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设计与实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设计与实现](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199844.jpg)
- 陈功富,韩贤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53235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设计与实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1
§1.1 计算机网综括1
1.1.1 计算机网产生背景1
1.1.2 计算机网的优点1
目录1
1.1.3 计算机网的结构与类型2
§1.2 计算机网的应用领域与特点8
1.2.1 科学计算与资源共享系统8
1.2.2 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系统9
§1.3 工控机系统与工控机网的发展历程10
1.3.1 工控机的特点10
1.2.3 工控机与网络系统10
1.3.2 工控机的发展阶段13
§1.4 工控机测控系统与网络组成14
1.4.1 工控机应用系统14
1.4.2 工控机测控系统的组成14
1.4.3 工控网系统的组成16
§1.5 工控机测控系统与网络的设计方法及实现要点17
1.5.1 工控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17
1.5.2 设计方案的实现要点18
§1.6 工控机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策略19
1.6.1 工控机的主要应用领域19
1.6.2 工控机的发展前景与策略19
§2.1 RS232C接口标准21
第二章 接口标准和MODEM21
2.1.1 RS232C的特性22
2.1.2 RS232C的工作模式24
2.1.3 RS232C应用问题综合25
§2.2 RS422A/RS423A接口标准28
2.2.1 RS422A的特性和使用要点28
2.2.2 RS423A的特性和使用要点30
§2.3 RS449接口标准31
2.3.1 RS449标准的产生背景31
2.3.2 RS449的特性32
2.3.3 RS449应用要点35
2.4.1 RS485的特性36
§2.4 RS485接口标准36
2.4.2 RS485应用要点37
2.4.3 各类接口标准综合38
§2.5 调制解调器MODEM39
2.5.1 MODEM技术综括39
2.5.2 MODEM分类41
2.5.3 MODEM典型产品介绍47
2.5.4 MODEM的选择与使用要点65
§2.6 信道69
2.6.1 模拟信道69
2.6.2 各类有线信道参数与性能比较69
2.6.3 无线信道70
3.2.1 PC总线概况72
§3.2 PC总线及应用72
第三章 各类常用工控机总线及应用72
§3.1 总线的作用与发展72
3.2.2 PC总线信号说明75
3.2.3 PC总线工控机产品78
§3.3 STD总线及应用81
3.3.1 STD总线概貌与特点81
3.3.2 STD总线开发环境与发展前景82
3.3.3 STD总线规范82
3.3.4 STD总线信号89
3.3.5 STD总线模板分类命名法92
§3.4 多总线及应用93
3.4.1 多总线概貌与特点93
3.4.3 多总线信号说明94
3.4.2 多总线的引脚分配94
§3.5 BITBUS总线及应用97
3.5.1 BITBUS总线概貌与特点97
3.5.2 BITBUS总线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硬件支持98
3.5.3 BITBUS总线的软件支持103
3.5.4 BITBUS总线的通信规程103
3.5.5 BITBUS总线的互连原理和工作方式111
§3.6 I2C总线及应用115
3.6.1 I2C总线产生的背景115
3.6.2 I2C总线的特点115
3.6.3 I2C总线的工作原理116
3.6.4 I2C总线的应用要点119
第四章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与BITBUS应用开发软件126
§4.1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126
4.1.1 实时多任务概念126
§4.2 BITBUS驻留软件及应用开发工具130
4.2.1 BITBUS通信规程130
4.2.2 BITBUS驻留软件iDCM44分析133
4.2.3 BITBUS软件开发工具133
4.2.4 应用方案与开发工具的选择140
4.2.5 iDCX51应用软件开发环境与过程141
4.3.3 iDCX51任务管理功能分析146
4.3.2 iDCX51多任务服务的实现146
4.3.1 iDCX51的特点与运行环境146
§4.3 实时多任务执行程序iDCX51146
4.3.4 任务间通信154
4.3.5 中断及中断管理161
4.3.6 定时与超时管理167
§4.4 iDCX51系统调用171
4.4.1 系统调用概念171
4.4.2 系统调用接口171
§4.5 系统变量175
4.5.1 系统变量定义175
4.5.2 系统变量类型175
4.6.1 配置文件概念177
§4.6 iDCX51执行程序的配置文件177
4.6.2 iDCX51的标准配置文件178
4.6.3 建立用户自己的配置文件179
4.6.4 可执行系统的建立182
4.6.5 在已配置的执行程序中增加新任务184
§4.7 异常代码注释187
第五章 PL/M51语言及应用编程189
§5.1 PL/M51语言189
5.1.1 PL/M51语言特点189
5.1.2 PL/M51语言规则要点190
5.2.1 不可执行语句194
§5.2 应用编程要点194
5.2.2 可执行语句209
5.2.3 8044硬件标志有关特性214
§5.3 iDCM44固件与PL/M51语言的功能调用215
5.3.1 iDCX51执行程序功能与编程215
5.3.2 通信服务功能与调用216
5.3.3 RAC任务服务与调用216
第六章 工控网的典型方案介绍225
§6.1 主从式BITBUS总线工控网方案225
6.1.1 BITBUS总线应用特点225
6.1.2 BITBUS总线互连要点225
6.2.1 多主STD总线工控机系统产生背景228
6.2.2 多主STD总线工控机系统的组成228
§6.2 多主STD总线工控机系统方案介绍228
6.2.3 多主STD总线工控机系统的典型特点229
6.2.4 多主STD总线工控网总线仲裁协议230
6.2.5 多主STD总线上CPU板间通信230
6.2.6 多主STD总线中调试软件功能232
§6.3 ARCnet网232
6.3.1 ARCnet网概貌232
6.3.2 ARCnet网的特点233
6.3.3 ARCnet网配套产品介绍233
6.3.4 ARCnet网的互联方式235
6.3.5 ARCnet网络设计与实现考虑要点237
7.1.1 新型的设计开发模式238
§7.1 总体设计思想综括238
第七章 实时多任务分布式工控网硬件设计与实现238
7.1.2 总体方案及规程选择240
7.1.3 主站对从站的统一管理和工作方式242
7.1.4 从站的工作方式与原理244
§7.2 系统的硬件组配和模板性能特点244
7.2.1 主站的构成及模板功能概述244
7.2.2 iPCX344模板的配置与应用247
7.2.3 从站的构成概述及RCB344标准模板268
7.2.4 STD5621标准通信模板273
7.2.5 ES40A MODEM模板282
7.2.6 STD—DXB专用模板的设计与实现286
8.1.1 软件设计策略294
§8.1 软件总体构思294
第八章 实时多任务分布式工控网软件设计与实现294
8.1.2 主、从节点的任务设置296
§8.2 主、从节点的程序设计要点296
8.2.1 硬件接口与软件编程综合297
8.2.2 从节点程序设计要点297
8.2.3 主节点程序设计要点304
§8.3 人机界面程序设计要点306
8.3.1 FIFO控制程序306
8.3.2 通信CRT显示程序310
9.1.2 被动方式运行响应时间的计算311
9.1.1 主动方式运行响应时间的计算311
§9.1 实时多任务用户系统的响应时间311
第九章 工控机网参数计算311
9.1.3 综合方式运行响应时间的计算312
§9.2 网络容量计算313
§9.3 检错与纠错功能实现313
9.3.1 奇偶校验码313
9.3.2 海明码315
9.3.3 循环冗余码CRC316
§9.4 误码率的计算原则317
第十章 专用功能模板的设计与制作319
§10.1 功能模板的设计方法和应用319
10.1.1 接口模板的作用和应用319
10.1.2 功能模板中端口的译码方式323
10.1.3 功能模板设计要点329
§10.2 印制电路板的制作332
10.2.1 印制电路板制作的基本知识332
10.2.2 印制电路板手工制作实践339
10.2.3 印制电路板自动机辅设计和绘图软件349
§10.3 功能模板的安装与焊接385
10.3.1 基础知识386
10.3.2 元器件的焊前检查、测试与筛选389
10.3.3 焊接规则与要点390
10.3.4 功能模板焊后检查与测试391
11.1.1 调试必备工具与仪器393
§11.1 组装调试所需仪器与工具393
第十一章 功能模板和系统的组装调试393
11.1.2 调试的阶段性工作395
11.1.3 安装调试系统的操作规则395
§11.2 系统分调397
11.2.1 分调的目的397
11.2.2 分调的策略和手段397
11.2.3 分调的步骤和方法399
§11.3 系统联调400
11.3.1 联调的目的400
11.3.2 联调的策略和手段400
11.3.3 联调的步骤和方法401
主要参考文献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