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1320825.jpg)
- 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研究中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8363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8年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考纲分析与应试策略1
一、考情简介1
(一)考试形式1
(二)考试题型与题量1
(三)考试时间1
二、考纲分析2
(一)重点难点分析2
(二)内容结构分析3
三、学习方法4
(一)搜集信息,制订计划4
(二)精读教材,系统学习4
(三)归纳总结,巧学巧记4
(四)全真模拟,反复练习5
四、应试技巧5
(一)考前准备5
(二)答题方法与技巧5
(三)各题型答题技巧6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9
第一章 组织激励9
第一节 需要、动机与激励9
一、“需要”的概念9
二、“动机”的概念、要素与类型9
三、“激励”的概念与类型10
第二节 激励理论11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1
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12
三、奥尔德佛的ERG理论13
四、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14
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14
六、弗罗姆的期望理论15
七、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6
第三节 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6
一、目标管理16
二、参与管理17
三、绩效薪金制18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18
第二章 领导行为21
第一节 领导理论21
一、“领导”的概念和意义21
二、特质理论22
三、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22
四、魅力型领导理论23
五、路径-目标理论23
六、权变理论24
七、领导-成员交换理论24
第二节 领导风格与技能25
一、“领导风格”的概念25
二、早期关于领导的研究25
三、俄亥俄与密歇根领导风格模式26
四、管理方格与生命周期领导风格理论26
五、领导者的技能28
第三节 领导决策28
一、决策过程28
二、决策模型29
三、决策风格30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30
第三章 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33
第一节 组织设计概述33
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结构设计和程序33
二、组织设计的类型36
第二节 组织文化39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9
二、组织文化的功能39
三、组织文化的内容40
四、组织文化的结构40
五、组织文化的类型40
六、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的关系41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41
一、组织变革的概念、方法和程序41
二、组织发展的概念和发展方法42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43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47
第四章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47
第一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实施过程47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管理47
二、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规划和战略执行50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与步骤54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57
一、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匹配57
二、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人才管理63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69
第五章 人力资源规划70
第一节 人力资源规划及其供求预测70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流程与意义70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73
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77
第二节 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与方法81
一、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基本对策81
二、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方法分析82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86
第六章 人员甄选88
第一节 甄选及其有效性88
一、甄选的概念及其意义88
二、甄选的可靠性与有效性89
第二节 甄选的主要方法92
一、心理测试92
二、成就测试96
三、评价中心技术97
四、面试100
五、履历分析105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106
第七章 绩效管理108
第一节 绩效管理与战略性绩效管理108
一、绩效管理概述108
二、战略性绩效管理111
第二节 绩效计划与绩效监控112
一、制订绩效计划112
二、实施绩效监控与辅导113
第三节 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工具114
一、绩效评价技术114
二、绩效评价常见误区及应对方法116
三、绩效评价主体的培训117
四、绩效管理工具117
第四节 绩效反馈与结果应用121
一、绩效反馈面谈121
二、绩效改进123
三、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125
第五节 特殊群体的绩效考核125
一、团队绩效考核126
二、国际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127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127
第八章 薪酬管理130
第一节 薪酬管理概述130
一、战略性薪酬管理130
二、薪酬体系设计的步骤132
三、职位评价的流程及方法133
第二节 股权激励135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136
二、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140
三、员工持股计划140
第三节 特殊群体的薪酬管理143
一、经营者薪酬143
二、销售人员薪酬144
三、驻外人员薪酬145
四、专业技术人员薪酬145
第四节 薪酬成本预算与控制146
一、薪酬成本预算的方法146
二、薪酬成本的控制147
三、企业人工成本147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148
第九章 培训与开发150
第一节 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150
一、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分析150
二、培训与开发的决策制定151
第二节 培训与开发的组织管理151
一、培训与开发的组织体系151
二、培训与开发工作的组织管理152
三、培训与开发效果的评估152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155
一、职业生涯管理的概述155
二、职业生涯管理的方法156
三、职业生涯管理效果的评估157
四、职业生涯管理的注意事项157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159
第十章 劳动关系162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概述和主要理论框架162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162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163
三、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166
四、劳动关系的运行167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发展171
一、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171
二、劳动关系氛围理论172
三、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173
四、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174
五、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176
第三节 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178
一、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178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180
三、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180
四、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和三方协商机制185
五、中国的劳资矛盾与冲突处理187
六、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188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189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193
第十一章 劳动力市场193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理论193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特征193
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195
三、效率工资和晋升竞赛197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199
一、劳动力供给总量199
二、个人及市场劳动力供给201
三、家庭劳动力供给与周期性劳动力供给203
第三节 劳动力需求206
一、劳动力需求及其影响因素206
二、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209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非均衡210
一、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与变动210
二、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212
三、劳动力市场政策213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215
第十二章 工资与就业218
第一节 工资水平和工资差别218
一、工资水平218
二、工资差别220
三、工资性报酬差别与劳动力市场歧视223
第二节 就业与失业225
一、就业与就业统计225
二、失业与失业统计226
三、失业率统计与劳动力市场的存量-流量模型228
四、失业的类型、原因与对策229
第三节 自测练习题231
第十三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234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的一般原理234
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34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模型235
第二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高等教育236
一、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基本模型236
二、教育投资的收益估计及高等教育的信号模型240
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242
一、在职培训及类型242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242
三、在职培训对企业及员工的影响244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244
一、劳动力流动及其利弊244
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245
三、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247
四、劳动力的跨职业流动248
五、劳动力的跨产业流动及产业内部流动249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251
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255
第十四章 社会保险法律255
第一节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255
一、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概念255
二、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256
三、社会保险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257
四、社会保险法律事实257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适用257
一、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概念和特征257
二、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257
三、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257
四、社会保险法律适用的基本规则258
第三节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内容258
一、《社会保险法》颁布的意义258
二、《社会保险法》的立法原则258
三、《社会保险法》的基本框架结构259
四、《社会保险法》的覆盖范围259
第四节 自测练习题260
第十五章 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262
第一节 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262
一、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262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263
三、特殊情况下的劳动合同履行263
四、劳动合同变更264
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264
一、劳动合同解除264
二、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266
三、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266
四、劳动合同终止267
五、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附随义务267
六、培训服务期267
七、竞业限制267
八、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268
第三节 制定和实施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269
一、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269
二、劳动规章制度的公示270
三、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270
四、违反劳动规章制度的处理270
第四节 特殊用工270
一、劳务派遣270
二、非全日制用工273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274
第十六章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277
第一节 劳动争议277
一、劳动争议及其处理制度277
二、劳动争议的基本特征278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机制278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范围278
一、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原则279
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279
三、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情形280
第三节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280
一、劳动争议处理机构280
二、劳动争议调解281
三、劳动争议仲裁282
第四节 劳动争议当事人和举证责任286
一、劳动争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286
二、劳动争议当事人的举证责任287
第五节 劳动争议诉讼288
一、劳动争议诉讼的概念288
二、劳动争议诉讼的程序288
三、强制执行288
四、诉讼费用288
五、劳动争议诉讼的司法解释288
第六节 自测练习题290
第十七章 社会保险293
第一节 基本养老保险293
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93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294
三、劳动者退休条件及基本养老保险待遇294
四、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和调整机制295
五、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295
第二节 基本医疗保险296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96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296
三、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纳296
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296
五、基本医疗保险关系的转移297
第三节 工伤保险297
一、工伤保险制度297
二、工伤保险的原则和覆盖范围297
三、工伤保险费的缴纳298
四、工伤认定298
五、劳动能力鉴定299
六、工伤保险待遇299
七、特殊情况处理301
第四节 失业保险302
一、失业保险制度302
二、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302
三、失业保险费的缴纳302
四、失业保险待遇302
五、失业登记303
六、失业保险关系的转移303
第五节 生育保险303
一、生育保险制度303
二、生育保险待遇303
第六节 企业补充保险304
一、企业年金304
二、补充医疗保险305
第七节 自测练习题306
第十八章 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308
第一节 劳动法律责任308
一、劳动法律责任的形式308
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309
三、劳动者违反劳动法律的责任310
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310
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律责任310
一、违反《社会保险法》的法律责任311
二、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责任311
三、违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法律责任312
第三节 劳动监察312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和属性312
二、劳动监察的形式和处罚方式312
三、劳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职责312
四、劳动监察的实施312
五、劳动监察的程序313
第四节 行政争议处理313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特点313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行政争议的范围313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法律规定314
四、行政诉讼315
第五节 自测练习题315
附录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