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1184844.jpg)
- 宋涛主编;李云,胡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4001·495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1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9
第三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多种经济形式2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35
第二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6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5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55
第三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6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货币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8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调节和竞争87
第四章 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9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方式90
第二节 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的客观依据94
第三节 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98
第四节 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102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107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生产1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特征114
第二节 企业的资金和企业的劳动者120
第三节 企业内部的分工和协作125
第四节 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132
第五节 劳动过程中旧价值的转移与新价值的创造140
第六节 增加为自己产品、为自己价值和为社会产品、为社会价值的方法146
第一节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150
第六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核算1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经济核算161
第四节 经济核算和价格168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按劳分配1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作日和按劳分配173
第二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178
第三节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201
第八章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2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规律21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222
第九章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226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循环2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周转234
第十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再生产25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252
第二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57
第三节 社会资金的扩大再生产268
第四节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278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农业289
第一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89
第二节 集体农业经济295
第三节 国营农业经济305
第四节 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309
第五节 农业现代化319
第一节 商品流通在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32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商业3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3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市场和供需平衡33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343
第五节 流通费用和商业利润35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财政和信贷357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和作用35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国家预算3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信贷371
第四节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统一平衡和财政、信贷资金与物资的综合平衡38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银行及其作用386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3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意义3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397
第三节 引进先进技术和利用外国资金40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409
第十五章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411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411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和条件416
后记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