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略与路径 迈向2049的中国 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略与路径 迈向2049的中国 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15/31306177.jpg)
- 洪崎,贾康,黄剑辉,王广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 ISBN:978751641658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中国经济-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略与路径 迈向2049的中国 以新制度供给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及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多维视角下的研究背景剖析3
一、增长背景:宏观经济“新常态”3
二、阶段背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5
三、起始背景:2014“全面改革元年”6
四、时代背景:中国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战国时代”7
五、理论背景:新供给经济学9
第二节 总体框架与研究内容概览10
一、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10
二、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11
三、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等主更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12
四、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13
五、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的量化模型比较分析14
六、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15
七、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16
八、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16
九、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17
十、专题研究17
第三节 以新经济学思想、新经济学理论(新供给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助推中国各项经济制度不断优化18
一、四次“三中全会”一脉相承的主线指向“制度供给”18
二、新供给经济学打通“人”与“物”的理论体系与对策建议19
第四节 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给促进中国软实力、硬实力提升及民生持续改善,对接现代化“中国梦”22
一、经济增长剖析与矛盾凸显反思22
二、侧重与需求管理相结合的“供给管理”必要性认识23
三、以新供给经济学思想增加有效制度供给,焕发改革红利,对接“中国梦”24
第二章 中国的国情特征及春秋战国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反思27
第一节 国情特征27
一、在亚太处于适中位置,陆海兼具28
二、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具备超大的国内市场规模28
三、疆域地形呈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占2/3以上28
四、“半壁压强”式“胡焕庸线”人口分布格局29
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以及历经5000年的文明30
六、民族精神可概括为“求真务实、开放包容”,可用梅花与牡丹精神表达30
第二节 从两个故事看中国的2000年兴衰31
一、以“中国式烹饪”以小见大:强资源约束下的制度安排特征31
二、从“红羊劫运”说开去:2000年兴衰之求索发端32
第三节 中国崛起与社会变革期的“三十年假说”34
一、旧邦新命:天下视野中的中国崛起34
二、社会变革的“三十年假说”36
第四节 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历史变迁44
一、中国的封建社会“无封建”44
二、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千年格局44
三、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相分离的“整体维系”48
四、整体维系的路径依赖:基于治理中心与经济重心背离的几点反思49
第五节 历史变迁视野中的国家财富分布52
一、财富分布与王朝兴衰52
二、财富配置机制的历史演化53
三、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力分配关联国运56
第六节 中外沟通路线图:“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57
一、两千年前的两次中外沟通事件57
二、“一带一路”的千年雏形:北线、中线、南线的“反E形”路线图61
第七节 “历史周期律”与“李约瑟难题”63
一、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64
二、如何破解“李约瑟难题”66
第三章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及主要经济体发展道路比较68
第一节 近500年来全球大国兴衰的主要经验教训68
一、15世纪:世界上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69
二、16世纪:美洲大陆的主宰及瓜分世界的西班牙70
三、17世纪:金融资本家荷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虽安,忘战必危71
四、18世纪至20世纪初:制度变革和创新精神促进英国从地理的边缘变成了世界的中心,两者在发展中逐步缺失导致其逐步衰落72
五、18世纪至20世纪初:以拿破仑的崛起为核心标志的陆上强权法兰西73
六、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夹缝中崛起的德意志74
七、19世纪下叶至20世纪初:东方列强日本74
八、好霸争权的俄罗斯75
九、美国:从蚂蚁到大象76
第二节 全球若干代表性经济体“二战”以后的发展道路及启示借鉴76
一、美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启示77
二、德国发展道路对我国的借鉴作用79
三、英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82
四、法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83
五、日本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与警示87
六、韩国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87
七、印度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88
八、巴西发展道路对中国的启示91
第四章 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对比及竞争力比较94
第一节 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94
第二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12大类发展指标的竞争力比较97
一、生产力水平97
二、经济结构100
三、宏观经济稳定102
四、基础设施106
五、基础自然资源110
六、健康与基础教育114
七、高等教育117
八、财政119
九、金融市场121
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24
十一、就业与劳动力市场125
十二、知识经济与创新128
第三节 中国国际竞争力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132
一、GDP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保持第一,但人均水平仍很低132
二、服务业与消费占比逐年上升,制造业占比居全球前列,城镇化空间仍相当巨大133
三、近年来货币与财政扩张较快,但政府债务已逐步得到控制133
四、基础设施进步明显,但仍有提升空间134
五、人均自然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近年来排序位次的下降趋势已有所扭转134
六、基础医疗与教育不断改善,但与世界领先国家差距仍较大135
七、高等教育水平总体提升,仍在不断追赶发达国家水平135
八、税负水平稳中有降,减税效果有所体现136
九、金融业占比回落,但保险业发展较快136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有所提高,但节能减排空间仍较大136
十一、人口红利拐点已过,劳动力成本上升137
十二、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及产出总量较大,专利数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37
第五章 中国未来35年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及发展目标138
第一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138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机遇139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机遇156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166
一、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际挑战166
二、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国内挑战174
第三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目标184
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的背景185
二、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186
三、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87
四、2049年建成共同富裕社会的发展目标189
第六章 中国未来35年发展目标及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量化模型比较分析192
第一节 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192
一、传统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193
二、开放型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203
三、创新要素变化趋势及影响分析209
第二节 中国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研究214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特点回顾214
二、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判断221
三、未来3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223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发展情况比较分析238
一、世界经济与主要经济体未来3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测238
二、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252
第七章 中国未来35年经济发展的增长空间及动力机制257
第一节 大国崛起:传统动力格局及其贡献(1978—2010年)258
一、投资和出口为主的需求动力259
二、要素规模扩张为主的供给动力261
三、工业为主的产业动力266
四、东部为主的区域动力268
第二节 走向新常态:新旧动力酝酿转换(2011—2015年)270
一、经济增速出现换挡270
二、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272
三、新旧动力开始转换277
第三节 迈向全面小康:两个翻番与增速预测(2016—2020年)285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286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速预测288
三、夯实新动力成长基础299
第四节 全面复兴之路:百年梦想与增长空间(2021—2049年)301
一、中国距离“现代化国家”有多远302
二、2049年目标情景设定306
三、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可行增长路径309
第五节 面向2049年的增长动力机制与长期发展战略314
一、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的典型特征315
二、2021—2049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变与动力机制317
三、长期发展战略分析319
第八章 2020年前的经济发展重点及改革创新战略32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323
一、2008—2022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参考性时间窗口323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25
三、中国经济发展的劣势和优势331
四、中国当前和未来要治疗或预防“六种病”338
第二节 战略目标及思路343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343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345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战略重点348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问题348
二、国资国企改革须攻坚克难351
三、创新体制改革和创业创新355
四、金融体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357
五、财政税收改革要解决的突出问题359
六、现代政府建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361
第四节 需要加快进行的重点改革举措363
一、全面放开生育,改革户籍制度363
二、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367
三、大幅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科学教育等创新体制改革371
四、稳妥推进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金融改革375
五、朝着现代财政制度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377
六、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381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的重点举措385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参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385
二、推进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387
三、加快国内自由贸易区建设389
四、推进国际化、全球化进程390
第九章 2021—2035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393
第一节 以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奋进方略394
第二节 2021—2035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395
一、2021—2035年面临的发展条件395
二、2021—2035年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403
第三节 2021—2035年的战略目标及思路417
一、战略目标418
二、发展思路420
第四节 2021—2035年的发展与改革战略重点424
一、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政府机构改革424
二、大力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与福利体系430
三、改革土地制度,建立开放和包容的城乡统一土地市场433
四、鼓励人口生育和优化人口结构435
五、构建中华文化国际化大战略436
第五节 2021—2035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444
一、对内开放获得根本突破,形成全国通畅一体的市场体系444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449
第十章 2036—2049年的经济发展任务及改革创新要点45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分析452
一、我国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保持长期中速增长将遇到更大挑战453
二、人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口政策调整的效果可能不够明显455
三、技术创新取得积极突破,但形成新的技术经济模式将面临很多的挑战458
四、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但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面临多重阻力460
五、居民生活较为富裕,但需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462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重点466
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466
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路468
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470
第三节 全面改革创新中的重点举措475
一、建立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475
二、建立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478
三、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480
四、建设现代化金融制度483
五、建立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485
第四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重点举措489
一、提高经济文化软实力489
二、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493
三、建立成熟的新型大国关系和稳定的周边关系497
四、构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502
本项研究形成的“中国2049战略”专题报告及作者507
跋 将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伟业进行到底508
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508
二、已有的巨大进步,前行的任重道远510
三、改革发展现阶段的四个基本特征513
四、全面改革中攻坚克难的压力、动力与可用经验515
五、回顾“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全面配套改革冲过“历史三峡”迎接现代化伟大复兴517
参考文献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