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新儒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宋志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144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新儒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新儒家”哲学概述1
一、“新儒家”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衰落的产物1
二、“新儒家”哲学的历史进程8
三、“新儒家”哲学的逻辑开展21
四、“新儒家”哲学的理论特点及历史地位27
第二章 梁漱溟的新孔学33
一、新孔学的产生33
(一)梁漱溟的生平与著作33
(二)对守旧派失败教训的总结35
(三)新孔学和柏格森主义的关系36
(四)对传统儒家哲学的改造38
二、生机主义的宇宙观40
(一)“尽宇宙是一生活”41
(二)“生活的根本在意欲”45
(三)宇宙--“已成的我”47
三、直觉主义的认识论51
(一)现量--感觉论51
(二)比量--理智论54
(三)非量--直觉论57
四、“三路向”的文化观61
(一)“意欲向前”的“西洋文化”61
(二)“意欲调和持中”的“中国文化”65
(三)“意欲反身向后”的“印度文化”68
五、“尚情无我”的伦理思想72
(一)“生命”是道德的根源72
(二)“尚情无我”的理想人格74
(三)“以伦理为本位”的理想社会79
六、新孔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82
第三章 冯友兰的新理学85
一、新理学的产生85
(一)冯友兰的生平与著作85
(二)新理学的旨趣87
(三)新理学与新实在主义的关系89
(四)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改造92
二、新理学的“形上学”96
(一)“理”、“大全”是事物依照的本体96
(二)“气”是事物依据的条件102
(三)“道体”是事物得以派生的运动过程106
三、新理学的方法论112
(一)关于逻辑学的见解112
(二)对“形上学”的“逻辑分析”116
(三)对“形上学”的“直觉表显”121
四、新理学的认识论123
(一)思维能否反映“真际”不可知124
(二)“觉解”使真际“无明破除”128
(三)知行各有难易130
五、新理学的“境界”说133
(一)不道德的“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134
(二)“尽伦尽职”的“道德境界”138
(三)“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地境界”142
六、新理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47
第四章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150
一、“新唯识论”的产生150
(一)熊十力的生平与著作150
(二)嬗变于唯识宗154
(三)参证西方哲学157
(四)归宗儒家160
二、“体用不二”的唯心主义本体论162
(一)扫相163
(二)显体168
(三)释用172
三、“翕辟成变”的概念辩证法思想177
(一)关于矛盾的辩证法思想177
(二)关于范畴的辩证法思想180
(三)由辩证法走向相对主义185
四、“性量分途”的认识论188
(一)性智188
(二)量智192
五、“内圣外王”的人生论196
(一)“内圣”--道德价值的源头196
(二)“外王”--价值源头的贯彻200
(三)“断染”--超凡入圣的途径204
六、“新唯识论”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09
第五章 贺麟的新心学211
一、新心学的产生211
(一)贺麟的生平与著作211
(二)对“新儒家”哲学思潮的总结213
(三)新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的关系217
(四)对陆王心学的继承和改造219
二、“心理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宇宙观222
(一)“合心而言实在”222
(二)“合理而言实在”226
(三)“合价值而言实在”231
三、自然的知行合一观234
(一)“知行同是活动”234
(二)“知行永远合一”237
(三)“知主行从”240
四、“理欲调和”的伦理思想244
(一)“道德决定经济”245
(二)“对理念尽忠”248
(三)“假人欲以行天理”253
五、神秘主义的辩证法观256
(一)“辩证法是情感逻辑”256
(二)“辩证法没有定律”260
(三)“辩证法是求形而上学的方法”264
六、新心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266
第六章 解放前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儒家”哲学的批判269
一、李大钊、陈独秀对新孔学的批判269
一、瞿秋白对新孔学的批判274
(一)对“逻辑分析”方法的批判280
三、陈家康对新理学的批判280
(二)对新理学宇宙观的批判284
四、杜国庠对新理学的批判291
(一)对“新道统论”的批判291
(二)对新理学人生观的批判294
(三)对新理学宇宙观的批判296
(四)对“过河拆桥”思想方法的批判298
五、胡绳对新理学和新心学的批判302
(一)对新理学的批判302
(二)对新心学的批判308
附录316
一、梁漱溟解放前治学系年316
二、冯友兰解放前治学系年321
三、熊十力治学系年332
四、贺麟解放前治学系年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