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水环境1

1.1.1 环境与地球环境1

1.1.2 水环境2

1.2 水环境问题4

1.2.1 河流4

1.2.2 湖泊水库4

1.2.3 海水6

1.2.4 地下水8

1.3 水的循环8

1.3.1 成因与分类8

1.3.2 水量平衡10

1.3.3 滞留时间10

1.3.4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12

1.3.5 作用与意义13

1.4 水环境污染物14

1.4.1 来源14

1.4.2 无机污染物15

1.4.3 有机污染物15

1.4.4 重金属污染物17

习题18

第2章 天然水体系的组成与性质19

2.1 水分子结构和水的特性19

2.1.1 水分子结构19

2.1.2 水的基本性质20

2.1.3 水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3

2.2 天然水体系的组成与性质24

2.2.1 天然水的组成24

2.2.2 天然水体中化学物质的存在形态29

2.2.3 天然水的分类30

2.3 天然水的水质31

2.3.1 水质指标31

2.3.2 水质标准和水质分析33

2.3.3 水质类别和水质指数35

习题35

第3章 水体污染36

3.1 天然水的污染36

3.1.1 概述36

3.1.2 水体的污染源36

3.1.3 地表水污染的现状39

3.2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迁移转化41

3.2.1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来源41

3.2.2 主要污染物及其迁移转化42

3.3 水中的营养元素和水体富营养化52

3.3.1 水中的营养元素52

3.3.2 水体富营养化52

3.3.3 典型的富营养化现象53

3.4 水处理方法概述59

3.4.1 水处理程度分级59

3.4.2 水处理方法59

习题68

第4章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69

4.1 水中颗粒物的聚集69

4.1.1 水中颗粒物的类别69

4.1.2 固液界面的吸附过程70

4.1.3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75

4.1.4 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78

4.2 气体溶解81

4.2.1 气液分配作用——亨利定律81

4.2.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83

4.2.3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84

4.2.4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85

4.2.5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水中的溶解88

4.3 酸碱平衡89

4.3.1 酸与碱的性质90

4.3.2 酸和碱的强度91

4.3.3 亨德森-哈塞尔巴尔赫方程与缓冲剂94

4.3.4 酸、碱、电解质的电离作用94

4.3.5 碳酸平衡95

4.3.6 酸度和碱度98

4.4 溶解和沉淀作用101

4.4.1 溶解-沉淀动力学过程101

4.4.2 各类无机物的溶解度102

4.4.3 水溶液中不同固相的分级沉淀107

4.4.4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09

4.4.5 水环境中物质的沉积过程109

4.5 氧化还原109

4.5.1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109

4.5.2 氧化还原图示法112

4.6 配合作用122

4.6.1 络合类型与结构122

4.6.2 金属离子的水解125

4.6.3 金属与配体作用的影响因素133

4.6.4 腐殖质的配合作用136

4.6.5 有机配位体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141

习题142

第5章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146

5.1 分配作用146

5.1.1 分配作用146

5.1.2 分配定律147

5.1.3 分配系数及标化分配系数148

5.1.4 辛醇-水分配系数149

5.1.5 生物浓缩因子151

5.2 挥发作用152

5.2.1 Henry定律153

5.2.2 挥发作用的双膜理论154

5.3 水解作用157

5.4 光解作用160

5.4.1 直接光解160

5.4.2 敏化光解(间接光解)163

5.4.3 氧化反应164

5.4.4 光催化剂165

5.4.5 光催化氧化的原理167

5.4.6 光催化氧化的应用168

5.4.7 光电耦合作用170

5.5 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去除171

5.5.1 酚类污染物171

5.5.2 芳烃类污染物174

5.5.3 三卤代甲烷类污染物178

5.5.4 合成洗涤剂类污染物180

5.5.5 石油类污染物181

5.5.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83

习题187

第6章 水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188

6.1 水中重金属188

6.2 典型重金属在水中的积累和迁移转化188

6.2.1 重金属188

6.2.2 重金属的存在形态189

6.2.3 典型重金属在水中的转化规律190

6.3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201

6.3.1 重金属的吸附过程202

6.3.2 水体中重金属的释放过程204

6.3.3 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的主要因素205

习题206

第7章 水中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207

7.1 氮元素的迁移和转化207

7.1.1 背景207

7.1.2 氮循环207

7.1.3 氨/铵盐208

7.1.4 亚硝酸盐与硝酸盐210

7.1.5 凯氏氮210

7.1.6 废水脱氮工艺210

7.2 磷元素的迁移和转化214

7.2.1 背景214

7.2.2 磷的主要用途214

7.2.3 磷循环215

7.2.4 磷化物的命名216

7.2.5 磷在环境中的迁移218

7.2.6 溶解磷酸盐的去除方法220

7.2.7 不同环境中的磷循环223

7.3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225

7.3.1 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225

7.3.2 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226

7.3.3 人工湿地与生物浮岛227

习题229

第8章 水中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过程230

8.1 天然水体中的生物自净过程230

8.1.1 天然水体中的生物降解作用230

8.1.2 污染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233

8.1.3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放大和积累235

8.2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239

8.2.1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239

8.2.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方式243

8.2.3 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生化降解途径245

8.2.4 水体中耗氧有机物分解与溶解氧平衡246

8.3 氮、磷及硫的生物转化250

8.3.1 无机氮污染物的生物转化250

8.3.2 硫的微生物转化251

8.3.3 含磷化合物253

8.4 重金属的生物转化254

8.4.1 铁的氧化和还原255

8.4.2 锰的氧化与还原256

8.4.3 汞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256

8.4.4 砷的氧化、还原和甲基化257

8.4.5 硒的氧化和还原258

8.4.6 其他重金属的微生物转化259

习题259

第9章 水环境修复化学260

9.1 化学氧化技术260

9.1.1 概述260

9.1.2 高锰酸钾氧化法261

9.1.3 臭氧氧化技术262

9.1.4 过氧化氢及Fenton氧化技术264

9.2 植物修复技术266

9.2.1 概述266

9.2.2 植物修复污染水源机理267

9.2.3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268

9.2.4 植物修复技术方法270

9.2.5 水生植物的资源化利用272

9.3 微生物修复技术273

9.3.1 概述273

9.3.2 水体微生物生态273

9.3.3 微生物修复的主要类型274

9.3.4 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的因素275

9.3.5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275

习题276

参考文献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