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志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方志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80202.jpg)
- 王复兴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00365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方志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说1
一、什么是方志1
二、方志的种类2
三、方志的性质7
四、史志关系10
五、旧志的作用17
六、方志的数量和收藏情况25
七、编修新方志的意义29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和发展38
一、方志的起源38
二、方志的发展43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方志43
(二)隋唐时期的方志50
(三)两宋时期的方志54
(四)元明时期的方志62
(五)清朝时期的方志73
(六)民国时期的方志79
第三章 历代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84
一、清以前的方志理论研究84
(一)隋唐时期的方志理论研究85
(二)两宋时期的方志理论研究85
(三)元明时期的方志理论研究88
二、清代方志理论研究的发展91
三、章学诚与方志学95
四、民国时期方志学的发展110
第四章 编修方志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116
一、关于无产阶级立场116
二、关于实事求是原则119
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122
四、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124
五、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27
六、关于阶级分析的方法129
七、关于历史遗产的批判继承132
第五章 编纂方志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34
一、要突出地方特点134
二、要突出时代特点137
三、要具有思想性140
四、要具有科学性143
五、要详近略远145
第六章 方志资料工作147
一、资料的种类147
二、资料的收集151
三、资料的整理160
四、资料的鉴别和考订164
五、资料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9
第七章 方志体例175
一、旧志的体例175
二、新志的体裁180
三、新志篇目的拟订183
四、新志的文字表现形式191
第八章 志书的总体设计194
一、什么是总体设计194
二、总体设计应以系统论作指导195
三、志书编纂体例197
四、编纂体例的设计206
五、志书行文规定218
一、大事记的演变223
第九章 大事记的编写223
二、大事记的地位226
三、大事记的体例228
四、大事记的内容230
五、大事记的写法233
第十章 人物志的编写238
一、人物志的地位238
二、人物入志的范围及标准239
三、编写人物传须遵循的几项原则243
四、人物志的写法245
一、专业分志的设置251
(一)什么叫专业分志251
第十一章 专业分志的编写251
(二)专业分志的发展252
(三)专业分志的设置253
(四)专业分志的地位255
二、专业分志的编写方法256
三、专业分志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63
第十二章 乡镇志的编写268
一、编修乡镇志的必要性268
二、乡镇志的体例270
三、乡镇志的内容和篇目271
四、乡镇志的编写方法277
五、乡镇志的审稿验收281
第十三章 厂矿志的编写283
一、厂矿志的性质283
二、厂矿志的内容285
三、厂矿志的体例288
四、厂矿志的撰写293
第十四章 志稿的撰写与修改299
一、转入撰写阶段的时机和撰写前的准备299
二、志稿的撰写303
(一)关于资料的选用303
(二)关于执简驭繁306
(三)关于体现规律311
(四)关于政治把关315
(五)关于纵述317
(六)关于以事系人319
(七)关于数字的选用321
(八)关于志书的语言325
(九)关于“大跃进”的记述327
(十)关于“文革”时期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记述328
(十一)关于政治运动的记述330
三、志书的修改333
第十五章 旧志整理和研究337
一、整理研究旧方志的意义337
二、整理研究旧方志的内容和形式339
三、整理研究旧方志的组织方法351
附录Ⅰ 一、县志篇目举例355
二、积极开展方志评论375
三、关于方志的服务对象问题377
附录Ⅱ 一、纂修志书凡例395
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397
后记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