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贵州十大苗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贵州十大苗药研究
  • 邱德文,杜江主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8017461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750页
  • 主题词:苗族-民族医学-药物学-研究-贵州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贵州十大苗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米槁1

导言3

第一章 米槁的本草学研究4

第一节 本草考证4

第二节 生态资源及地区分布4

一、米槁的分布及资源4

二、米槁的生态6

第三节 同功品种与易混品种10

第四节 生药学研究11

一、药材性状11

二、药材鉴别11

三、扫描电镜观察12

四、果实粉末显微特征13

五、理化鉴别13

六、种子显微化学鉴别14

七、炮制、性味、功能、用法、贮藏14

第二章 米槁的基础研究15

第一节 化学研究15

一、米槁果实中大果木姜子油化学成分15

二、米槁果实中大果木姜子的脂肪油化学成分16

三、米槁果实和大果木姜子油的微量无机元素18

四、米槁叶的化学成分18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23

一、大果木姜子油对离体内脏平滑肌的药理作用24

二、大果木姜子油减少心肌耗氧量的作用24

三、大果木姜子油对麻醉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4

四、大果木姜子油对猫急性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24

五、大果木姜子油抗实验性心率失常作用24

六、大果木姜子油对猪冠状动脉条的作用24

七、大果木姜子油对家兔主动脉条收缩性能的作用25

八、大果木姜子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25

九、大果木姜子药驱避蚊蝇的作用25

十、大果木姜子油的消肿抗炎和镇痛作用25

第三节 毒理学研究25

一、急性毒性实验25

二、长期毒性实验25

三、对皮肤致敏、刺激性实验25

第四节 制剂学研究26

一、胶囊剂26

二、滴丸剂26

第五节 其他研究26

一、米槁的人工栽培技术27

二、米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28

三、扩大米槁资源的对策措施30

第三章 米槁的开发应用研究32

第一节 新制剂的开发研究32

一、心胃丹胶囊32

二、米槁心乐滴丸32

三、米槁精油滴丸32

四、金喉健喷雾剂32

五、紫槁软胶囊32

六、龙草牌药物香烟33

第二节 其他方面的开发研究33

一、贵州民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立33

二、5000亩药材基地的建设33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3

四、带动旅游及经济的发展34

五、米槁的其他用途34

第四章 米槁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35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35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35

米槁心乐滴丸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35

米槁精油滴丸对动物抗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40

米槁精油滴丸质量标准及稳定性研究47

苗药米槁及其易混品种的分子生药学研究56

复方大果木姜子软胶囊抗流感病毒与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67

米槁心乐滴丸保护“阴寒凝滞证”心肌缺血作用机理的研究83

米槁的化学成分研究95

第五章 米槁研究的成果112

第六章 米槁研究参加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114

第七章 米槁研究的学术论文115

一、米槁本草研究115

二、米槁化学研究115

三、米槁药理研究116

四、米槁制剂研究117

二、余甘子119

导言121

第一章 余甘子的本草学研究122

第一节 品种考证122

一、余甘子的名称考证122

二、余甘子的民族用药形式123

第二节 余甘子植物的生态环境124

第三节 余甘子植物的栽培技术124

一、余甘子植物的栽培历史和培育研究现状124

二、余甘子的品种选育及主要栽培品种125

三、余甘子良种选育重点126

四、余甘子植物育苗127

五、余甘子植物的栽培技术128

第四节 余甘子植物生物学特性129

一、余甘子植物的分布区132

二、余甘子植物开花物候特性133

三、余甘子植物主要物候期135

四、生长发育周期136

五、结果母枝发育程序136

六、当前余甘子植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137

七、当前余甘子植物资源研究和开发相应对策137

第五节 余甘子生药学研究137

一、余甘子的生药鉴定137

二、余甘子皮与紫荆皮的鉴别139

第二章 余甘子的基础研究144

第一节 余甘子的化学成分研究144

一、余甘子所含化学成分144

二、余甘子果肉营养成分的地理差异146

三、贵州部分地区余甘子金属元素含量分析146

四、贵州省部分地区余甘子营养成分的测试148

五、余甘子成熟过程中内含物变化150

六、余甘子鲜果SOD的提取151

第二节 余甘子的药理研究151

一、作为民族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应用151

二、余甘子在国内的药理学研究概况152

第三节 余甘子提取工艺158

一、余甘子鲜果汁加工工艺及设备158

二、余甘子植物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优化160

第四节 余甘子鲜果粉制作工艺研究163

第五节 余甘子保健品的开发164

一、余甘子的营养保健功效164

二、保健品开发举例164

第三章 余甘子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170

第一节 余甘子在国外民族民间医药中的应用170

第二节 余甘子在我国民族民间医药中的应用172

第四章 余甘子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174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174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174

苗药余甘子对荷瘤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174

第五章 余甘子研究的学术论文182

三、金铁锁183

导言185

第一章 金铁锁的本草学研究186

第一节 本草考证186

第二节 植物形态186

第三节 生态资源187

一、居群的生态环境187

二、地理分布188

第四节 易混品种188

第五节 金铁锁的生药学研究188

一、根横切189

二、根粉末190

三、理化鉴定190

四、野生和栽培金铁锁的鉴定研究190

第六节 金铁锁的细胞学研究193

一、材料与方法193

二、结果与讨论194

第七节 金铁锁三个居群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194

一、材料194

二、仪器与试剂194

三、方法194

第八节 栽培与繁殖197

一、金铁锁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生长及分化情况197

二、金铁锁不同居群培养物生长量比较198

第二章 金铁锁的基础研究200

第一节 化学研究200

一、皂苷成分200

二、环肽成分201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202

一、毒理学研究202

二、药效学研究202

第三章 金铁锁的临床应用214

第四章 金铁锁开发应用研究215

第五章 展望216

第六章 金铁锁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218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218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218

金铁锁总皂苷镇痛、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分子免疫机理研究218

金骨莲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作用机理的研究241

第七章 金铁锁研究的学术论文259

四、黑骨藤261

导言263

第一章 黑骨藤的本草学研究264

第一节 本草考证264

一、黑骨藤的异名264

二、黑骨藤性味功能、主治、用法264

三、黑骨藤的实用方例265

第二节 生态资源与地区分布265

第三节 生药学研究265

一、黑骨藤形态特征265

二、同功品种与易混品种265

三、性状鉴别266

四、显微鉴别266

五、理化鉴别267

第二章 黑骨藤同属药用植物的研究概况268

第一节 杠柳属植物的化学研究概况268

一、C21甾类268

二、强心甾270

三、其他成分271

第二节 杠柳属植物的药理学研究概况271

一、强心作用271

二、抗炎作用272

三、抗癌作用272

四、神经生长因子促进剂作用272

五、细胞分化诱导剂作用272

第三章 黑骨藤项目培养的研究生及学位论文274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274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274

黑骨藤有效部位的筛选274

苗药黑骨藤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282

苗药黑骨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及相关化学成分研究292

第四章 黑骨藤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317

第一节 黑骨藤复方制剂产品介绍317

第二节 黑骨藤相关技术专利320

第五章 黑骨藤研究的学术论文322

第一节 黑骨藤研究论文摘要322

第二节 黑骨藤研究论文题录323

一、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323

二、黑骨藤追风活络胶囊的真伪鉴别323

三、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323

四、苗族黑骨藤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一)323

五、苗族黑骨藤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二)323

六、苗药黑骨藤的研究概况324

七、苗药黑骨藤的研究概况324

五、吴茱萸325

导言327

第一章 吴茱萸的本草学研究328

第一节 本草考证328

第二节 生态资源与地理分布329

第三节 同功品种与易混品种330

第四节 生药学研究335

一、植物形态335

二、药材性状335

三、组织鉴别335

四、粉末显微鉴别336

第五节 吴茱萸的栽培技术337

一、繁殖方法337

二、定植338

三、田间管理338

四、病虫害的防治338

五、吴茱萸高产的五条经验339

第二章 吴茱萸的基础研究341

第一节 化学研究341

一、生物碱341

二、柠檬苦素类341

三、氨基酸类342

四、挥发油342

五、苯并色原酮类342

六、黄酮类与蒽醌类342

七、其他成分342

八、微量元素342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343

一、吴茱萸对消化系统的影响343

二、吴茱萸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43

三、吴茱萸的镇痛、抗炎作用344

四、吴茱萸对体温的作用345

五、吴茱萸的减肥作用345

六、吴茱萸对内分泌的影响345

七、吴茱萸的抗癌作用345

八、吴茱萸的兴奋子宫作用346

九、吴茱萸增加机体免疫力的作用346

十、吴茱萸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346

十一、吴茱萸对肛门括约肌的作用346

十二、吴茱萸的抗羟自由基作用346

十三、吴茱萸的其他药理作用346

第三节 吴茱萸的药对研究347

第四节 临床应用研究349

第五节 其他研究350

一、性味归经350

二、功能主治350

三、传统应用350

四、用药禁忌350

第六节 吴茱萸开发应用现状350

第三章 吴茱萸研究培养的研究生及学位论文354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354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354

苏长史茱萸汤的研究354

黄连、吴茱萸不同比例对大鼠胃溃疡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358

姜萸汤有效部位抗胃溃疡(脾胃虚寒型)作用机理的研究369

萸椒胶囊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作用机制的研究387

人参汤对实验性气虚血瘀型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403

萸椒丸抗癫痫作用机理研究415

吴茱萸及三七药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对其CK、LDH、血液流变学及c-fos基因表达等的影响430

萸参胶囊抗偏头痛的研究444

第四章 吴茱萸的研究成果460

第五章 吴茱萸研究参加国际的学术会议461

第六章 吴茱萸研究的学术论文462

六、飞龙掌血463

导言465

第一章 飞龙掌血的本草学研究467

第一节 飞龙掌血的品种考证467

一、飞龙掌血的传说467

二、飞龙掌血的名称考证468

三、飞龙掌血的民族用药形式468

第二节 飞龙掌血的生态环境469

第三节 飞龙掌血的栽培技术469

飞龙掌血的栽培历史和培育研究现状469

第四节 飞龙掌血的生物学特性469

一、飞龙掌血的分区470

二、飞龙掌血在贵州的资源分布470

三、飞龙掌血的品种简介471

四、飞龙掌血生态学特性471

五、飞龙掌血寄主471

六、当前飞龙掌血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471

第五节 飞龙掌血的生药学研究472

一、飞龙掌血的植物形态472

二、飞龙掌血的生药鉴定472

三、飞龙掌血理化鉴别473

四、飞龙掌血解剖学与易混品种的鉴别474

第二章 飞龙掌血的基础研究476

第一节 飞龙掌血的化学成分研究476

一、飞龙掌血所含化学成分476

二、飞龙掌血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476

第二节 飞龙掌血的药理研究477

一、作为民族药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应用477

二、飞龙掌血在国内的药理学研究情况477

第三节 飞龙掌血的提取工艺479

第四节 飞龙掌血的炮制工艺研究479

第五节 飞龙掌血的产品开发479

一、开发利用现状479

二、开发利用前景479

三、制剂产品开发举例480

第三章 飞龙掌血的开发应用研究486

第一节 新制剂的开发研究486

一、苗药复方飞龙掌血滴丸抗前列腺增生的新药研制486

二、复方飞龙掌血滴丸486

第二节 其他研究487

第四章 飞龙掌血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489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489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489

复方飞龙掌血滴丸的研制489

第五章 飞龙掌血的研究成果503

第六章 飞龙掌血的研究参加的国际学术会议504

第七章 飞龙掌血研究的学术论文505

七、观音草507

导言509

第一章 观音草的本草学研究510

第一节 本草考证510

第二节 生药学研究510

一、药材性状510

二、药材鉴别510

三、显微鉴别511

四、理化鉴别512

五、炮制、性味、功能、用法513

第三节 观音草的栽培技术514

一、土培观音草的栽培步骤及养护管理514

二、水培观音草的栽培步骤及养护管理514

三、观音草不同温度下种子发芽状况的研究515

第四节 观音草在苗族民间的使用情况516

第二章 观音草的基础研究519

第一节 化学成分研究519

一、地上部分化学研究519

二、地下部分化学研究519

三、全株化学研究519

四、部分化学成分的结构式520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523

一、对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523

二、观音草总皂苷的溶血、止咳、祛痰作用523

三、观音草总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523

第三节 制剂学研究523

一、糖浆剂523

二、胶囊剂524

三、片剂524

四、颗粒剂524

五、其他剂型524

第四节 其他研究524

一、观音草作为观赏植物524

二、观音草用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研究525

三、应用观音草在风景林下建植草坪525

四、观音草光合特性的研究525

第五节 苗药观音草的产品开发526

一、“咳速停糖浆”、“咳速停胶囊”526

二、复方吉祥草含片527

三、咳清胶囊527

四、肝复颗粒527

五、宜肝乐颗粒528

六、复方伤复宁膏528

七、六味伤复宁酊528

第三章 吉祥草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529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529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529

吉祥草总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关节滑膜ICAM-1表达的影响529

八、双肾草551

导言553

第一章 双肾草的本草学研究555

第一节 本草考证555

第二节 生态资源与地区分布555

第三节 同功品种与易混品种555

第四节 同名异物品种557

第五节 组方及应用559

第二章 双肾草的基础研究560

第一节 双肾草的化学研究560

一、双肾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560

二、双肾草多糖含量测定564

第二节 双肾草的药理学研究567

双肾草多糖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567

第三章 双肾草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572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572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572

补肾化瘀方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作用机理的研究572

第四章 双肾草研究的学术论文589

九、艾纳香591

导言593

第一章 艾纳香本草学研究594

第一节 本草考证594

第二节 生态资源及地区分布594

一、艾纳香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概况594

二、贵州省艾纳香植物资源现状594

三、贵州省艾纳香适生区区划594

第三节 同功和易混品种597

一、艾纳香的同功品种和易混品种597

二、艾片的同功品种和易混品种598

第四节 生药学研究600

一、药材性状600

二、叶中脉横切面600

三、粉末显微特征601

四、炮制、性味、功能、用法601

五、理化鉴别602

第二章 艾纳香的基础研究603

第一节 化学研究603

一、黄酮类603

二、挥发油603

第二节 药理研究604

一、本草中关于艾纳香的药理功效的记载604

二、艾纳香药理的现代研究605

第三节 制剂学研究607

一、胶囊剂607

二、滴丸剂608

三、喷雾剂608

第四节 其他研究608

一、艾纳香品种筛选608

二、艾纳香生长发育特性的初步观测611

三、艾纳香人工栽培技术618

四、贵州艾纳香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620

五、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及对策624

六、艾纳香的产地加工方法625

第三章 艾纳香的开发应用研究628

第一节 新制剂的开发研究628

一、妇血康胶囊628

二、心胃止痛胶囊(原心胃丹)628

三、米槁心乐滴丸628

四、艾纳香滴丸628

五、奇奥心脉丹滴丸629

六、咽立爽滴丸629

七、金喉健喷雾剂629

第四章 艾纳香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630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630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630

以萸冰制剂抗偏头痛作用机理的研究—萸冰制剂对实验性偏头痛动物神经递质及c-fos基因表达等的影响630

心胃止痛软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实验研究642

第五章 艾纳香研究的学术论文661

十、天麻663

导言665

第一章 天麻的本草学研究666

第一节 本草考证666

一、名称考证666

二、原植物考证666

三、疗效考证666

第二节 影响生态资源及其分布的因素667

一、地势的影响667

二、温度的影响667

三、湿度的影响667

四、植被的影响667

五、土壤的影响668

第三节 常见易混品种668

第四节 生药学研究669

一、植物形态669

二、药材性状669

三、药材鉴别669

四、炮制、性味、功能、用法670

第二章 天麻的基础研究671

第一节 化学研究671

一、酚类化合物及其苷类671

二、甾醇及有机酸类671

三、糖类671

四、其他672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672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672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673

三、耐缺氧作用674

四、增强免疫力674

五、抗炎作用674

六、其他药理作用674

第三节 临床研究675

一、对药方675

二、传统应用675

三、现代临床应用676

第四节 其他研究677

一、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677

二、天麻病虫害的防治677

三、天麻高产技术678

四、天麻采收、加工、炮制679

第三章 天麻的开发应用研究684

第四章 天麻研究中培养的研究生及其学位论文685

第一节 培养研究生的情况685

第二节 研究生学位论文685

复方天麻制剂镇痛镇静作用的研究——对神经递质及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685

天麻滴丸镇痛作用的研究——对POMC-mRNA的影响704

第五章 天麻研究的学术论文723

附录1724

附录27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