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刘季高文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刘季高文存](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1270220.jpg)
- 刘季高著;刘芳荪,陈尚君,高克勤整理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5137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20页
- 主题词:刘季高(1911~2007)-纪念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刘季高文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东汉三国时期的谈论3
引论3
一、“谈论”的确实存在3
二、“谈论”的发生和发展过程5
三、“谈论”所以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时代背景11
四、“谈论”的三个阶段13
第一章 “谈论”的第一阶段——和、安、顺时期14
第二章 “谈论”的第二阶段——桓、灵时期22
一、清议派22
二、人伦派23
三、避世派31
四、改造派34
五、文论39
第三章 “谈论”的第三阶段——献帝及魏、蜀、吴时期44
一、清议派之残存者46
二、人伦派48
三、品题褒贬之谈辞52
四、隐居避世派58
五、“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派60
(一)魏60
(二)吴74
(三)蜀89
六、半个谈士的统治者100
七、具体的学术性“谈论”记录106
八、一般性“谈论”及有关“谈论”的记载123
(一)魏123
(二)吴125
(三)蜀128
九、诙嘲及短赋132
一○、由“谈论”所转化的清言(清谈)在持续的政治斗争漩涡中逐步形成135
第二编 增订斗室文史杂著149
谈商代的周邦——斗室说诗五则149
中国最古的歌舞剧——西周的颂乐170
周齐晋秦叙论180
读西汉四家文随感196
马援197
鸿都门学在中国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25
鸿都门学及桓灵间太学诸生尚谈论的学风所给予建安文学的影响234
曹孟德论243
谈曹子桓对中夏文学及历史的贡献260
唐顺之传268
全祖望传282
谈桐城派的方刘姚293
方苞论318
方苞传326
姚鼐论339
第三编 增订斗室诗集353
卷一353
春夜自西城外归353
寿马丈五十353
奇愁353
西江月353
踏青354
金山道中354
登金山寺塔354
小孟湖354
迎春354
残雪354
春夜寒甚闻风筝354
忆李载之先生355
冬夜355
秋丁355
寄严桂生355
送王吟梅355
癸酉三月355
台庄大捷356
风尘356
百年356
赠张国淦前辈二首356
读《明史·徐光启传》356
烟雨356
赠默存357
[附]酬季高(钱鍾书)357
答默存357
[附]季高以《斗室文稿》见示赋此奉赠(钱鍾书)357
答默存见戏之作357
默存以《谈艺录》稿见示书此奉赠357
送某君358
赠还珠楼主李寿民358
再赠358
秋夜358
端阳登俞家小轮船码头358
临江仙359
食蟹359
卷二360
道统360
神州360
虫语360
文章360
孙陶林同志约赴皖主安大中文系教席赋此奉赠361
矫儿361
车过镇江361
安徽大学361
蚌埠观豫剧361
车中晓日361
合肥362
菩萨蛮·寄内362
望江南四首362
杏花村362
城北角362
射弩台362
包公祠362
双塔寺362
小病363
挽司马君363
三秋四首363
庐舒道中363
安庆二首363
桐城二首364
桐城中学三首364
奉寄李凡夫书记364
奉寄葆公书记二首365
六二年秋奉调回沪别安大中文系诸君365
南归365
答某君365
无题366
愚园二首366
朱老赠篆书条幅及所著《陆游传》366
晓望367
北风367
成昆367
楼船367
龙沙367
宿江边陆氏万有楼368
送默存368
得默存书368
寄默存368
欣闻默存回京赋此奉寄368
[附]复钱鍾书368
宋玉369
秋晚过大杰寓斋闻说老韩异同369
伍员370
卷三371
挽刘大杰教授371
赠陈子展前辈371
周总理八十诞辰371
送章培恒教授赴日讲学372
萱妹回国省亲并偕弟妹等赴无锡访故居八首372
无题372
赠朱道南书记373
顾易生教授迁回四明里旧居373
整理《左氏传》讲稿373
杜姑丈迁居天目路373
雨横风狂374
五姐托敏婿带来鸡蛋及绵白糖374
八二年国庆歌374
朱老惠法书374
晚秋自校归邀易生至扬州饭店食小笼馒头并访郭老索取法书375
西江月·送复旦中文系七七届毕业同学375
徐公375
临江仙375
答伦敦国际传记中心主持者375
上巳读右军《兰亭序》及工部《丽人行》二首376
清明前一日376
清明376
暮春376
赠张一翘377
姑母大人挽词三首377
观《大浪淘沙》电影后寄道南书记莅乞377
送胡海波同志返保山并寄济南范书记377
古籍377
挽赵景深教授378
挽伍丹戈教授378
皖公山五首378
谢桐城博物馆长童君378
赠桐城盛君东桥378
建华卫星乔迁志喜379
秋怀379
邻家379
答陈建华三首379
重阳后三日379
事功380
祝兰亭姑丈八十寿380
晨曦仁弟380
北上祝五姊丈五姊八十双寿380
故宫380
北海381
颐和园381
长城381
答天津徐家昌七绝二首381
丁卯仲夏子成婚381
中秋381
中秋后二日382
七绝一首送建华仁弟远行382
奉赠曾琪先生382
挽蒋天枢382
偶成382
戊辰岁暮遣闷柬陈允吉教授闻其新著将出版382
己巳正月元日383
答苏州黄君□赐□有寒疾未能即答新春弄笔赋七绝二首用酬拳拳之雅意383
己巳正月十二383
己巳正月十六383
读史383
己巳清明383
暮春384
送春384
管仲384
布袋384
挽淑媛三姊384
己巳中秋二首384
己巳八月十七385
重阳385
重阳后一日385
冬至夜观电视剧《海瑞》385
李斯385
始皇385
杭州六首386
卷四387
庚午正月初二387
庚午正月初三387
十六夜月387
庚午二月初六387
二月十一先公忌辰387
汲水388
日中388
阿母388
大姊388
庚午仲春追忆五首388
高桥北388
观音楼388
追忆388
果子巷二首389
元宵389
天外389
登西城头389
朗月389
庚午二月二十七389
庚午二月二十八390
上巳二首390
庚午三月二十八390
庚午三月晦390
千秋390
东园390
遣闷391
闰五月二十391
清晨391
不寐391
闽峤391
电车中闻皖人说西淮近况391
酷暑392
庚午六月十二392
新秋392
庚午八月初六392
庚午中秋雨392
庚午八月十六392
中秋后二日393
送宜儿赴美393
庚午九月初五外孙陈念祖生393
读《明史》二首393
赠骆玉明393
赠陈尚君393
小疾394
重阳二首394
庚午十月初五394
偶成394
庚午仲冬建华仁弟寄来贺年片及近作一篇寒窗展读欣然命笔以一绝相酬意犹未尽再续八句年老话多聊以见意云尔二首394
复一平贺年片395
岁暮395
仲荪鸣冬成婚395
庚午除夕前三日接宜荪信395
读《明史》四首395
韶光395
辛未仲夏396
辛未六月廿八立秋396
雨馀396
光阴396
辛未初秋夜读《曲礼》396
辛未八月初五晨霁396
辛未八月初六397
辛未八月十二397
辛未中秋二首397
辛未九月二十九397
秋风397
辛未十月二十九398
寒飙398
辛未冬至后五日398
雪后398
复一平贺年片398
辛未十一月下旬接建华仁弟云笺贺年片照片具悉三喜临门喜赋一绝申贺398
辛未十二月十八399
回忆八岁时事399
辛未岁暮399
辛未除夕399
西江月·赠宜荪老师晋三先生399
致亲翁399
壬申正月初四新春399
宜荪结婚400
壬申二月晦400
三月初五自责400
小沙渡路散步400
壬申送春400
骄阳400
壬申三月读《国语》401
阳明401
四月初三401
徐州师院王大均先生寄示日本东海徐福会会长羽田博士题徐福像诗佳什三首谨书二绝奉和401
壬申端午402
壬申端午后五日402
壬申初秋402
西江月·壬申初秋402
西江月·壬申七月402
西江月·壬申初秋403
西江月·读史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403
临江仙·壬申八月十四晚十一时半接宜荪电话403
临江仙·壬申重阳404
临江仙·童歌404
壬申九月二十二404
壬申九月廿四404
壬申九月二十五二首404
双红豆·壬申十月初八燮良生日405
一平仁弟贺年片405
壬申除夕405
赠某老405
成事405
红梅405
无题406
读《国语》二首406
读《明史》406
临江仙·癸酉二月廿八日春分406
春回颂406
陆生岚自广州托颜生一平带来生物保健剂二首407
癸酉仲春407
癸酉清明前三日407
癸酉清明前一日407
危坐408
癸酉三月廿三408
癸酉三月三十408
癸酉三月三十408
曲水408
踏莎行·花朝408
踏莎行·烟雨409
癸酉闰三月初三二首409
读邹鲁遗编409
癸酉六月初六409
临江仙·癸酉七月初一410
癸酉七月十三410
癸酉七月十四410
癸酉七月二十七410
癸酉八月初四读陈子昂诗410
癸酉九月十二日赠高克勤贤伉俪410
癸酉仲冬411
宜荪毕业于北美新泽西州工程技术大学411
癸酉十二月初十411
癸酉季冬十二月十一411
一平仁弟来函贺年补告成家之喜并述新居之胜411
西江月·癸酉十二月二十411
秋虫412
读《南史》412
海滨412
碧宇412
岁暮412
癸酉除夕412
卷五414
甲戌正月二十414
接建华贤弟贺年片及述近况一纸414
甲戌七月初四二首414
甲戌七月十二414
甲戌七月中旬415
甲戌八月初一415
甲戌八月初四415
甲戌八月初七415
甲戌中秋415
甲戌八月二十五415
严惠公416
乡先辈严惠宇百岁冥寿三首416
惠公百岁冥寿417
小儿417
长空417
酬陈生建华贺年片诗及照片二首417
岁暮417
临江仙418
乙亥立春418
乙亥春分418
乙亥清明418
题杜姑丈《饮水轩诗词稿》418
乙亥三月初一418
乙亥三月二十二419
白云419
乙亥六月初十419
乙亥六月十一419
乙亥六月十二二首419
西江月·乙亥六月419
乙亥七月廿三赠梅甥420
乙亥七月仲秋送杜巨澜赴北美420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佐藤以所著《中国文章论》寄赠420
晚霞420
大同大学校友会成立十周年纪念420
闰八月中秋420
重阳420
正月二十九大雪421
暮春421
丙子三月二十九三首421
九天421
春雨422
鲲鹏422
芳草422
长槐422
朱公东润百岁冥寿422
冬至前七日422
故里423
丙子岁暮定为婿携外甥兰如返家423
树廉同学览423
丁丑二月十五423
丁丑二月十九423
西江月·刘表传423
无题424
丁丑清明424
香港回归颂424
大同大学八十五周年纪念会424
挽杜兰亭姑丈424
戊寅立春425
戊寅元宵425
刍言425
东门坡425
陈允吉教授见示《佛教文学粹编序》425
赠周树廉同学426
代妻挽锡钧二妹426
燮良病殁于仁济医院享年八十一426
壬午四月426
卷六427
大化427
春雨427
元日427
访严公427
四月四日428
送刘生汀428
□□先生九秩大庆428
春雨428
清明前428
读《离骚》429
题画桃429
题画竹429
题画梅429
高天429
远山429
因缘430
无题430
无题430
秋夜430
读《国语·周语》430
范蠡 文种430
古公430
读史431
偶成431
春雨431
夜读431
东风431
苦雨431
勤俭431
西园432
二月初五仲春432
晚霜432
《斗室诗集》跋433
整理说明&陈尚君434
附编439
悼念刘季高先生&王运熙439
纪念刘季高老师&周树廉442
刘季高先生&陈四益444
记季高先生及其《斗室诗集》&蒋凡450
追怀刘季高先生&陈允吉457
忆季高师&陈祖言461
学而不厌圣垂训——忆刘季高先生&陈建华462
师恩难忘长相忆——悼刘季高先生&康萍466
蔼然长者——记刘季高先生&高克勤468
听刘季高教授上课&罗银胜473
高山仰止——缅怀导师刘季高先生&颜一平475
我心中的父亲&刘芳荪480
刘季高先生年谱486
刘季高先生悼词&陈思和490
编后记&刘芳荪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