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https://www.shukui.net/cover/76/31255642.jpg)
- 毕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276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脑血管疾病-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述1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来源1
一、经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的演变1
二、经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的局限性2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持续时间3
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小时新定义3
第二节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的各种修正看法4
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4
二、伴随梗死的短暂性缺血症状5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亚临床型脑卒中及小卒中的关系6
第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方向和趋势7
第2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0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概论10
第二节 高血压10
一、流行病学资料11
二、高血压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机制11
三、循证医学证据:血压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12
第三节 糖尿病15
一、流行病学15
二、分类诊断标准16
三、糖尿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6
第四节 心脏病19
一、心房颤动19
(一)心房颤动引发脑卒中的可能机制19
(二)心房颤动循证医学证据20
二、心脏瓣膜病21
三、冠心病21
第五节 血脂异常22
一、流行病学资料22
二、血脂异常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机制22
(一)介导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功能23
(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23
三、循证医学证据23
第六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6
一、流行病学研究26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作用机制28
第七节 C反应蛋白30
一、C反应蛋白的作用机制30
二、关于C反应蛋白的循证医学证据31
第八节 避孕药33
一、避孕药引起卒中的机制33
二、避孕药引起卒中的试验证据33
第九节 睡眠呼吸障碍35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流行病学和引发卒中的机制35
二、睡眠呼吸障碍与卒中36
(一)睡眠呼吸障碍增加卒中风险36
(二)卒中后睡眠呼吸障碍增加37
第十节 纤维蛋白原38
一、纤维蛋白原参与脑卒中的机制39
二、纤维蛋白原与脑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39
第十一节 肥胖42
一、关于肥胖的流行病学42
二、肥胖引发心脑血管病的机制42
三、肥胖与脑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43
第十二节 吸烟46
一、流行病学和吸烟增加卒中风险的机制46
二、关于吸烟危害的循证医学证据47
第十三节 饮酒51
一、饮酒影响脑卒中的可能机制51
(一)重度饮酒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可能原因51
(二)轻至中度饮酒与动脉粥样硬化51
二、饮酒引发脑卒中的循证医学证据52
第十四节 运动与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55
一、运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可能机制55
二、运动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研究证据55
第十五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58
一、年龄和性别58
二、种族60
三、遗传因素60
四、基因多态性60
(一)ApoB基因多态性60
(二)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61
(三)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61
(四)脂蛋白脂肪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62
(五)血小板糖蛋白GPIb-Kozak基因多态性62
(六)细胞间黏附因子-1基因K469E多态性62
(七)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63
五、出生时体重63
六、社会经济学因素64
(一)地域差异64
(二)城乡差异65
第3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血管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66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脑卒中66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66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67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67
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代谢综合征71
一、代谢综合征的定义及发病主要机制71
二、代谢综合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72
三、防治代谢综合征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键73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心血管病74
一、冠心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关系及一级预防74
(一)冠心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风险增加74
(二)冠心病患者的卒中一级预防76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情况76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的概率增大76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病死率明显增加77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患者的心脏病风险评估和检查78
四、合并冠心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79
(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的预防79
(二)合并无症状冠心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治疗80
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综合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80
第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周围动脉疾病84
一、周围动脉疾病的定义84
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4
(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84
(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与防治85
三、下肢周围动脉疾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7
(一)周围动脉疾病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风险增加87
(二)合并下肢周围动脉病变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预后较差88
(三)对周围动脉病变患者的预防和治疗88
第4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92
第一节 概论92
第二节 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93
第三节 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93
第四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损害96
第五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焦虑与抑郁98
第5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05
第一节 临床如何进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105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的特点105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分型及主要临床表现106
第二节 现阶段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建议108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鉴别诊断110
一、对特殊病史可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评价110
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鉴别诊断111
(一)局灶性癫癎111
(二)颅内占位病变113
(三)脑出血114
(四)帕金森病115
(五)偏头痛116
(六)心脏病117
(七)晕厥117
(八)肾上腺危象118
(九)精神因素119
(十)低钾麻痹120
(十一)周围神经损伤121
(十二)内耳眩晕症122
(十三)眼科病122
第6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耐受及预后评估124
第一节 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耐受的研究124
一、缺血预处理概念的来源124
二、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产生脑保护的因素125
三、脑缺血预处理的耐受机制126
四、对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128
第二节 ABCD2评分系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的评估131
一、ABCD2评分系统的由来131
二、加利福尼亚州评分系统131
三、ABCD评分系统132
四、ABCD2评分的进一步临床应用134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否需要住院诊治136
一、支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诊治的观点136
二、反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诊治的观点138
第7章 医学影像学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中的作用140
第一节 影像学证据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的影响140
一、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140
二、血管超声143
三、核磁共振成像144
(一)弥散加权成像144
(二)灌注加权成像146
(三)异质加权MRI147
(四)磁共振波谱成像147
(五)弥散张量成像147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148
第二节 弥散加权成像异常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中的作用148
一、DWI异常的分子机制和成像基础151
(一)DWI异常的可逆性151
(二)DWI异常的延迟性152
(三)DWI异常的动态演变153
二、DW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假阴性和假阳性155
(一)DWI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55
(二)DWI的假阴性和假阳性156
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的DWI不同表现157
四、DWI异常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特征以及DWI异常对其预后的评估意义158
五、比DWI更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161
六、DWI异常与亚临床型脑缺血162
第三节 计算机X线断层成像168
一、CT血管成像168
二、灌注CT169
(一)灌注CT在脑缺血事件中的应用170
(二)灌注CT在评价脑血流储备方面的应用171
三、多模CT172
四、氙CT172
第四节 颈部血管超声173
一、颈动脉超声的灵敏性和特异性174
二、颈动脉超声的新进展175
(一)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175
(二)血管内超声177
第五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177
一、TCD的基本技术参数178
二、TCD对微栓子的监测179
三、TCD对颅内血管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意义181
四、颈内动脉自发性撕裂的TCD检查182
第8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处理184
第一节 抗血小板治疗184
一、抗血小板药物作用机制184
二、临床常用药物185
(一)阿司匹林185
(二)噻氯匹定186
(三)氯吡格雷187
(四)三氟醋柳酸188
(五)双嘧达莫189
(六)双嘧达莫+阿司匹林189
(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90
三、目前的指南推荐192
第二节 阿司匹林抵抗193
一、阿司匹林抵抗的来源和定义193
二、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现状194
三、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和临床相关性194
四、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195
(一)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1的基因多态性195
(二)COX-2的作用195
(三)血小板膜表面的受体基因突变或受体亚型多样性196
(四)阿司匹林剂量不足196
(五)其他危险因素的混杂196
(六)药物的相互作用196
五、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室评估196
(一)光化学聚集度计法196
(二)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197
六、阿司匹林抵抗的治疗197
七、其他抗血小板药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198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的抗凝治疗200
一、肝素200
二、华法林202
三、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比较204
四、其他抗凝药物205
第四节 血脂控制206
一、高脂血症的分类206
(一)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不同分类206
(二)简单的分类方法207
二、降脂药物207
(一)他汀类207
(二)贝特类208
(三)烟酸类208
(四)胆酸螯合剂208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药208
三、控制血脂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208
四、降脂的主要目标是降低LDL209
五、降脂的方法210
六、降脂的目标值210
(一)基础LDL值≥130mg/dl210
(二)基础LDL值在100~129mg/dl211
(三)基础LDL值在100mg/dl以下211
第五节 血压管理212
一、常用高血压药物212
(一)利尿药212
(二)β受体阻滞药212
(三)钙拮抗药213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214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215
(六)交感神经抑制药216
二、一级预防216
三、二级预防217
四、降压水平的调控218
(一)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的调控218
(二)有颈动脉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压调控221
五、非急性期公众对血压的认知情况对血压调控的影响222
第六节 颈动脉疾病的治疗224
一、颈动脉内膜剥除术224
(一)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除术试验224
(二)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226
(三)颈动脉内膜剥除术面临的问题227
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比较研究228
第七节 糖尿病的临床管理231
一、2008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血糖水平的控制231
(一)关于血糖的检测231
(二)对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232
(三)治疗目标232
二、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管理232
(一)糖尿病血压管理的试验证据232
(二)糖尿病患者血压管理(ADA 2008指南推荐)233
三、糖尿病的血脂管理233
(一)糖尿病血脂管理的试验证据233
(二)中国2型糖尿病2007年的防治指南推荐234
四、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234
五、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35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35
(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236
(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36
六、脑卒中急性期高血糖的控制236
第八节 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公众健康教育239
一、公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知识认识趋势239
二、公众受教育的情况令人担忧240
三、公众对卒中的识别241
四、公众在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后到达医院时间242
五、大众传媒对公众健康教育的影响244
六、公众健康教育其他的方式和途径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