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第3版
  • 冯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4738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化工过程-节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工节能原理与技术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能源与能源的分类1

1.1.1 能源1

1.1.2 能源的分类2

1.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与意义4

1.2.1 我国化学工业的特点4

1.2.2 化学工业节能的潜力6

1.2.3 节能的意义8

1.3 节能的途径9

1.3.1 结构节能9

1.3.2 管理节能10

1.3.3 技术节能12

参考文献16

第2章 节能的热力学原理18

2.1 基本概念18

2.1.1 热力系统18

2.1.2 平衡状态20

2.1.3 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式21

2.1.4 功和热量24

2.1.5 可逆过程25

2.2 能量与热力学第一定律26

2.2.1 闭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7

2.2.2 稳定流动开口系统能量衡算式27

2.3 ?和热力学第二定律32

2.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几种表述32

2.3.2 熵的概念和孤立系统熵增原理34

2.3.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衡算方程式35

2.3.4 能量和?37

2.4 能量的?计算39

2.4.1 环境与物系的基准状态39

2.4.2 机械形式能量的?41

2.4.3 热量?41

2.4.4 封闭系统的?45

2.4.5 稳定流动系统的?46

2.4.6 化学反应的最大有用功48

2.4.7 气体的扩散?51

2.4.8 元素和化合物的化学?52

2.4.9 燃料的化学?54

2.5 ?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6

2.5.1 ?损失和?衡算方程式56

2.5.2 封闭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7

2.5.3 稳定流动系统的?衡算方程式58

2.6 装置的?效率和?损失系数62

2.6.1 ?效率的一般定义62

2.6.2 ?效率的不同形式64

2.7 节能理论的新进展66

2.7.1 可避免?损失与不可避免?损失66

2.7.2 热经济学69

2.7.3 有限时间热力学70

2.7.4 积累?理论71

2.7.5 能值分析73

2.7.6 综合考虑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分析74

符号表75

参考文献76

第3章 化工单元过程与设备的节能78

3.1 流体流动及流体输送机械78

3.1.1 流体流动78

3.1.2 流体机械78

3.2 换热82

3.2.1 换热过程82

3.2.2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84

3.3 蒸发85

3.3.1 多效蒸发86

3.3.2 额外蒸汽的引出92

3.3.3 二次蒸汽的再压缩94

3.3.4 冷凝水热量的利用99

3.4 精馏99

3.4.1 预热进料101

3.4.2 塔釜液余热的利用102

3.4.3 塔顶蒸气余热的回收利用104

3.4.4 多效精馏105

3.4.5 热泵精馏110

3.4.6 减小回流比118

3.4.7 增设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119

3.4.8 多股进料和侧线出料121

3.4.9 热偶精馏127

3.5 干燥129

3.5.1 排气的再循环129

3.5.2 采用换热器的余热回收130

3.5.3 热泵的应用130

3.5.4 其他131

3.6 反应132

3.6.1 化学反应热的有效利用和提供132

3.6.2 反应装置的改进135

3.6.3 催化剂的开发136

3.6.4 反应与其他过程的组合137

符号表143

参考文献144

第4章 过程系统节能——夹点技术146

4.1 绪论146

4.1.1 过程系统节能的意义146

4.1.2 夹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其发展149

4.2 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151

4.2.1 温-焓图和复合曲线151

4.2.2 夹点的形成153

4.2.3 问题表法155

4.2.4 夹点的意义159

4.3 换热网络设计目标160

4.3.1 能量目标160

4.3.2 换热单元数目目标161

4.3.3 换热网络面积目标163

4.3.4 经济目标164

4.3.5 最优夹点温差的确定164

4.4 换热网络优化设计167

4.4.1 夹点技术设计准则167

4.4.2 初始网络的生成170

4.4.3 热负荷回路的断开与换热单元的合并174

4.4.4 阈值问题181

4.5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184

4.5.1 现行换热网络的分析184

4.5.2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的设计目标187

4.5.3 换热网络改造步骤188

4.5.4 受网络夹点控制装置的改造分析192

4.5.5 换热网络改造综合实例196

4.6 蒸汽动力系统优化综合220

4.6.1 总复合曲线221

4.6.2 多级公用工程的配置223

4.6.3 热机的设置236

4.6.4 热泵及热泵的设置240

4.6.5 蒸汽动力系统可调节性分析263

4.7 分离系统优化综合266

4.7.1 精馏系统的热集成267

4.7.2 分离系统在整个过程系统中的合理设置272

4.7.3 不同分离过程的热集成276

4.8 反应器的热集成279

4.8.1 反应器的热集成特性279

4.8.2 反应器的合理设置281

4.9 间歇过程的热集成282

4.9.1 间歇过程夹点分析法282

4.9.2 改进的时间温度复合分析模型283

4.9.3 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目标函数289

4.9.4 间歇过程换热网络的设计291

4.9.5 间歇过程工艺物流与公用工程的综合298

符号表302

参考文献303

第5章 水系统集成和氢系统优化307

5.1 绪论307

5.2 常用节水方法与用水单元模型308

5.2.1 常用节水方法308

5.2.2 用水单元模型309

5.2.3 负荷-浓度图与水极限曲线310

5.2.4 用水单元质量衡算311

5.3 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12

5.3.1 极限复合曲线312

5.3.2 水夹点的形成及其意义313

5.3.3 问题表法314

5.4 用水网络的超结构及数学模型317

5.4.1 用水网络的超结构317

5.4.2 非线性数学模型318

5.4.3 数学模型的求解320

5.5 水直接回用水网络综合323

5.5.1 用水网络的描述324

5.5.2 最大传质推动力法325

5.5.3 最小匹配数法329

5.6 再生回用与再生循环的水网络333

5.6.1 水的直接回用、再生回用和再生循环333

5.6.2 再生循环335

5.6.3 再生回用336

5.7 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及其综合方法338

5.7.1 具有中间水道的水网络结构339

5.7.2 多组分废水直接回用中间水道用水网络设计方法340

5.8 氢系统优化343

5.8.1 最小氢气公用工程用量的计算与分析343

5.8.2 氢气网络的优化匹配原则344

5.8.3 实例分析与计算345

符号表348

参考文献349

附录1 龟山-吉田环境模型的元素化学?……插页附录2 主要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摩尔标准化学?E0 xc以及温度修正系数ξ(E0 xc用龟山-吉田环境模型计算)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