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
  • 尚永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362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社会生活-研究-中国-3~6世纪;佛教-研究-中国-3~6世纪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3-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一个尝试性企图:佛教社会史的构建能否走出哲学史大厦的阴影2

二、本书研究对象之范围:士、农、工、商及其寄身的佛教团体组织4

三、从“存在状态”到“发展过程”:在汉唐历史变迁背景下对北方社会群体考察的路径与意义7

四、从“精英政治史”到“普通民众史”: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回顾9

五、基本的研究方法与取向14

第一章 3~6世纪的北方胡汉社会与佛教传播18

第一节 北方胡汉社会结构:佛教传播的重要背景18

一、农牧分界线南移与人的集群的变动18

二、北方胡汉结构社会的形成与佛教传播的内在关系20

第二节 北方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的群体24

一、佛教在早期传播的一些问题24

二、北方胡人是较早接受和传播佛教的群体29

三、胡僧佛图澄与北方佛教的传播35

第三节 胡人政权的血腥统治与佛教的传播38

一、夷夏之分是胡汉两大种族集团产生敌意的文化基础之一38

二、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冲突及胡人政权的惨烈统治39

第二章 知识资源变动格局中的底层知识分子44

第一节 早期佛经翻译集团中的底层知识分子45

一、底层知识分子的组成和界定45

二、参与佛经翻译的底层知识分子的学术背景与工作情况47

第二节 令狐家族的职业化佛经抄写与北朝经生阶层50

一、敦煌令狐家族与佛经之抄写50

二、北朝经生阶层及其在寺庙的培训55

三、职业“佣书人”与佛经的抄写57

第三节 知识资源格局的变动与底层知识分子61

一、异质文明的传入与中古知识资源格局的变动61

二、中古中国知识资源格局变动的四个方面63

第三章 中古小农生产体系中的资源耗费——3~6世纪佛教寺院的奢华与农业人口的生存状态考察67

第一节 3~6世纪中西交流背景下的佛教奢侈问题68

一、古代异域交流视阈中的奢侈问题68

二、佛寺修建的奢华及其对资源的耗费71

第二节 小农经济对佛教的支撑及小农的生活状态77

一、对小农经济的社会支撑能力的一个简单估算78

二、佛教集团对依附农的盘剥80

三、佛寺财物的聚敛、流动对小农社会的调谐作用84

第四章 佛事活动中的工匠阶层88

第一节 工匠阶层的身份问题89

第二节 对杰出工匠事迹的个案考察91

第三节 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北方工匠阶层98

一、参与佛寺修建、装饰的工匠类型99

二、佛教工程、制作与工匠阶层的经济与生存状况102

第五章 商人与佛教107

第一节 北方佛教传播中的西域商人108

一、西域商人及其商业网络的扩展108

二、西域商人对外来僧人传教的帮助111

第二节 对本土商人与佛教关系的考察113

第六章 4~6世纪佛教传播背景下的北方妇女116

第一节 对北朝妇女崇信佛教史事的个案考察117

一、北朝皇后与北方佛教117

二、西魏昌乐公主元法英及其家族120

三、羌族妇女雷明香124

第二节 妇女参与佛事的苦难背景与欢乐意义125

一、女性参与佛事活动的苦难背景125

二、佛教传播之于女性的欢乐意义131

第七章 僧人医疗家群体与民间医疗问题140

第一节 对中古时代医疗事实的常规描述140

一、国家机构在何种程度上参与民间医疗140

二、民间医疗如何进行148

第二节 僧人医疗家与中古医学153

一、来自异域的佛教僧人医疗家及其医学著作155

二、对天竺、西域传教僧人的医疗事迹的考察166

三、本土僧人医疗家及其医疗著作170

四、僧人医疗家与佛教寺院在中古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179

五、对佛教医疗及僧人医疗家活动的评价182

第八章 僧人的流动与中古地理视阈的拓展189

第一节 僧人的传教活动与中古的海洋视阈190

一、高僧法显所记录的海洋航行知识191

二、天竺僧人那迦仙在中国与扶南、林邑航道的航行194

三、释慧深的跨洋航行与“扶桑国”问题196

四、对其他传教僧人海洋航行事迹的考察200

第二节 对佛教僧人地理学著作的探讨204

一、对西行求法僧人所撰部分地理学著作的考察205

二、山林佛教与佛教地理图本的产生210

三、余论:佛教僧人所撰地理著作对中世地理学的影响221

第三节 佛教地理图景中的天下主义视野222

一、主体转换:从“四海之内”到阎浮世界223

二、寻找异域:华夷混同背景下族群文化身份的地理确认230

第九章 对佛教信仰群体所处的社会组织的考察235

第一节 僧官制度与北朝政教关系235

一、僧官制度建立前的寺院管理问题235

二、僧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39

三、僧官制度与北朝政教关系246

第二节 佛教邑义与北方村落及地方政权之关系249

一、邑义的组织机构与活动范围250

二、村落视野中的乡村力量与国家权力——对邑义同基层政权互动关系的探讨258

三、邑义组织对北方社会的整合作用267

第十章 帝国历史出口处的佛教扩张与社会转型271

第一节 传统“家邦”组织的解体与社会流动模式的变迁271

一、“家邦”组织的运行与传统的社会流动模式272

二、边缘人群与“家邦”组织之外的社会流动渠道275

第二节 佛教知识体系的传播与中古文化转型279

一、“知识尊重”:卑微者也在庄严地思想279

二、对生命存在的温情关怀280

三、新生的社会调控方式282

第三节 帝国历史出口处的制度变迁283

一、佛教对宗族性血缘社会的解构283

二、中古中华帝国的转折点:从“家国一体”到家国分离284

参考文献288

后记2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