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乌孜别克族 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乌孜别克族 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38239.jpg)
- 王晓珠,阿丽亚·吉力力主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8785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乌兹别克族-居住区-调查报告-木垒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村寨调查 乌孜别克族 新疆木垒县阿克喀巴克村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况与历史1
第一节 乌孜别克族的族系源流2
一、族名与族源2
二、中国乌孜别克族的形成3
三、木垒地区乌孜别克族的族系源流6
第二节 村寨概况10
一、村寨历史沿革10
二、阿克喀巴克村的建立13
第二章 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15
第一节 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15
一、地理环境15
二、气候类型15
三、物产资源19
四、自然灾害21
第二节 资源的开发与建设23
一、村寨格局的设计与建设23
二、村寨周围旅游景点25
三、土地资源的开发建设26
四、水资源的开发建设及管理26
第三章 人口33
第一节 人口的自然状况33
一、乌孜别克族乡人口的历史发展状况33
二、阿克喀巴克村人口的自然状况33
三、人口性别状况34
四、阿克喀巴克村人口的年龄状况36
第二节 阿克喀巴克村的人口素质37
一、人口的身体素质37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39
三、乌孜别克族人对本民族的认同情况41
四、阿克喀巴克村人口的职业结构43
第三节 阿克喀巴克村生育状况及流动人口状况44
一、人口的初婚状况44
二、家庭人口规模及类型45
三、阿克喀巴克村村民生育状况47
四、阿克喀巴克村人口死亡状况48
五、阿克喀巴克村人口的迁移流动状况49
六、阿克喀巴克村计划生育情况51
第四章 经济54
第一节 农业经济54
一、农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55
二、农业生产工具与耕作技术55
三、农业生产的发展目标与小康村建设59
四、阿克喀巴克村1997年—2002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62
第二节 牧业经济64
一、牧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65
二、牧业的经营方式66
三、牧业技术67
四、畜产品的销售69
五、阿克喀巴克村1997年—2002年牧业经济情况统计70
第三节 家庭经营经济71
一、家庭刺绣业72
二、家庭运输业73
三、集市与商贸74
第四节 村民的收入与消费77
一、阿克喀巴克村村民的人均所得水平77
二、阿克喀巴克村村民的收入与支出构成79
三、五十户乌孜别克族村民的家庭经营情况83
四、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情况85
人物专访一:致富能人——哈里达89
人物专访二:变苦熬为苦干的人——木哈买提91
第五章 社会政治94
第一节 社会结构94
一、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94
二、乌孜别克族家族95
第二节 社团组织100
一、共青团100
二、妇女联合会104
三、残疾人联合会106
第三节 社会分层106
一、按经济收入分层106
二、按职业类别分层107
三、按社会地位分层107
四、从受教育程度分层108
第四节 村委会108
一、村委会的组成和职责109
二、财务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112
三、经济合作社117
四、民兵连117
第五节 党支部119
一、党支部概况119
二、党支部换届选举和工作职责120
三、发展党员的工作123
四、党建工作124
第六节 村务管理127
一、村务管理制度127
二、村建工作131
第六章 婚姻家庭135
第一节 婚姻制度135
一、传统婚姻制度的特征135
二、现行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137
三、通婚规则138
四、择偶方式140
五、婚配条件142
六、婚姻的成立142
七、婚姻礼仪143
八、婚后居住模式149
九、族际通婚149
第二节 家庭制度150
一、家庭人际关系151
二、家庭功能152
三、家庭的生育模式153
四、家庭财产的继承154
第七章 法律155
第一节 宗教禁忌155
一、宗教禁忌155
二、巫术与神判156
第二节 债权制度和纠纷的种类及调解158
一、债权制度158
二、纠纷种类及调解159
第三节 村规民约171
一、村规民约的制定172
二、村规民约的宣传与教育173
第四节 普法教育175
一、法律的普及教育175
二、村民的法律意识183
三、村里的帮教活动184
第八章 文化186
第一节 语言文字186
一、乌孜别克族语言结构186
二、阿克喀巴克村乌孜别克人的语言使用现状188
第二节 文学艺术190
一、传统文学艺术190
二、调查发现的叙事长诗201
第三节 民族心理209
一、民族个人社会化过程210
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211
第四节 信息传播方式214
一、原始信息传播方式214
二 现代大众传播方式217
三、现代通讯方式225
四、其他传播方式226
第五节 伦理道德227
一、伦理道德教育227
二、社会公德和伦理价值观228
三、伦理与社会生活233
四、乌孜别克族人的性格特征235
人物专访三:乌孜别克语言的传承者——马合木提237
第九章 民族风俗240
第一节 日常生活习俗240
一、传统日常生活习俗的特征与变迁240
二、现行日常生活习俗的基本特征241
三、饮食风俗241
四、服饰习俗246
五、居住习俗249
第二节 人生礼仪习俗253
一、传统人生礼仪的特征与变迁253
二、诞生礼254
三、成年礼(割礼)256
四、寿礼258
五、葬礼258
第三节 岁时节日习俗261
一、“古尔邦”节(“宰牲节”)261
二、肉孜节(“开斋节”)261
三、“奴鲁孜”节262
四、圣纪节(“毛吾来提”节)266
第四节 社会交往礼俗267
一、待客方式267
二、馈赠礼俗268
第五节 生活方式269
一、劳动生活方式269
二、消费生活方式272
三、闲暇生活方式276
四、交往生活方式278
第十章 教育282
第一节 民族传统教育283
一、家庭教育283
二、宗教教育284
三、生理知识的传承284
第二节 大南沟乌孜别克乡教育的基本情况285
一、乌孜别克乡学区概况285
二、乌孜别克乡学区教学概况286
第三节 现行民族教育289
一、学前教育289
二、阿克喀巴克村小学教育289
三、阿克喀巴克村中学教育296
四、现代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299
五、典型个案访谈303
第四节 扫盲教育与科技培训305
一、扫盲教育305
二、成人科技教育培训307
第十一章 科技卫生309
第一节 传统科技的主要内容309
一、乌孜别克族传统治疗疾病的方法309
二、乌孜别克族的手工技艺311
第二节 现代科技的推广运用313
一、先进技术方法的引进314
二、现代科学知识宣传培训316
第三节 现代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317
一、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及概况317
二、医疗卫生工作的开展318
人物专访四:刺绣奇人——阿斯哈提323
第十二章 宗教326
第一节 宗教概述326
一、乌孜别克族宗教信仰概述326
二、阿克喀巴克村的宗教信仰概况327
第二节 宗教管理和宗教组织333
一、宗教管理333
二、宗教组织337
附录一 水的问题340
一、阿克喀巴克村水的状况340
二、缺水的原因341
三、乌孜别克族乡政府及阿克喀巴克村村委会针对缺水状况采取的措施342
附录二 贫困问题347
一、阿克喀巴克村贫困户的基本状况347
二、导致贫困的原因349
三、脱贫致富的途径与措施351
四、其他社会问题358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