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子生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分子生药学
  • 黄璐琦,肖培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52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分子-生药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子生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分子生药学的概念及发展1

二、分子生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第一章 基础理论5

第一节 核酸5

一、核酸的组成与结构5

二、DNA复制8

三、DNA转录12

四、RNA的结构和功能14

五、mRNA的加工15

六、mRNA翻译与蛋白质17

第二节 基因18

一、基因与基因组18

二、基因的突变22

三、基因表达的调控25

第三节 遗传多样性27

一、遗传多样性的形成27

二、遗传多样性的测度28

第四节 物种的形成28

一、物种的概念29

二、物种的形成30

第二章 方法与技术36

第一节 核酸分析技术36

一、核酸的分离和纯化36

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40

三、分子杂交技术44

四、分子标记技术52

五、DNA测序分析64

六、cDNA文库的构建65

七、mRNA差异显示技术67

八、基因芯片技术68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技术71

一、工具酶71

二、载体79

三、基因克隆技术89

四、基因转化与表达技术96

五、转基因植物101

第三节 电泳技术102

一、电泳的概念102

二、电泳分类103

三、凝胶电泳104

第三章 药用植物的系统演化112

第一节 药用植物系统演化概述112

一、植物系统学的发展阶段112

二、植物系统学的研究方法113

第二节 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理论基础115

一、特征问题115

二、分支系统学116

第三节 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119

一、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方法120

二、药用植物分子系统学的应用123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126

第一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126

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和意义126

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类别128

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129

第二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129

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考察130

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134

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135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137

一、种质资源的物种鉴定137

二、药用植物种质纯度检测137

三、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确定138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138

一、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概念和意义139

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图谱研究139

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标记139

四、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140

第五章 珍稀濒危的药用植物142

第一节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含义和划分标准142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濒危机制146

一、内在机制146

二、外部机制147

三、人类活动148

第三节 遗传多样性的保护148

第四节 物种和有效种群衰退的分子鉴定148

一、物种的分子鉴定148

二、有效种群衰退的分子鉴定149

第五节 优先保护种群的确立原则149

一、基于遗传变异确定优先保护种群150

二、基于遗传距离确定优先保护种群150

三、基于种群遗传贡献率确定优先保护种群150

第六节 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保护方法151

一、就地保护151

二、迁地保护151

三、离体保护151

第六章 道地药材153

第一节 道地药材的概念153

一、道地药材概念的历史沿革153

二、道地药材的概念154

三、道地药材的属性155

第二节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理156

一、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内涵157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生物学原理157

三、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假说158

四、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理159

第七章 生药的鉴定162

第一节 生药鉴定方法概述162

一、基原鉴定162

二、性状鉴定163

三、显微鉴定163

四、理化鉴定163

五、分子鉴定164

第二节 近缘药材的分子鉴定164

一、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的应用165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或AP-PCR)技术的应用165

三、PCR扩增特定片段的限制性位点分析(PCR-RFLP)技术的应用166

四、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的应用166

五、DNA测序技术166

第三节 名贵易混药材的分子鉴定167

一、关于人参类药材的分子鉴定167

二、其他名贵易混淆药材的分子鉴定169

第四节 动物类药材的分子鉴定170

第五节 野生与家种(养)药材的分子鉴定172

第八章 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生产175

第一节 生物转化产生中药活性成分175

一、生物转化的含义175

二、生物转化的体系176

三、底物的添加177

四、转化体系的筛选177

五、生物转化及产物的提取、分离及鉴定178

六、不同影响因子及反应动态的考察178

七、国内外对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现状178

第二节 基因工程产生中药活性成分179

一、冠瘿瘤培养产生中药活性成分180

二、毛状根培养产生中药活性成分181

参考文献1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