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砷的环境化学作用过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砷的环境化学作用过程研究
  • 张学洪,朱义年,刘辉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798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砷-环境化学-作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砷的环境化学作用过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含砷废水处理与砷的测定方法研究3

第一章 含砷废水处理方法3

1.1沉淀法3

1.2吸附法4

1.3氧化法5

1.4离子交换法6

1.5生化法6

1.6其他方法7

第二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微量砷8

2.1实验部分8

2.1.1主要试剂8

2.1.2主要仪器8

2.1.3标准系列的配制9

2.1.4测定条件9

2.2结果与讨论9

2.2.1基体改进剂的影响9

2.2.2基体改进剂量的选择10

2.2.3酸度的影响10

2.2.4灰化温度和原子化温度的选择10

2.2.5基体改进剂的选择11

2.2.6标准曲线的绘制12

2.2.7精密度12

2.2.8回收率13

2.3本章小结13

第三章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的微量砷14

3.1实验部分14

3.1.1主要试剂14

3.1.2主要仪器14

3.1.3溶液的配制15

3.1.4仪器的条件15

3.1.5水样的测定15

3.2结果与讨论15

3.2.1还原剂浓度的选择15

3.2.2载液酸度的选择16

3.2.3载气流速的选择16

3.2.4预还原体系及浓度的选择17

3.2.5工作曲线的绘制18

3.2.6方法的可靠性18

3.3本章小结19

第二篇 砷的吸附作用研究23

第四章 砷吸附作用研究进展23

4.1国内对砷吸附作用的研究23

4.1.1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23

4.1.2化学动力学方程的拟合24

4.1.3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24

4.2国外对砷吸附作用的研究25

4.2.1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5

4.2.2黏土矿物27

4.2.3 α-Al2O328

第五章 氢氧化铁胶体对砷吸附行为的初步研究29

5.1实验部分29

5.1.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表征29

5.1.2吸附实验29

5.2结果与讨论30

5.2.1氢氧化铁胶体的表征30

5.2.2 pH对砷吸附的影响30

5.2.3铁与砷的物质的量比对吸附的影响32

5.2.4吸附等温线32

5.3本章小结34

第六章 氢氧化铁对砷的吸附研究35

6.1材料与方法35

6.1.1主要试剂35

6.1.2主要仪器35

6.1.3实验方法36

6.1.4分析方法36

6.2结果与讨论36

6.2.1 pH和初始砷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36

6.2.2砷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砷浓度的影响37

6.2.3吸附等温线38

6.3本章小结41

第七章 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对砷的吸附作用研究42

7.1实验部分42

7.1.1主要试剂42

7.1.2主要仪器42

7.1.3纳米氧化铁吸附剂的制备43

7.1.4纳米氧化铁对砷的吸附性能实验43

7.2结果与讨论43

7.2.1纳米氧化铁的性能表征43

7.2.2纳米氧化铁对低砷溶液中砷的吸附研究45

7.2.3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45

7.2.4体系pH对纳米氧化铁吸附As(V)的影响46

7.2.5吸附等温线46

7.3本章小结47

第八章 氢氧化铝对砷的吸附作用研究48

8.1实验部分48

8.1.1主要试剂48

8.1.2主要仪器48

8.1.3实验方法48

8.1.4砷的分析方法49

8.2结果与讨论49

8.2.1 pH和初始砷浓度对吸附率的影响49

8.2.2砷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砷浓度的影响50

8.2.3吸附等温线51

8.3本章小结53

第九章 二氧化锰对水中As(V)的吸附作用研究54

9.1实验部分54

9.1.1主要试剂54

9.1.2主要仪器54

9.1.3实验方法54

9.1.4砷的分析方法55

9.2结果与讨论55

9.2.1 pH和初始砷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55

9.2.2砷初始浓度对吸附平衡时砷浓度的影响56

9.2.3吸附等温线56

9.3本章小结59

第十章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砷(V)的去除60

10.1实验部分61

10.1.1主要试剂61

10.1.2主要仪器61

10.1.3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吸附剂的制备61

10.1.4复合铁铝氢氧化物成分分析和表征61

10.1.5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性能实验62

10.1.6溶液中砷的测定62

10.2结果63

10.2.1吸附剂的制备和化学组成63

10.2.2吸附剂的结构表征和表面性能63

10.2.3部分复合吸附剂的电镜扫描图64

10.2.4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性能研究65

10.3讨论67

10.3.1不同初始Fe(Ⅲ)/Al(Ⅲ)物质的量比对吸附剂化学组成的影响67

10.3.2复合物的结构和表面性质67

10.3.3静态吸附实验结果分析69

10.4本章小结70

第十一章 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对As(V)的吸附作用71

11.1实验部分71

11.1.1主要试剂71

11.1.2主要仪器72

11.1.3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72

11.1.4等温吸附实验72

11.1.5溶液酸度对吸附As(V)的影响实验72

11.1.6 As(V)的解吸实验73

11.1.7溶液中砷的测定73

11.2结果与讨论73

11.2.1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吸附剂的成分及性质73

11.2.2吸附剂的Zeta电位和等电点74

11.2.3不同pH条件下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对砷的吸附特征75

11.2.4吸附动力学曲线76

11.2.5体系pH对复合铁铝氢氧化物吸附As(V)的影响76

11.2.6共存组分及离子强度对吸附As(V)的影响78

11.2.7吸附剂上As(V)的解吸79

11.3本章小结80

第三篇 砷的沉淀作用研究83

第十二章 砷酸铁化合物(臭葱石)的溶解度与稳定性83

12.1引言83

12.2臭葱石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与溶度积86

12.2.1溶解平衡时Fe、As和砷酸盐86

12.2.2溶度积的重新计算87

12.2.3一致性溶解与不一致性溶解88

12.2.4砷的水文地球化学90

12.2.5臭葱石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反应与溶度积90

12.3氢氧化铁对臭葱石在水中溶解的影响94

12.4本章小结96

第十三章 砷酸钙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97

13.1引言97

13.2实验方法98

13.2.1沉淀98

13.2.2溶解98

13.2.3应用PHREEQC程序模拟计算99

13.3实验结果101

13.3.1 XRD和SEM分析101

13.3.2沉淀过程中pH与As浓度的变化109

13.3.3 pH对水中砷去除率的影响110

13.3.4溶解过程中溶液As含量的变化111

13.3.5溶度积和生成自由能的计算112

13.4讨论116

13.5本章小结118

第十四章 砷酸钡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120

14.1引言120

14.2实验方法120

14.2.1沉淀120

14.2.2溶解121

14.2.3应用PHREEQC程序模拟计算121

14.3实验结果123

14.3.1 XRD和SEM分析123

14.3.2沉淀和溶解过程中pH与砷含量的变化127

14.3.3溶度积和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130

14.4本章小结133

第十五章 砷酸铅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135

15.1引言135

15.2实验研究内容137

15.2.1沉淀实验137

15.2.2溶解实验137

15.2.3各种砷酸铅盐的溶度积(Ksp)和形成的吉布斯自由能(△Gof)确定137

15.3实验方法137

15.3.1混合沉淀实验137

15.3.2溶解实验140

15.4结果与讨论141

15.4.1砷的存在形态与pH的关系141

15.4.2沉淀实验生成的砷酸铅盐的鉴别141

15.4.3铅砷浓度分析144

15.4.4砷酸铅化合物溶解实验结果分析146

15.4.5砷酸铅盐溶度积计算150

15.5本章小结152

第十六章 砷酸铜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稳定性154

16.1引言154

16.2实验研究内容155

16.2.1沉淀实验155

16.2.2溶解实验155

16.2.3各种砷酸铜盐的溶度积(Ksp)和生成吉布斯自由能(△Gof)确定155

16.3实验方法155

16.3.1混合沉淀实验155

16.3.2溶解实验158

16.4结果与讨论159

16.4.1沉淀实验159

16.4.2溶解实验163

16.4.3砷酸铜盐溶度积计算169

16.5本章小结173

第十七章 CO2对砷酸钙稳定性影响的热力学分析174

17.1含砷废水中和沉淀过程中形成的砷酸钙的类型174

17.2 PHREEQC的应用与热力学参数175

17.3结果与讨论175

17.4本章小结178

第十八章 水中除砷过程的模拟方法及其局限性179

18.1引言179

18.2模拟方法概述180

18.3砷形态分布与去除的模拟181

18.3.1形态分布181

18.3.2沉淀182

18.3.3吸附183

18.3.4动力学184

第十九章 含砷污泥制砖的毒性浸出研究186

19.1实验方法186

19.1.1实验用砖的制备186

19.1.2浸出方法187

19.1.3仪器与分析方法187

19.2结果与讨论187

19.2.1浸出液中重金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187

19.2.2污泥掺入量对浸出毒性的影响190

19.2.3污泥砖浸出的安全性分析191

19.3结论192

参考文献193

结束语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