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理论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路理论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1185732.jpg)
- 裴留庆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13243·25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路理论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线性电路分析导论1
§1-1 引言1
§1-2 电路模型和基本变量1
1-2-1 电路模型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
1-2-2 基本变量以及参考方向2
§1-3 功率和能量4
§1-4 电路元件及其约束方程4
1-4-1 电阻元件5
1-4-2 电感元件6
1-4-3 电容元件8
1-4-4 电压源10
1-4-5 电流源10
§1-5 基尔霍夫定律12
1-4-6 单位制12
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3
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4
§1-6 单口与电路的等效变换15
§1-7 关于线性电路的几个概念22
提要与思考24
习题25
第二章 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30
§2-1 引言30
§2-2 支路电流法30
§2-3 网孔分析法33
§2-4 节点分析法38
§2-5 未知变量的选择与独立方程的存在性42
2-5-1 网络线图42
2-5-2 割集43
2-5-3 未知变量的选择与独立方程的存在性45
§2-6 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47
§2-7 对偶性原理51
提要与思考53
习题54
第三章 网络定理60
§3-1 引言60
§3-2 迭加定理60
3-2-1 迭加定理的一般表述及其证明61
3-2-2 迭加定理应用举例62
§3-3 替代定理64
3-3-1 替代定理及其证明65
3-3-2 替代定理应用举例66
§3-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68
3-4-1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证明70
3-4-2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应用举例71
3-4-3 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网络的参数的计算方法74
§3-5 特勒根定理76
3-5-1 特勒根定理应用举例78
3-5-2 特勒根定理在灵敏度分析中的应用80
§3-6 互易定理85
3-6-1 互易定理及其证明85
3-6-2 互易定理应用举例88
提要与思考90
习题91
第四章 一阶电路96
§4-1 引言96
§4-2 基本信号96
3.正弦信号97
2.指数信号97
1.常数97
4-2-1 基本信号及其波形97
4.单位阶跃信号99
5.单位冲激信号101
4-2-2 奇异函数的物理模型及其相互关系102
§4-3 一阶电路分析107
4-3-1 动态元件的记忆特性107
4-3-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09
4-3-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13
4-3-4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116
4-3-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118
4-3-6 一阶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119
4-3-7 一阶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121
§4-4 几种典型的RC电路126
4-4-1 RC微分电路126
4-4-2 RC积分电路127
4-4-3 RC耦合电路129
4-4-4 加速电路130
提要与思考131
习题132
第五章 二阶和高阶电路138
§5-1 引言138
§5-2 二阶电路分析138
5-2-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138
5-2-2 RLC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144
1.二阶电路的单位阶跃响应145
2.RLC并联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146
5-2-3 二阶电路的完全响应148
5-2-4 二阶电路对正弦信号的零状态响应152
5-3-1 动态电路的微分方程阶次与电路结构的关系154
§5-3 动态电路分析中几个问题的说明154
5-3-2 怎样选择未知变量155
5-3-3 非齐次微分方程特解的计算156
5-3-4 动态电路中初始值的计算157
§5-4 高阶电路分析161
§5-5 卷积积分167
5-5-1 卷积积分的导出167
5-5-2 卷积积分的运算规则170
5-5-3 卷积积分的几何解释174
5-5-4 线性电路对任意输入的完全响应176
提要与思考178
习题179
6-2-1 正弦稳态响应的基本概念188
§6-2 正弦稳态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相量模型188
§6-1 引言188
第六章 正弦稳态分析188
6-2-2 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和相量的主要性质189
6-2-3 基本电路元件上伏安关系的相量表示193
6-2-4 电路的相量模型以及阻抗和导纳概念195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以及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97
6-3-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197
6-3-2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199
6-3-3 正弦稳态电路的网孔方程组201
6-3-4 正弦稳态电路的节点方程组203
6-3-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图解法206
§6-4 正弦传递函数和电路的频率特性208
6-4-1 正弦传递函数210
6-4-2 一阶低通和一阶高通电路211
6-4-3 二阶带通电路213
6-5-1 互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和同名端220
§6-5 含互感元件的电路220
6-5-2 互感耦合元件的串联和并联223
6-5-3 含有互感元件的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225
6-5-4 互感元件的T型等效电路227
6-5-5 含互感元件的双调谐电路230
6-5-6 理想变压器和全耦合变压器233
§6-6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与能量238
6-6-1 无源单口网络的功率238
6-6-2 复功率和无功功率240
6-6-3 特勒根定理的复数形式及其意义242
6-6-4 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的能量意义244
6-6-5 最大功率传输245
提要与思考248
习题249
§7-2 周期信号的付里叶级数和频谱260
第七章 付里叶分析260
§7-1 引言260
7-2-1 狄里克雷条件261
7-2-2 正交函数系261
7-2-3 付里叶系数的计算262
7-2-4 周期信号的频谱263
7-2-5 付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266
7-2-6 周期矩形脉冲的频谱268
§7-3 周期信号的对称性和连续性与付里叶系数的关系271
7-3-1 周期信号的对称性与付里叶系数的关系271
一、偶函数和奇函数及其主要性质271
二、纵轴对称信号272
三、原点对称信号273
四、半周期重迭信号273
五、半周期镜象对称信号274
7-3-2 周期信号波形的连续性与付里叶系数收敛性的关系278
§7-4 付里叶积分和付里叶变换279
7-4-1 付里叶变换280
7-4-2 帕塞伐尔定理283
7-4-3 一些典型信号的付里叶变换283
7-4-4 关于付里叶变换的性质290
§7-5 线性电路的付里叶分析291
7-5-1 线性电路对周期信号的响应292
7-5-2 线性电路对非周期信号的响应295
§7-6 信号通过线性电路而不失真的条件299
7-6-1 线性电路的滤波特性299
7-6-2 线性电路无失真传输的条件300
7-6-3 理想滤波器和佩利——维纳准则302
§7-7 网络带宽与信号上升时间的关系305
提要与思考308
习题309
第八章 拉普拉斯变换320
§8-1 引言320
§8-2 拉普拉斯变换321
8-2-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321
8-2-2 拉氏变换的存在条件323
§8-3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324
8-3-1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324
8-3-2 周期信号的拉氏变换338
表8-3-1 一些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339
表8-3-2 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340
§8-4 拉普拉斯反变换341
8-4-1 拉氏反变换的直接计算341
8-4-2 亥维赛展开定理——部分分式法341
8-5-1 线性网络的复频域模型349
§8-5 线性网络的s域分析349
8-5-2 线性网络的S域分析351
§8-6 网络函数358
8-6-1 网络函数的定义359
8-6-2 网络函数的性质361
8-6-3 网络函数的图解表示法364
8-6-4 网络函数的主导极点367
§8-7 波特图369
8-7-1 网络函数的极点和零点与频率响应曲线之间的关系370
8-7-2 一阶极点或零点对频率响应的贡献371
8-7-3 共轭复数极点或零点的波特图374
§8-8 卷积定理378
提要与思考380
习题381
§9-1 引言390
第九章 双口网络390
§9-2 双口网络的参数391
9-2-1 短路导纳参数392
9-2-2 开路阻抗参数393
9-2-3 传输参数394
9-2-4 混合参数396
表9-2-1 双口网络各组参数矩阵的互换关系397
9-2-5 双口网络各组参数之间的关系398
§9-3 双口电路元件398
9-3-1 理想变压器398
9-3-2 理想受控电源399
9-3-3 回转器400
9-3-4 负阻抗变换器401
§9-4 双口的等效电路402
9-4-1 双口的Y参数等效电路402
9-4-2 双口的Z参数等效电路403
9-4-3 双口的H参数等效电路404
§9-5 双口网络的联接及其参数405
9-5-1 并——并式联接405
9-5-2 串——串式联接406
9-5-3 双口的串——并式和并——串式联接407
9-5-4 级联408
§9-6 双口有效联接的判别方法409
9.6-1 Brune实验方法410
9-6-2 实现有效联接的变压器隔离法411
§9-7 双口网络的传递函数412
提要与思考414
习题414
§10-1 引言420
§10-2 含受控源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420
第十章 有源网络420
10-2-1 等效变换方法421
10-2-2 网孔法和节点法422
§10-3 运算放大器和密勒定理423
10-3-1 简单运算电路的分析424
10-3-2 密勒定理426
10-3-3 利用运算放大器实现受控电源的原理电路428
§10-4 有源滤波器429
10-4-1 一阶有源滤波器430
10-4-2 二阶有源滤波器431
提要与思考435
习题435
主要参考书目440
〔附记〕440
部分习题答案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