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1290016.jpg)
- 陈文晖,马胜杰,姚晓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0178306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基本建设项目-项目评价-案例-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循环经济概述3
1.1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3
1.2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4
1.3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特征6
1.3.1概念及内涵6
1.3.2特征8
1.4循环经济的发展原则10
1.4.13R原则10
1.4.23R原则的排序12
1.5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特点13
1.5.1西方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13
1.5.2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特点14
1.6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9
1.6.1国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19
1.6.2国内循环经济推进模式21
1.6.3国内区域循环经济实践的战略转型模式24
1.7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6
1.8循环经济的基本结构27
第2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概述31
2.1国内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概述31
2.1.1我国现有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31
2.1.2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现状38
2.2国外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概述39
2.2.1国外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发展39
2.2.2欧盟物质流的指标体系44
2.2.3日本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47
2.3国内外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48
2.4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发展趋势50
第3章 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57
3.1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内涵和研究思路57
3.1.1综合评价的内涵57
3.1.2综合评价的研究视角57
3.1.3综合评价的研究思路59
3.2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目标60
3.3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特点61
3.3.1系统性61
3.3.2原则性62
3.3.3动静结合性62
3.3.4评价标准的分期性62
3.3.5科学性63
3.3.6可行性63
3.3.7稳定性64
3.4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64
3.4.1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64
3.4.2客观与公正的原则65
3.4.3总体与个体协调的原则65
3.4.4时间点与时间线相融合的原则66
3.5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依据66
3.5.1理论依据66
3.5.2方法依据71
3.6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程序步骤77
第4章 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83
4.1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功能83
4.1.1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83
4.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与特点84
4.1.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86
4.2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87
4.3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91
4.3.1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91
4.3.2指标选取方法93
4.4各种发展评价指标的借鉴95
4.4.1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95
4.4.2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96
4.4.3循环经济特征指标97
4.4.4其他单项指标体系98
4.5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98
4.6不同层面循环经济的一般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99
4.6.1企业层面的指标体系100
4.6.2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101
4.6.3循环经济市评价指标体系103
4.6.4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105
4.7综合评价指标数据可获得性分析107
第5章 循环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方法111
5.1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设置方法111
5.1.1层次分析法(AHP)的权重系数设置方法112
5.1.2求平均值的权数确定方法114
5.1.3系统动力学的权重设置方法115
5.1.4主成分分析方法的权重计算116
5.1.5人工神经网络定权法117
5.1.6小结118
5.2综合评价的模型方法119
5.2.1层次分析法(AHP)120
5.2.2系统动力学方法123
5.2.3人工神经网络方法125
5.2.4主成分分析方法127
5.2.5模糊聚类分析方法128
5.2.6小结130
5.3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131
5.3.1常用方法132
5.3.2其他方法133
5.3.3小结133
第6章 循环型企业综合评价137
6.1国内外循环型企业研究概况137
6.1.1国外循环型企业研究概况137
6.1.2我国循环型企业研究概况139
6.2循环型企业的内涵及特征141
6.2.1循环型企业的概念141
6.2.2循环型企业的内涵142
6.2.3循环型企业的特征143
6.3清洁生产143
6.4发展循环型企业的意义145
6.4.1发展循环型企业是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必然选择145
6.4.2发展循环型企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146
6.4.3发展循环型企业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147
6.4.4循环型企业从不同层面上将企业的生产和消费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中148
6.5循环型企业的指标体系148
6.5.1指标应有的特点148
6.5.2指标的功能150
6.5.3指标选取的原则151
6.5.4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153
6.5.5指标的解释154
6.6循环型企业评价方法161
6.6.1评价模型的建立161
6.6.2评价方法的确定162
第7章 循环型产业指标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167
7.1循环型产业的内涵及特征167
7.1.1循环型农业167
7.1.2循环型工业168
7.1.3循环型第三产业170
7.2国内外循环型产业研究概况171
7.2.1循环型农业研究状况171
7.2.2循环型工业研究状况173
7.3循环型产业理论评价指标体系176
7.3.1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176
7.3.2循环型工业评价指标体系179
7.3.3循环型第三产业评价指标181
7.4循环型产业发展模式182
7.4.1国外循环产业发展经验借鉴182
7.4.2循环农业发展模式184
7.4.3循环型工业发展模式186
7.4.4第三产业发展模式191
7.5循环型产业发展对策193
第8章 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199
8.1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和理论基础199
8.1.1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199
8.1.2生态工业园区理论基础201
8.2生态工业园区的主要分类204
8.2.1按原始基础分204
8.2.2按产业结构分205
8.2.3按区域位置分206
8.2.4按技术特征分206
8.2.5根据共生参与企业的所有权关系划分207
8.3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208
8.4我国生态工业示范园概况209
8.5我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体系研究现状211
8.5.1国家环保局定义的指标体系框架211
8.5.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定义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213
8.5.3国内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标准214
8.6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6
8.6.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6
8.6.2指标体系层次划分217
8.6.3指标体系的类型218
8.6.4评价指标体系构成219
8.6.5部分基本指标阐释221
8.7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建设对策223
8.7.1各级各类生态工业园区分类实施循环经济建设224
8.7.2各级各类生态工业园区分步实施生态工业链建设227
8.7.3建立生态产业孵化机制229
8.7.4建立生态管理体系229
8.7.5制订旨在引导生态工业园建设的规范和标准230
8.8生态工业园评价的实证研究——以苏州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为例230
第9章 循环型城市综合评价与实证研究237
9.1循环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37
9.1.1构建原则237
9.1.2指标体系框架238
9.1.3指标体系结构阐释240
9.1.4部分指标计算说明242
9.2循环型城市衡量标准246
9.2.1各子目标和单项指标参考标准的确定246
9.2.2各类评价指标标准确定的依据249
9.2.3定量指标数据采集250
9.3循环型城市综合评价方法250
9.3.1确定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250
9.3.2计算各目标层的实现程度252
9.3.3综合评价结果的分析253
9.4循环型城市阶段性建设水平监测253
9.4.1循环型城市发展阶段划分255
9.4.2各阶段指标标准值和权重计算256
9.4.3阶段性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方法258
9.5循环型城市评价方法探讨与实证研究261
9.5.1银川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的AHP评价261
9.5.2各类循环型城市发展评价对比分析272
9.5.3各类循环型城市建设对策275
第10章 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与实证研究285
10.1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285
10.2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和基本原则286
10.2.1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286
10.2.2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287
10.3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空间布局288
10.3.1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288
10.3.2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290
10.4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290
10.4.1区域循环经济评价目标290
10.4.2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292
10.4.3评价指标体系293
10.4.4评价方法的选择295
10.5区域循环经济阶段性建设水平评价296
10.5.1试点阶段296
10.5.2发展阶段297
10.5.3成熟阶段297
10.5.4阶段性建设水平评价方法298
10.6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299
10.6.1从个性化与一体化双重角度发展区域经济299
10.6.2大力实施清洁生产299
10.6.3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299
10.6.4推进资源生产化管理、市场化配置和循环化利用300
10.7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建设研究300
10.7.1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301
10.7.2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概况304
10.7.3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主要模式308
10.7.4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发展产业集群的对策措施319
10.8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与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327
10.8.1西部大开发机遇下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与资源所在区域互动模式展望327
10.8.2构建互动模式的动力机制分析331
10.8.3构建互动模式的运行机制340
第11章 推进循环经济综合评价适用度的对策355
11.1加强对循环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355
11.2建立多元化、指标综合化和可操作性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56
11.2.1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356
11.2.2改进指标选取方法357
11.2.3建立系统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58
11.2.4加强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358
11.3完善指标权重的赋值方法360
11.3.1各种方法比较361
11.3.2指标权重赋值方法的改进362
11.4循环经济的总体评价365
11.4.1目前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366
11.4.2评价方法的完善367
11.5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的评分方法368
第12章 循环经济保障体系373
12.1西方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做法373
12.1.1加强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373
12.1.2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375
12.1.3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376
12.1.4分层推进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377
12.1.5通过公众参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377
12.1.6其他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378
12.2国外循环经济实践对我国的借鉴与启迪380
12.2.1以法律政策为基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380
12.2.2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重点抓好资源的减量化工作381
12.2.3探索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模式和体系381
12.2.4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381
12.2.5大力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环境产业382
12.2.6推动资源节约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382
12.2.7要明确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企业和公众各个主体的作用382
12.3循环经济运行的支撑体系383
12.3.1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383
12.3.2循环经济的政策保障384
12.3.3循环经济的伦理保障389
12.3.4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