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DSLR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圣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DSLR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圣经
  • 赖吉钦,施威铭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296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数字照相机: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摄影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DSLR数码单反相机摄影圣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1基础部分4

第1章 操作相机4

开场白4

安装相机背带4

为电池充电4

安装电池4

检查相机电量5

安装及拆卸镜头5

插入及取出内存卡6

拍摄姿势7

第2章 好照片的条件12

恰当的快门机会12

合适的光圈大小13

呈现环境效果15

加入前景16

合适的背景18

能传达拍摄者想法20

色彩与造型的表现21

恰当的线条组合23

展现意境之美26

呈现光影效果30

第3章 DSLR的介绍34

DSLR解析34

相机成像原理34

DSLR内剖结构35

DSLR外观结构36

DSLR种类38

入门型DSLR38

进阶型DSLR38

专业型DLSR38

DSLR的魅力39

DSLR优于消费型数码相机之处39

丰富的镜头群39

取景清楚、确实掌握拍摄状况39

更快、更准的对焦系统40

优异的连拍速度40

更大的动态范围41

更浅的景深效果41

噪点抑制能力更强42

范围更大的光圈、快门值42

传统SLR使用者选择DSLR的理由42

承袭传统SLR配件43

即拍即看,马上看到成果43

照片参数可随时调整43

可立即改变的ISO值43

更多的拍摄张数44

后期编辑更容易44

提升学习效率44

存储照片更方便44

照片管理有效率44

Part2数码部分50

第4章 感光元件50

感光元件解析50

什么叫感光元件50

感光元件的结构50

CCD感光元件52

CMOS感光元件52

SUPER CCD53

Foveon X3 CMOS53

FullFrame Transfer CCD54

感光元件的大小55

感光元件大小影响取景视角55

焦距转换倍数56

感光元件大小与景深的关系56

标准镜头因感光元件大小而有所不同57

第5章 白平衡60

认识白平衡60

照片颜色怎么变这样60

色温与白平衡60

“色温”—光颜色的科学度量60

不同颜色光对人眼色彩认知的影响61

色温对相机的影响61

“白平衡”是为了“做出”与人眼认知一致的结果61

白平衡模式的设定62

自动模式62

日光模式63

多云模式63

白炽灯模式64

日光灯模式65

手动模式66

手动白平衡的操作67

选择手动白平衡的依据69

第6章 ISO感光度72

认识ISO感光度72

何谓ISO感光度72

ISO感光度的分类72

ISO感光度与快门速度73

ISO感光度与照片品质74

选用ISO感光度的建议75

第7章 内存卡78

内存卡的种类78

CompactFlash78

MicroDrive微型硬盘78

SecureDigitalCard与MultiMediaCard79

Memory Stick79

xD-PictureCard80

内存卡的选购要点83

兼容性83

内存卡容量83

内存卡的存取速度84

内存卡使用秘诀86

格式化内存卡86

内存卡的保存87

内存卡格式化的疑难解答88

用电脑格式化内存卡88

抢救内存卡资料88

第8章 画质与图像大小92

画质与文件格式92

JPEG文件格式92

TIFF文件格式94

RAW格式文件95

RAW+JPEG同步记录96

设定画质的程序97

图像大小的设定98

像素尺寸与文件尺寸98

数码相机的像素数98

像素尺寸与输出尺寸的关系98

选择图像大小的考虑99

像素越多,裁切弹性越高101

数码相机分辨率的补充说明102

总像素与有效像素102

Part3摄影部分108

第9章 对焦原理108

相机的对焦模式108

AF—自动对焦108

自动对焦操作方式109

自动对焦模式109

MF—手动对焦111

切换MF—手动对焦111

手动对焦方式112

对焦点113

何谓对焦点113

自动选择对焦点114

手动选择对焦点114

对焦技巧115

对焦位置的选择115

如何提高对焦速度115

设定镜头对焦行程115

选用大光圈镜头116

善用对焦辅助灯116

配合景深预览钮116

活用全程手动系统116

区域对焦117

泛焦效果117

第10章 曝光控制120

认识曝光值120

测光120

曝光值120

曝光值二光圈+快门120

曝光值的两个面相122

测光表的工作原理124

常用的测光表126

手持测光表126

内置测光表129

相机的测光模式130

矩阵测光131

中央重点测光132

点测光133

测光技巧135

测哪里—选择测光区135

选用测光模式135

曝光控制技巧136

使用灰卡136

曝光补偿136

包围曝光137

曝光锁定AE-L(Auto Exposure Lock)138

使用黑卡138

动态范围140

何谓动态范围140

场景VS,相机的动态范围140

曝光检查—色阶分布图141

色阶分布图141

亮度信息损失141

色阶分布图的分析142

案例1 曝光正确,且动态范围已伸至最大142

案例2 曝光正确,但场景动态范围不足142

案例3 场景动态范围超过相机动态范围143

案例4 曝光过度,出现亮度信息损失143

案例5 曝光不足,出现亮度信息损失144

案例6 曝光暗调,色阶分布图往暗部聚集144

案例7 曝光明调,色阶分布图往亮部聚集145

结论145

第11章 快门原理与应用148

认识快门148

快门的功能148

快门的表示方式148

快门构造与原理149

快门速度的决定152

被摄物体的移动速度152

被摄物体与相机的距离152

被摄物体移动的方向153

安全快门154

快门的应用155

快门速度与色彩155

B快门155

高速快门法155

追踪摄影法156

曝光中途移位法156

曝光中途变焦法157

长时间曝光法157

第12章 光圈原理与应用160

认识光圈160

何谓光圈160

光圈的定义161

光圈级数的由来161

光圈的称呼161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162

何谓景深162

影响景深的因素163

景深预览164

景深容许度165

光圈大小与适用时机166

决定工作光圈166

光圈大小与画质的关系167

光圈值为何不能互用?169

第13章 拍摄模式172

全自动(AUTO)模式172

程式(P)自动模式173

光圈(A或Av)优先模式174

快门(S或Tv)优先模式175

手动(M)模式176

情景模式177

人像模式177

风景模式178

夜景模式179

夜景人像模式180

微距模式180

运动模式181

第14章 镜头认识与运用184

认识镜头184

焦距184

DSLR的等效焦距184

焦距与视角185

镜头口径186

有效口径186

恒定光圈186

非恒定光圈186

光圈叶片187

距离表188

放大倍率189

非球面镜片190

低色散镜片190

IF内对焦系统191

RF后对焦系统191

超声波马达191

镜头防抖192

感光元件防抖193

镜头的种类与运用194

认识定焦镜头194

定焦镜头的特点与使用194

变焦式镜头195

变焦式镜头的特点与使用195

标准镜头196

标准镜头的特性与使用197

广角镜头197

广角镜头的特点与使用198

望远镜头199

望远镜头的特点与使用200

特殊镜头201

DSLR专用镜头201

微距镜头201

微距镜头的特点与使用202

鱼眼镜头202

鱼眼镜头的特点与使用202

反射式镜头203

反射式镜头的特点与使用203

PC镜头204

PC镜头的特点与使用204

镜头的外接设备205

增倍镜205

近摄环206

遮光罩207

选购镜头的要点208

选购镜头前要了解的事208

选购镜头时应注意的事209

第15章 滤镜功能与运用212

认识滤镜212

滤镜的用途212

旋入式滤镜212

插入式滤镜212

如何转接滤镜213

多层膜214

UV镜215

偏光镜216

反光会降低色彩饱和度216

照片翳雾不清216

光波的电磁特性217

偏振光217

偏光镜的原理218

反射光的消除218

散射光的消除218

偏光镜实战219

线形偏光镜-PL219

环形偏光镜-CPL220

如何分辨PL与CPL220

使用偏光镜的方法221

旋转方向221

光源与物体的角度221

偏光效果的选择221

使用偏光镜的问题223

暗角问题223

对焦时偏光效果跟着改变223

偏光镜会减少进光量224

拍摄距离影响偏光效果224

无法消除金属表面的反光224

减光镜225

一般减光镜225

渐层减光镜226

特殊滤镜227

第16章 闪光灯230

闪光灯的种类230

相机内置闪光灯230

外接闪光灯230

环型闪光灯231

认识闪光灯的结构232

正面图232

反面图233

GN值:闪光灯指数233

闪光灯触发与同步快门问题234

闪光灯触发的时机234

同步快门234

同步快门速度的选择234

高速闪光灯236

闪光灯模式237

自动模式237

TTL模式237

手动模式238

防红眼模式238

慢速快门模式239

前帘、后帘同步模式240

闪光灯的应用242

改变光源性质242

反射式闪光243

离机闪光244

补光技巧245

柔化闪光245

第17章 认识光线248

直射光与扩散光248

直射光248

扩散光249

光线与色彩饱和的关系250

光的强度与反差252

光的强度252

光的反差252

光的方向与效果254

顺光254

斜顺光254

侧光(侧面的光源)255

斜逆光255

逆光256

顶光258

第18章 了解色彩262

色彩的感觉262

红色系262

黄色系262

绿色系263

蓝色系263

白色系264

黑色系264

色彩的组合265

色轮265

互补色265

相邻色266

暖色系267

冷色系268

影响色彩的因素269

光源条件269

拍摄环境269

曝光时间270

ISO感光度270

调整曝光值271

如何善用色彩272

思考目的性272

维持整体性272

色彩搭配273

不需局限规则273

协调色彩273

强烈色彩274

独立色彩274

色彩对比275

相机的色彩设定276

色彩空间(Color Space)276

sRGB(standard RGB)276

Adobe RGB276

白平衡调整277

反差调整278

饱和度调整278

色调调整279

第19章 构图原理282

主体与宾体282

明确的主体282

陪衬的宾体284

前景VS,背景288

前景288

背景294

摄影角度298

仰视角度298

平视角度300

俯视角度302

直幅、横幅取景305

直幅取景305

横幅取景307

平衡原理308

减法原理315

景深减法315

夸张减法317

阻挡减法320

三分法技巧324

视觉方向空间表现326

明暗对比法328

远近对比法330

大小对比法332

刚柔对比法334

色彩对比法335

动静对比法338

水平线构图340

垂直线构图341

对角线构图342

曲线构图343

三角形构图344

圆形构图347

框景构图348

L形构图350

放射状构图352

天平式构图354

第20章 特殊摄影技法358

过焦点对焦法358

反向对焦法359

变焦的应用361

曝光中途移位法363

光圈的应用365

移动相机的应用367

拍摄烟火的技巧369

烟火特殊拍摄技巧372

第21章 摄影周边工具376

摄影背包376

单肩背包376

双肩背包376

防潮箱377

简易防潮箱377

电子防潮箱377

快门线378

电子式快门线378

机械式快门线378

遥控器378

读卡器379

USB1.1与USB2.0规格379

读卡种类379

数码伴侣380

脚架381

脚架高度381

云台形式381

快装板382

脚架材质382

伸缩锁定382

摄影背心383

脚架形式383

反光板384

反光板的颜色384

反光板的大小384

万用电源转接头385

第22章 相机的保养388

外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88

清洁工具389

毛刷389

橡皮吹球389

空气罐389

绒布390

拭镜纸390

清洁液390

拭镜笔390

机身的清洁391

清洁镜头接口391

清洁取景器391

清洁反射镜391

镜头的清洁392

清洁感光元件393

为何照片上会有不明脏点393

清洁感光元件上的脏点3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