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社会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朱国云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3376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政治社会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社会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政治社会学的历史演变1
第一节政治社会学的孕育1
一、传统政治学中的政治社会学知识成份1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社会思想2
三、马基雅维利的社会政治观点3
四、孟德斯鸠的政治社会研究4
第二节政治社会学的萌发6
一、社会学中的政治社会学知识门类6
二、孔德对政治的社会学分析7
三、斯宾塞对政治的社会学分析9
四、涂尔干对政治的社会学研究11
第三节政治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3
一、现代政治学中的政治社会学分支13
二、现代政治社会学形成的标志15
三、现代政治社会学的特征17
四、政治社会学的各阶段18
第二章政治社会学的学科性质27
第一节学科分化与整合的规律27
一、社会知识的结构性质27
二、社会知识的分化29
三、社会知识的整合30
第二节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2
一、政治生活的社会本性32
二、政治的社会透视34
三、政治生活的上升与还原36
第三节政治和社会的关系36
第四节政治社会学研究的意义43
第五节政治社会学的主要内容45
一、理论的本质特征49
第三章政治社会学的理论模式49
第一节理论建构与模式选择49
二、理论的建构过程51
三、模式的建构要件53
第二节社会政治秩序理论54
一、政治秩序的基础54
二、政治秩序的体系56
三、政治秩序的组织57
四、政治秩序的变迁59
第三节社会政治结构理论61
一、政治结构的核心61
二、政治结构的系统63
三、政治结构的功能64
四、政治结构的变迁66
一、政治体系的基础68
第四节政治体系理论68
二、政治体系与环境的互动70
三、政治体系的稳定与变化72
第四章政治角色75
第一节政治角色的定义75
第二节角色期盼与角色扮演78
一、角色扮演79
二、角色期盼86
第三节角色知觉和角色要求87
一、角色知觉88
二、角色要求89
第四节角色技术与角色能力90
一、角色技术90
二、角色能力92
一、角色调和93
第五节角色调和与角色冲突93
二、角色冲突94
第六节角色的技能获致95
第五章政治权力97
第一节政治活动98
第二节政治行为产生的基础101
第三节政治权力的概念102
第四节权力的发展渊源104
一、权力的基础105
二、权力的来源107
三、把好权力关108
第五节社会权力与政治权力109
第六节权力主客体之间的关系110
一、依赖关系111
三、团体权力的联合115
二、领导与权力的关系115
第七节获权、用权、失权117
第八节权力的发展倾向121
第六章政治参与125
第一节政治参与的含义125
第二节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127
一、客观因素127
二、主观因素134
第三节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141
一、民主政治减少腐败141
二、民主政治涌现企业家142
第四节政治参与与改革145
一、重视政治运动,让民众置身于改革大潮146
热情参与147
二、坚持“三公”原则,吸引广大群众的147
第五节参与式民主与人大建设148
第六节政治民主与网络发展150
一、网络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151
二、网络发展改善了民主参与的技术手段153
第七节政治参与前景154
第七章政治社会化159
第一节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159
一、社会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159
二、政治社会化的意义161
三、政治社会化的理论164
四、政治社会化的分类172
五、政治社会化的媒体178
六、政治社会化影响政治行为的几个层面185
中介变量191
七、政治社会化影响政治行为所通过的191
第二节政治变迁与政治历程196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96
二、国际力量的分化改组199
三、世界的多极化趋向202
四、新旧格局交替时期的政治历程207
第八章政治文化212
第一节政治文化的定义212
第二节政治文化适应218
一、政治文化适应与政治秩序的关联219
二、政治文化适应与政治环境的关联222
三、政治文化适应与系统成员心理取向226
的关联226
第三节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推动因素229
第四节政治文化的多元化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