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礼俗与政治 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礼俗与政治 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305995.jpg)
- 潘晟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2306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地理学-迷信术数-知识社会学-思想史-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礼俗与政治 宋代地理术的知识社会史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人的安居:知识、礼俗与政治1
第二节 知识社会史:理解古代知识——信仰世界5
一、知识社会史研究的思想、理论资源概述6
二、中国古代地理术数研究现状概览12
第一章 汉唐之间地理术数知识演变的基本线索16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相地数术的再认识16
第二节 《汉书·艺文志》——地理的数术时代25
第三节 魏晋时期形法的转化与古代地理知识系统的两分30
第四节 汉魏—隋唐间相地术的隐退,宅兆选择术的勃兴33
第五节 本章小结41
附录 从《西藏王臣记》看中古时期地理术数在吐蕃的传播43
一、《西藏王臣记》中唐朝公主善于风水的形象44
二、《西藏王臣记》所载文成公主使用之地理术46
三、中古时期地理术数在吐蕃地区传播的相关问题50
四、余论53
第二章 《重校正地理新书》及宋代地理术数的知识演变55
第一节 北宋《地理新书》的编纂及其文本演变与流传55
一、北宋《地理新书》的编纂过程及其文本演变56
二、《地理新书》的版本及其文本流传63
三、小结79
第二节 北宋前期地理术流传的几个特征80
一、宋初地理术数的流传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80
二、《重校正地理新书》所见北宋五音与地形的竞争83
三、各类方法、礼俗在地理术数中的叠加87
四、小结90
第三节 宋代地理术数区域分布的初步考察91
一、中州——五音姓利为主,地形择吉为次93
二、江淮之间——宅、墓分离,及五音与山水环抱相顺100
三、江、岭、湖、蜀——地形为核心,从九星八卦到青囊102
四、小结129
第三章 宋代的山陵选择:地理术数的国是与国运133
第一节 北宋山陵:皇权继承的术数“观察”与“预言”133
一、北宋山陵择地与太祖、太宗两系的皇位竞争134
二、山陵位置及镇土之术——皇嗣的烦恼145
三、北宋陵园择地中的其他相关问题157
四、小结与讨论162
第二节 南宋山陵选址:术数选择背后的自然与政治164
一、徽宗永祐攒宫议及其择地:五音官术背后的政治恢复意图166
二、高宗思陵:山陵制度对地理环境的顺应与政治权宜169
三、孝宗山陵:官术的坚守与民术的挑战172
四、宁宗山陵选址:形法之术渐据主导179
五、诸王陵园选址:诸法并用181
六、小结183
第三节 国家礼仪空间的侵蚀与国运的文学叙事183
一、官、民陵园墓地之争183
二、山陵位置与王朝国运的文学叙事188
第四章 宋代地理术的流播:居所、兆域的选择风尚192
第一节 宋代士大夫择地而居的几个问题192
一、择居的一般类型:因治而居、无力归籍、爱其风土192
二、择居有术:选其形胜,保其子孙198
三、颍汝之滨:北宋士大夫聚居的个案205
四、小结209
第二节 技术、习俗与空间塑造:公共建筑中的地理术数211
一、官署与城池:国家与地方繁荣安定之所系211
二、公益建筑:公共事业与群体安危的术数权衡224
三、小结228
第三节 术与俗:择葬术与葬俗的互动228
一、择葬有术:主动寻求祖先神灵庇护的道路229
二、缓葬:术、俗、礼交织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238
三、改葬:术、俗、礼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246
第四节 惑与不惑:世事沧桑中的信仰与礼俗258
一、惑然之争:在术之吉,于事之凶258
二、世事沧桑:通达而不惑于术260
三、批评与反驳:礼、术、俗265
第五章 宋代地理术数的发展:士人、科举、地理书276
第一节 宋代民间地理术士的身份与知识传习276
一、僧道:教义内外的事业277
二、儒生:儒术传家的代际发展280
三、世传与游艺:技术精进的途径284
四、以术为教:技艺传授的德业290
五、小结292
第二节 异端的分布:宋代民间地理术士的区域特征292
一、关于人(群)地域分布中地域属性问题的简短讨论293
二、宋代民间地理术士地域分布特征概述295
三、宋代民间地理术士地域分布特征的几个问题302
四、小结308
第三节 宋代士大夫与地理术士的交游309
一、互惠而互动:士人与术士的交游309
二、择地:互惠与互动的核心312
三、求赠诗序:技术活动之外的雅趣314
四、诗序赠予:圣贤道德的礼教317
五、何处士大夫不道他晓得风水324
六、小结328
第四节 宋代儒士习术及其对地理术数发展的影响329
一、由儒而术:生存与毁灭330
二、以术存道:突破天命的途径335
三、儒生习术对宋代地理术发展的影响339
第五节 宋代地理术数书的初步考察342
一、两宋时期地理风水书的撰著342
二、未见著录宋代地理术数书小考356
第六章 宋代常州——聚落形态与科举的地理阐释365
第一节 宋代常州进士科第之概况366
第二节 宋代常州科第:聚落形态关联性解释的塑造过程370
一、宋代常州科举发达的一般原因:名贤化育与学校养成370
二、宋代常州科举兴衰的“地理”因数及其塑造过程373
三、常州属县科举的地理“因素”:县学的地理改造379
第三节 宋代常州科第兴衰的历史地理解释381
一、庆历三年开河与常州城之水系381
二、崇宁、淳熙、咸淳三次疏浚河道的历史地理原因386
三、本章小结389
附表390
参考文献394
后记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