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诗歌史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诗歌史论
  • 张德厚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8326782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84页
  • 主题词:诗歌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诗歌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绪论1

第一编 1917——1927破荒而出的新诗之春9

第一章 砸碎镣铐的新诗神——从诗体大解放到春满新诗坛11

第一节 新诗——五四文学革命的第一战果13

第二节 诗体大解放 新诗破茧出20

第二章 白话诗实验——从枷锁中解放出来的新诗24

第一节 胡适:《尝试集》,新诗的开山之作25

第二节 沈尹默:少而精的新诗实验37

第三节 刘半农:花样翻新的新诗体裁发明家42

第四节 康白情:自我作古的“新潮”“少年”诗人56

第五节 刘大白:“劳动世界”的稚拙歌手70

第三章 五四精神的灿烂光华81

第一节 郭沫若:《女神》的诗魂——反叛、创造中更新的自我81

第二节 郭沫若的抒情—表现论诗歌观93

第三节 《女神》的“五四先锋派”艺术精神102

第四节 蒋光慈:“梦入天国”的革命歌童116

第四章 “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写实主义诗群127

第一节 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崛起127

第二节 郑振铎:呼唤血和泪的文学,“让我们做太阳”131

第三节 朱自清:《毁灭》,知识分子方正狷介情志的投影139

第四节 徐玉诺:咀嚼人生苦难高唱“自己的挽歌”158

第五节 周作人:曲曲折折流动的“小河”166

第六节 俞平伯:《冬夜》,在民族诗歌传统上开拓的新诗182

第五章 西子湖畔的软语柔情——为爱情歌哭歌笑的“湖畔”诗人193

第一节 为爱情而歌哭歌笑194

第二节 天真自然的童心之歌200

第三节 诗坛不弃爱与美206

第六章 繁星点点的小诗——“刹那的感觉之心”的跳动211

第一节 《繁星》、《春水》:自然与母爱的缠绵意绪211

第二节 《流云》:宇宙人生的审美观照225

第三节 小诗——知识分子空灵意绪的写照236

第七章 象征派——以怪异形式对新诗“审美薄弱病”的矫正246

第一节 李金发:《微雨》及其他,象征主义的“带病的诗意”247

第二节 王独清、穆木灭、冯乃超:从象征主义的“感觉”、“纯诗”和“色彩”中蜕变的诗人270

第三节 在中国诗坛被消解着的“象征主义”289

第八章 新格律诗——对新诗形式美的追索301

第一节 闻一多:《红烛》与《死水》,“三美”华彩生命之火303

第二节 初具规模的现代诗学320

第三节 志摩的诗:在纯情纯美中依洄的爱与自由之歌341

第四节 实践着诗美的诗学357

第五节 朱湘:刻意于诗的妥贴表达形式368

第九章 第一个十年小结:新诗童年的真诚383

第一节 百家争鸣的新诗论坛383

第二节 新诗的繁荣与幼稚391

第二编 1927——1937繁华的新诗之夏397

第一章 宽容的诗神399

第一节 “四·一二”后诗坛社会文化背景399

第二节 多元并存多向互补的新诗坛401

第二章 革命诗歌对工农革命的回应403

第一节 后期创造社与郭沫若的《恢复》403

第二节 太阳社与左翼诗群404

第三节 蒲风与中国诗歌会407

第四节 画出中国农民的灵魂:臧克家诗歌的传统意蕴409

第三章 为“寂寞的人们”经营“真和美”的“现代”诗人421

第一节 “后新月”与“现代”422

第二节 陈梦家及其他421

第三节 废名及其他:炫奇的诗风425

第四节 戴望舒:从悠长寂寞的“雨巷”走来的现代主义428

第四章 苦心孤诣于诗美的“汉园”诗群436

第一节 卞之琳:生命体验的语言投影436

第二节 李广田:浑然质朴的诗443

第三节 何其芳:柔美天成的的青春之歌448

第五章 第二个十年小结:新诗向现实深化458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论生机勃勃458

第二节 新诗向社会功能倾斜463

第三编 1937——1949金色的新诗之秋(上)471

第一章 民族血火中升腾着的诗种473

第一节 确立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体系的时代473

第二节 多元并存一元主导的诗坛格局474

第二章 新华之歌:解放区诗歌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取向477

第一节 “小我”向“大我”的思想转化477

第二节 向民间与传统的复归482

第三章 艾青:现实主义诗美原则的辉煌胜利492

第一节 浑朴苍茫的现实主义诗风492

第二节 现实主义诗美原则的确立和胜利499

第三节 艾青诗作现实主义精神的美学价值512

第四章 高耸的群山:昂扬雄浑的“七月诗派”514

第一节 诗歌观念: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学主张515

第二节 史诗品格:时代、民族、个人的深入结合518

第三节 意象组合:瞬间感觉的具体化522

第四节 审美风格:崇高感与力度美524

第五节 诗歌形式的散文美529

第五章 “严肃的星辰”们:“九叶”诗群对诗歌价值的平衡选择533

第一节 诗之功能:时代与自我的平衡感受534

第二节 审美追求:情感的理性化过程540

第三节 审美效果:朦胧、静穆之美547

第六章 第三个十年小结:拓展中的倾斜552

第一节 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的诗学理论自觉与深化552

第二节 “内容诗”的高涨与诗艺的倾斜558

后记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