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
  • 黄晓斌主编;黄晓斌,黄少宽,邱明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0060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资源管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1

1.1 信息资源的含义1

1.2 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3

1.3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4

1.4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6

1.5 网络信息资源的结构8

1.5.1 我国网络资源的地域分布8

1.5.2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分布10

1.5.3 我国网络资源的行业分布10

1.6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13

1.6.1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概念13

1.6.2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13

1.6.3 影响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15

1.6.4 网络信息开发的原则16

1.6.5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层次18

1.6.6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19

1.6.7 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策略23

1.7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25

1.7.1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25

1.7.2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方式26

1.7.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27

1.7.4 网络信息污染与社会控制管理28

第2章 网络信息检索36

2.1 网络信息检索概述36

2.1.1 信息检索的概念36

2.1.2 信息检索的类型36

2.2 网络信息检索原理38

2.2.1 网络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38

2.2.2 网络信息检索效果评价40

2.3 信息检索的步骤41

2.4 网络信息检索途径43

2.4.1 信息检索途径43

2.4.2 网络信息检索技术45

2.5 网络信息搜索引擎48

2.5.1 搜索引擎的含义48

2.5.2 搜索引擎的分类48

2.5.3 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49

2.5.4 搜索引擎的结构50

2.5.5 网络采集工具51

2.5.6 搜索引擎的评价52

2.5.7 搜索引擎实例53

2.6 网络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58

2.6.1 网络信息检索的新进展58

2.6.2 “隐蔽网”的检索67

2.6.3 网络信息检索的发展方向69

第3章 网络信息过滤75

3.1 网络信息过滤的基本概念75

3.2 网络信息过滤的原理75

3.3 网络信息过滤的种类76

3.4 网络信息过滤与网络信息检索77

3.5 网络信息过滤的作用与局限性78

3.5.1 网络信息过滤的作用78

3.5.2 网络信息过滤的局限性80

3.6 网络信息过滤的主要方法80

3.6.1 分级法80

3.6.2 URL地址列表法90

3.6.3 动态文本分析法91

3.6.4 网络信息过滤的其他方法97

3.7 网络信息过滤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101

3.7.1 网络信息过滤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101

3.7.2 网络信息过滤方法的主要发展方向101

3.8 网络信息过滤系统102

3.8.1 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种类102

3.8.2 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03

3.8.3 网络信息过滤系统的特点104

3.8.4 网络信息过滤软件的评价与选择105

3.8.5 常见的网络信息过滤系统107

第4章 网络信息的集成112

4.1 网络信息集成的基本问题112

4.1.1 网络信息集成的含义112

4.1.2 网络信息集成的作用113

4.1.3 网络信息集成的类型113

4.2 基于虚拟数据库的网络信息集成114

4.2.1 虚拟数据库的含义114

4.2.2 虚拟数据库的特征114

4.2.3 虚拟数据库的体系结构115

4.3 基于XML的网络信息集成117

4.3.1 XML的数据集成意义&117

4.3.2 利用XML进行异构数据集成118

4.3.3 利用XML实现数据库的信息交换119

4.3.4 基于XML集成的优势121

4.4 基于Web数据仓库的网络信息的集成121

4.4.1 Web数据仓库的特征122

4.4.2 Web数据仓库集成的优点123

4.5 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信息数据的集成123

4.5.1 智能代理的特点123

4.5.2 移动智能代理和多智能代理系统124

4.5.3 基于多智能代理的网络信息集成125

4.5.4 智能代理网络信息集成的特点126

4.6 基于Web服务的网络信息集成126

4.6.1 Web服务技术126

4.6.2 Web服务体系架构模型127

4.6.3 基于Web服务的网络信息集成的一般模式128

4.6.4 基于Web服务的网络信息集成的特点128

4.7 基于本体的网络信息集成129

4.7.1 本体与信息集成129

4.7.2 本体在信息集成中的作用130

4.7.3 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模型130

4.7.4 基于本体的信息集成的特点132

4.8 基于开放链接的网络信息集成132

4.8.1 开放链接与网络信息集成132

4.8.2 CrossRef/DOI链接集成系统133

4.8.3 SFX/OpenURL链接集成系统134

4.9 基于跨库检索的网络信息集成135

4.9.1 跨库检索系统135

4.9.2 跨库检索系统的设计原理135

4.9.3 跨库检索的特点136

4.10 基于信息门户的网络信息集成137

4.10.1 信息门户与网络信息集成137

4.10.2 信息门户的基本原理138

4.10.3 信息门户的基本特征139

第5章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142

5.1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必要性142

5.2 评价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144

5.3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主体144

5.4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客体145

5.5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发展状况146

5.6 网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48

5.7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148

5.7.1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评价148

5.7.2 网络信息资源的形式评价150

5.8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模式151

5.8.1 定性评价151

5.8.2 定量评价151

5.8.3 专家评比模式152

5.8.4 问卷调查模式153

5.8.5 自动评价法153

5.8.6 网站流量监测154

5.8.7 链接关系评估法154

5.9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方向155

5.9.1 当前网络信息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155

5.9.2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发展方向155

5.10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157

5.10.1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作用157

5.10.2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类型158

5.10.3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指标体系160

5.10.4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的方法160

5.10.5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方法发展趋势163

5.11 电子政务网站评价164

5.11.1 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的意义164

5.11.2 政府网站评价的原则165

5.11.3 政府网站的测评标准167

5.11.4 政府网站栏目的主要内容172

5.11.5 政府网站的评价标准175

5.11.6 我国政府网站评价发展方向176

5.12 案例:用层次分析法测评三家网上书店网站178

5.12.1 层次分析法简介178

5.12.2 网上书店测评指标178

5.12.3 用Expert Choice软件进行决策分析179

5.12.4 结论以及对我国网上书店的建议181

第6章 网络内容分析法184

6.1 网络内容分析法含义184

6.2 内容分析法的方式与特点185

6.3 网络内容分析的作用187

6.4 网络内容分析的类型188

6.5 网络内容分析的基本框架189

6.6 网络内容分析常见的工具191

6.6.1 内容分析软件种类191

6.6.2 文本分析软件的功能193

6.6.3 典型内容分析软件举例194

6.7 网络内容分析的优势与局限性195

6.7.1 网络内容分析的优势195

6.7.2 网络内容分析法的局限性196

6.8 网络内容分析法的发展方向199

6.9 案例——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我国制药行业企业网站内容分析200

6.9.1 研究目的201

6.9.2 样本选择202

6.9.3 分析单位202

6.9.4 分析类目与前测202

6.9.5 编码统计及信度204

6.9.6 数据分析205

6.9.7 结论与建议209

第7章 网络数据挖掘211

7.1 数据挖掘的含义211

7.2 数据挖掘过程212

7.2.1 数据挖掘过程模型212

7.2.2 数据挖掘的实现过程213

7.3 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215

7.3.1 统计分析方法215

7.3.2 遗传算法215

7.3.3 粗集方法216

7.3.4 决策树方法216

7.3.5 神经网络方法217

7.3.6 聚类法217

7.3.7 可视化技术217

7.3.8 分类法218

7.4 数据挖掘系统218

7.4.1 数据挖掘系统的一般结构218

7.4.2 数据挖掘系统的评价220

7.4.3 数据挖掘系统的实例221

7.5 网络数据挖掘概述225

7.5.1 网络数据挖掘的定义225

7.5.2 网络数据挖掘的基本任务226

7.5.3 网络数据挖掘系统的基本要求226

7.5.4 网络数据挖掘的应用227

7.6 网络数据挖掘的方式228

7.6.1 网络信息内容挖掘229

7.6.2 网络信息结构的数据挖掘234

7.6.3 网络使用记录挖掘239

7.7 网络数据挖掘案例分析247

7.7.1 案例1:我国电子商务网站访问量与链接量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247

7.7.2 案例2:文本挖掘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中的应用254

第8章 网络信息组织262

8.1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含义262

8.1.1 信息组织262

8.1.2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概念262

8.2 网络信息组织的原理264

8.3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原则265

8.4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主要模式266

8.4.1 网络信息的微观组织模式266

8.4.2 网络信息的中观组织模式268

8.4.3 网络信息的宏观组织模式272

8.4.4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组织模式274

8.4.5 基于Web2.0的组织模式278

8.5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主要技术和方法289

8.5.1 传统信息组织方法的应用289

8.5.2 现代信息组织技术的应用295

8.6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发展趋势308

8.6.1 人工方式与自动化方式并存发展309

8.6.2 组织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309

8.6.3 组织活动加强合作310

8.6.4 网格计算和语义网格310

第9章 网络信息资源存储311

9.1 信息资源存储311

9.1.1 信息资源存储的意义和作用312

9.1.2 信息资源存储的主要类型312

9.1.3 信息资源的现代存储设备313

9.2 信息资源的存储技术315

9.2.1 基于印刷术的信息存储315

9.2.2 基于缩微摄影技术的信息存储316

9.2.3 基于磁介质的信息存储317

9.2.4 基于激光技术的信息存储320

9.3 网络信息存储系统322

9.3.1 内嵌式存储系统323

9.3.2 直连式存储系统323

9.3.3 网络化存储324

9.3.4 三种存储系统的比较327

9.4 网络存储技术的新发展328

9.4.1 DAFS技术328

9.4.2 基于InfiniBand的存储系统329

9.4.3 存储虚拟化330

9.4.4 存储网格技术331

9.5 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332

9.5.1 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必要性333

9.5.2 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内容334

9.5.3 数字信息长期存取的技术措施334

9.5.4 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技术的选择337

9.5.5 网络资源保存的现状338

9.5.6 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实例340

第10章 网络信息的个性化服务344

10.1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概述344

10.1.1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344

10.1.2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344

10.1.3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征345

10.1.4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支撑技术346

10.1.5 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346

10.1.6 网络用户个性化信息的获取方式347

10.1.7 网络个性化服务的工作流程348

10.1.8 网络信息的个性化推送技术348

10.2 网络数据库的提醒服务353

10.2.1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的概念353

10.2.2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的基本原理354

10.2.3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的主要方式355

10.2.4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的主要特点358

10.2.5 网络数据库提醒服务的应用359

10.3 网络信息的推荐服务362

10.3.1 推荐系统的基本原理362

10.3.2 推荐系统的功能与意义363

10.3.3 推荐系统的主要技术与方法364

10.3.4 推荐技术方法的比较367

10.3.5 网络推荐系统的应用实例分析369

10.3.6 目前网络信息推荐系统存在的问题372

10.3.7 网络信息推荐系统的发展方向374

10.4 案例:中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信息服务分析375

10.4.1 研究方法375

10.4.2 统计结果376

10.4.3 统计结果综合分析380

10.4.4 综合结论384

第11章 网络应用的新形式——Web2.0386

11.1 Web2.0概述386

11.1.1 Web2.0术语的起源386

11.1.2 Web2.0的特点387

11.1.3 Web2.0的主要应用工具389

11.1.4 Web2.0对信息交流的影响392

11.2 Web2.0的应用397

11.2.1 基于开源软件的RSS聚合门户建设397

11.2.2 社会书签与网络信息推荐服务401

11.2.3 网络虚拟社区的功能与应用406

11.2.4 维基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410

第12章 网格技术及其应用415

12.1 网格的含义415

12.2 网格技术兴起的背景416

12.3 网格的分类416

12.4 网格的特征417

12.5 网格技术的优点418

12.6 网格的核心技术420

12.7 网格的体系结构421

12.7.1 Globus的体系结构422

12.7.2 OGSA体系结构422

12.7.3 Web服务资源框架423

12.8 网格在网络信息开发与管理中的应用424

12.9 网格应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428

参考文献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