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1267003.jpg)
- 冯开禹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108145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球环境1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一、宇宙和天体1
二、太阳和太阳系3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构造6
一、地球内部圈层构造6
二、地球外部圈层构造8
第三节 地球环境10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10
二、地球环境的整体性10
三、地球环境的独特性11
第二章 环境生态学13
第一节 概述13
一、生态学的概念13
二、环境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任务14
第二节 生态系统16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6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8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征24
第三节 生态平衡36
一、生态平衡的概念36
二、生态平衡失调41
三、生态的恢复与重建42
四、生态平衡的人工调控44
第三章 人口47
第一节 人口及人口过程47
一、人口及其属性47
二、人口过程50
第二节 世界人口54
一、世界人口的发展55
二、中国的人口状况60
第三节 人口与资源环境63
一、人口对资源的依赖性63
二、环境的人口容量64
三、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70
第四章 资源与自然保护77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78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78
二、自然资源的特点与分类78
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81
第二节 土地资源82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与特征82
二、我国的土地资源84
三、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86
第三节 气候资源90
一、气候资源的特征与作用90
二、气候资源的组成92
三、我国的气候资源95
四、气候资源的利用与保护98
第四节 水资源101
一、水资源的特性与分类101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03
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06
第五节 生物资源109
一、生物资源的概念和特征109
二、生物资源的分类111
三、我国的生物资源113
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116
第六节 矿产资源118
一、矿产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18
二、我国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120
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21
第七节 能源资源126
一、能源的概念和一般特征127
二、常规能源的储量和地理分布129
三、能源资源的利用132
第五章 环境污染138
第一节 水污染139
一、水环境污染源139
二、水环境污染物142
三、海洋污染146
四、水污染的危害147
第二节 大气污染148
一、大气污染源149
二、大气污染物150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154
第三节 土壤污染156
一、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157
二、土壤污染与危害158
三、几种主要的土壤污染161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163
一、固体废物的来源和种类163
二、固体废物的特点165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166
第五节 其他污染169
一、噪声污染169
二、电磁污染172
三、光污染175
四、热污染176
第六章 全球环境问题179
第一节 气候变暖179
一、地球的能量平衡179
二、气候变暖的原因181
三、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184
第二节 臭氧层破坏188
一、臭氧与臭氧层188
二、臭氧层的破坏现状190
三、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92
四、臭氧层破坏的后果193
五、臭氧层的保护198
第三节 生态破坏199
一、植被破坏200
二、水土流失207
三、荒漠化210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锐减217
一、生物多样性概述217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220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23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227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概述227
一、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228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29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30
四、可持续发展的特征232
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32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33
一、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234
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特点236
三、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指标237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基础240
一、环境伦理观240
二、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246
三、环境伦理对发展观的影响253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基础254
一、环境经济学的基本概念254
二、外部性理论及其内部化方法256
三、公共物品与环境质量263
四、环境质量的费用效益分析269
第八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273
第一节 全球《21世纪议程》273
一、全球《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273
二、全球《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275
第二节 《中国21世纪议程》282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282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283
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284
四、《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287
第三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动向294
一、联合国的努力和作用294
二、美国的行动计划295
三、欧盟的行动计划296
四、日本的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298
五、巴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99
六、东盟环境战略行动计划299
第九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301
第一节 环境法制建设301
一、环境法的特征301
二、环境法律体系303
三、国际环境公约307
四、我国的环境法律制度323
第二节 环境规划330
一、环境规划的涵义331
二、环境规划的原则331
三、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333
四、环境规划的类型、内容和特点335
五、环境规划的方法和程序340
六、环境规划的作用345
第三节 环境管理346
一、环境管理的概念346
二、环境管理的职能和基本手段348
三、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350
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355
第十章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364
第一节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364
一、水污染防治技术364
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372
三、土壤污染防治技术375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技术378
第二节 生态保护382
一、生态保护的对象和类型382
二、生态保护的目标、原理和对策383
三、我国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85
第三节 清洁生产389
一、清洁生产概述389
二、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395
三、产品的环境标志398
第十一章 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超越407
第一节 概述407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408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412
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415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424
一、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学基础424
二、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基础426
三、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基础429
四、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基础430
五、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基础431
六、科学发展观的环境学基础433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35
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435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436
三、和谐社会是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437
四、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442
参考文献447
后记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