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126919.jpg)
- 聂月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19006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1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1
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1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4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7
一、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7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2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16
一、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切实加强对敌专政16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靠保障23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27
一、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27
二、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两种职能29
三、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巩固广泛的政治联盟31
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3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5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35
一、对政权组织形式的探索3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3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好组织形式4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4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证有效地实行对敌人的专政4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4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4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47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
一、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0
二、“三权鼎立”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56
第三章 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62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62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的概念62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确立和发展64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性质与作用70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性质70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72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74
一、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与平等原则74
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76
三、秘密投票原则和差额选举原则78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的运作程序80
一、直接选举的程序80
二、间接选举的程序84
三、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与程序85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9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90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90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发展93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9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98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相适应的政党制度98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民主集中制的要求100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0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和主要形式104
一、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04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形式和任务107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3
一、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实质113
二、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114
三、中国社会历史早已证明,多党制、两党制和议会制在中国行不通116
四、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8
第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22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23
一、中国共产党探索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程123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25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28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纲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128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四项基本原则在民族地区的体现131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保障132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133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34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135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37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137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138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9
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搞苏联的“联邦制”139
二、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2
第六章 群众自治的基层民主制度149
第一节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149
一、村民自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49
二、村民自治制度的构成和内容153
三、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156
第二节 我国居民自治制度159
一、居民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60
二、居民自治制度的机构和内容162
三、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构建和发展164
第三节 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169
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69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机构与职权172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群众自治的基层民主制度177
一、正确区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西方地方自治制度177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182
三、扩大基层民主,改革和完善群众自治制度187
第七章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193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94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司法制度建设195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司法制度的确立199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曲折发展202
一、1957年至1978年我国司法制度建设的曲折发展203
二、20世纪80年代我国司法制度的恢复和建立206
三、20世纪90年代我国司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20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基本内容209
一、人民法院的组织和职权209
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和职权211
三、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责213
四、司法工作活动原则213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4
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215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217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19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222
一、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改革司法领导体制222
二、改革司法组织体制和司法任用制度,加强司法队伍建设224
三、改革司法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全方位、多途径的反司法腐败的有效体系226
第八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230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内容231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概念231
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236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机制的效能248
一、加强了党内监督制度建设,司法监督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48
二、各级审计机关加大监督力度,人大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50
三、民主党派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52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255
一、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监督意识256
二、必须对各种民主监督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257
第九章 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264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265
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265
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曲折发展268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历程270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270
二、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276
三、党的十五大之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277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279
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基本内容279
二、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285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87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评价287
二、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293
第十章 “一国两制”制度300
第一节 “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到伟大的实践301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301
二、“一国两制”构想和科学内涵306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307
第二节 允许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10
一、正确理解允许在特别行政区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310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312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315
第三节 关于“中国统一模式”述评317
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论和台湾住民自决论318
二、多体制国家论、“一国两府、一国两区”论和联邦共和论319
第四节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322
一、“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道路322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坚决反对“两国论”324
后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