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生社会学 生活,求职,社交,爱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生社会学 生活,求职,社交,爱情](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167922.jpg)
- 杨爱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21146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生社会学 生活,求职,社交,爱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2
第一章 导言2
一 来自大学校园的思索2
二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6
三 我们的责任9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化12
一 社会化过程中的特定座标:大学时期12
(一)社会化与大学生的社会化13
(二)特点分析14
(三)障碍分析15
(四)社会化内容确立20
二 大学生社会化的执行者:多维度的组合21
(一)家庭—第一维度:21
权威性和情感性的社会化执行者21
(二)学校—第二维度:23
正规而严谨的社会化执行者23
非正式的社会化执行者26
(三)青年亚文化—第三维度:26
(四)传播媒介—第四维度:29
间接的社会化执行者29
(五)社会环境—第五维度:31
全方位辐射的社会化执行者31
三 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发展课题系列32
(一)政治社会化32
(二)论理与道德社会化34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35
(四)职业意识社会化37
(五)价值取向社会化38
(六)知识能力社会化39
第三章 大学生群体42
一 大学生群体概述42
(一)大学生群体及其特征43
(二)趋群性44
(三)群体的类型47
(一)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因素48
二 大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48
(二)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及特点49
(三)非正式群体的功能51
(四)非正式群体的自我调控53
三 大学生群体整合55
(一)群体整合性与群体工作效率55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整合性56
(三)群体内聚力与群体整合性58
(四)大学生群体整合机制59
四 大学生群体的领导者63
(一)领导者的产生63
(二)领导者的素质65
(三)领导者的领导方式68
第四章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71
一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特征71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71
(二)时代特征分析74
(三)校园特征分析76
二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一般模式77
(一)参与改革的政治生活方式77
(二)能力与知识并重的学习生活方式79
(三)注重信息输入的社交生活方式81
(四)丰富多彩的闲暇生活方式82
三 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几个影响因素85
(一)理想—生活的向导85
(二)消费—生活的镜子86
(三)爱情—生活的必修课88
第五章 大学生的社会需求93
一 社会需求概述93
(一)什么是社会需求93
(二)马斯洛需求体系95
(三)人类需求的基本特征100
二 大学生的社会需求103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需求的结构103
(二)大学生社会需求的特征107
(一)对大学生社会需求的理解110
三 大学生社会需求的理解和调适110
(二)大学生社会需求结构的调适113
第六章 大学生社会交往116
一 大学生社会交往和“社会场”116
(一)大学生的社交需要116
(二)大学生“社会场”的形成119
(三)大学生“社会场”的功能和价值123
二 大学生的社交内容127
(一)大学生社交的时代特点127
(二)大学生的社交内容131
三 大学生社交质量观134
(一)大学生的三类朋友圈134
(二)交友四原则138
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进程143
(一)第一支点—知行统一143
第七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143
(二)第二支点—服务意识145
(三)第三支点—经济效益和自我实现148
二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结构150
(一)实践内容结构图150
(二)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150
(三)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152
(一)个体社会化功能154
三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功能分析154
(二)成才的催化功能155
(三)改命的参与功能157
四 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的完善158
(一)环境机制的优化158
(二)管理机制的改革160
(三)导向机制的完善161
第八章 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一)164
一 人生的一大抉择:职业选择164
(一)职业意识的发展与成熟165
(二)职业定向与选择的分流过程169
(三)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的意义170
二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魔方:主体与客体的互动173
(一)影响职业选择的主体因素173
(二)影响职业选择的客体因素177
三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障碍:内在与外在的冲突183
(一)心理障碍—自我同一性扩散183
(二)生理障碍—生理素质与内在需求的冲突185
(三)社会障碍—社会需要与自我实现的冲突186
一 社会的发展与大学生的职业适应…………(一)形成博专相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189
第九章 大学生职业定向与选择(二)189
(二)重新组合价值体系,适应新旧交替的冲击191
(三)培养和提高竞争素质193
二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197
(一)家庭的职业指导199
(二)高等学校的职业指导199
(三)社会的职业指导202
(一)功能分析205
三 建立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205
(二)结构分析207
第十章 大学生异常行为211
一 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211
(一)适应与不适应213
(二)大学生异常行为的特征214
(三)大学生异常行为的类型215
二 大学生的自伤性异常行为216
(一)神经衰弱和精神变态216
(二)学习与生活的冷漠219
(三)自杀221
三 大学生的外侵性异常行为226
(一)越轨与违法227
(二)大学生违法行为的特征分析229
(三)大学生犯罪行为产生的背景分析230
(四)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和治理233
后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