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骚余韵论 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文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0219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风骚余韵论 中国现代文学背景下的旧体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上 背景的理论探讨3
第一章 引论:值得研究的旧体诗现象3
第二章 衰竭了的古典诗歌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对象8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衰竭8
1.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轨迹8
2.衰竭的原因、过程与主要的标志11
3.古典诗歌衰竭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20
二、“五四”文学革命对于旧体诗的批判26
1.旧体诗的腐朽性直接刺激文学革命论的提出26
2.“白话诗”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的初步解决32
3.文学革命论者对于旧体诗的进一步批判37
三、白话新诗的风行与旧体诗的枯萎41
1.一代新诗风的形成41
2.旧体诗的枯萎及其他44
第三章 旧体诗在现代文学背景下的复活47
一、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总背景47
1.“五四”知识分子的新的文化使命感47
2.“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基本趋向50
3.背景的另一隅55
二、旧体诗复活的深层次原因61
1.旧体诗作者的主观因素:民族文化心理积淀61
2.旧体诗形式本身:艺术诱惑力及其可操作性64
3.联结上述两者的中国国情71
卷中 史实的轨迹梳理79
第四章 复活的标志和延续的第一步(1919—1949)79
一、复活的信号及其标志79
1.新诗人反顾旧体诗的某种普遍性80
2.旧体诗借助新的传播媒介而频频亮相83
3.各种诗(词)社的建立及其活动85
4.旧体诗理论批评与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87
二、旧体诗诗家群体的并存91
1.通常的旧诗家群91
2.新文学家出身的旧诗家100
3.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的旧诗家103
第五章 整体压抑和网开一面(1949—1966)106
一、文艺政策的部分反复与旧体诗的沉浮106
1.“双百方针”提出和毛泽东诗词发表前后108
2.从“反右”斗争到“新民歌运动”112
3.文艺政策的再调整和再反复117
二、理论表述、创作风貌及其他119
1.围绕旧体诗优劣问题的若干理论表述119
2.基本的创作风貌122
3.其他有关问题126
第六章 特殊时期的特殊景象(1966—1976)130
一、特殊的文化景观之一:备受关注的旧体诗131
1.血泪斑斑131
2.爱屋及乌种种132
3.重现误区133
二、特殊的冤假错案之一:“伪造毛主席诗词”案134
1.冤案始末134
2.几点分析135
三、特殊的社会空间之一:监狱成为旧体诗温床137
1.监狱和旧体诗137
2.较高的水准138
四、特殊的政治事件之一:“天安门诗歌运动”139
1.事件概况139
2.“天安门诗词”的几个分析141
第七章 发展的新势头和明显的平庸化(1976— )145
一、新势头种种及其原因145
1.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更对旧体诗的刺激145
2.各种诗社的建立及活动得到法律的保护148
3.旧体诗作者队伍的急剧扩充149
4.有倾向性的言论的推波助澜151
二、创作局面的芜杂和平庸155
1.部分旧体诗作者的自我承认155
2.平庸之作的若干个案分析156
卷下 整体评判和基本结论165
第八章 若干有代表性的诗家品评165
一、传统的旧诗家166
1.陈衍:可怜指点荒寒路166
2.黄节:桃李花下言边患168
3.吴梅:阑干勾留往来客170
4.柳亚子:落魄书生戴二天172
二、新文学家出身的旧诗家174
5.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175
6.鲁迅:无心作诗亦成家178
7.郭沫若:瑶琴弦断有谁听180
8.田汉:大音还数新歌词183
9.郁达夫:依旧缘情入绮靡185
10.臧克家:诗歌王国两面派187
三、学者型的旧诗家189
11.陈寅恪:解读亦需有郑笺189
12.夏承焘:虞渊落照别样红192
13.丁宁:纸上呻吟皆血泪194
14.王季思:玉轮轩里自歙张196
15.沈祖棻:鼓鼙声中思悠悠198
四、中共领袖和高级领导人中的旧诗家201
16.毛泽东:马背哼诗最风流201
17.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205
18.邓拓:书生吟咏未必空208
19.李锐:怪墨奇毫记汗青210
五、其他的旧诗家212
20.王礼锡:无奈真诚亦归梦212
21.赵朴初:自度新曲辟蹊径214
22.聂绀弩:晚年竟以旧诗称217
23.陈明远:诗名代价太惨重220
24.叶嘉莹:难道礼失求诸野222
第九章 整体性的深浅得失224
一、内容题材的沿袭与变化225
1.中国古典诗歌的几种主要题材225
2.“五四”以来旧体诗的题材的某种变化228
二、体裁形式的承继及其倾向性236
1.古体诗(包括乐府歌行)237
2.近体诗238
3.其他诗体239
4.词240
5.曲242
三、艺术规则技巧方面的几个问题243
1.韵律244
2.平仄246
3.语言与词汇248
4.典故252
四、艺术师承和风格流派问题257
1.中国历代诗歌的风格流派257
2.现代旧体诗在艺术师承和风格流派方面的特殊性261
第十章 几个基本的结论264
一、对“五四”以来旧体诗现象的总评价264
1.总评价的三点意见264
2.引出的基本结论之一:强弩之末,风骚余韵267
二、关于旧体诗的发展前途268
1.几点预测268
2.引出的基本结论之二:可以延续,难以中兴270
三、对于当代旧体诗现象的应有的态度270
1.以平常之心对待当代旧体诗270
2.引出的基本结论之三:把旧体诗归类于民俗文学272
跋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