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
  • 张志君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60311X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1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5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任务9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9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16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19

第三节 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21

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21

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26

第一章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2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29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29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32

三、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7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产生、特点及其历史使命42

一、无产阶级的产生与形成42

二、无产阶级的特点和历史使命46

第三节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50

一、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历了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两个发展阶段50

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三种形式54

第二章 无产阶级政党58

第一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58

一、无产阶级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58

二、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61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和优良作风64

一、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64

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党的基本领导原则67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优良作风70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73

一、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73

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基本形式和方法76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79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83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条件83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和特点83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85

第二节 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87

一、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87

二、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形式89

三、无产阶级不反对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90

一、战略与策略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科学92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与策略92

二、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战略、策略的依据95

三、战略指导和策略指导的基本原则97

第四节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102

一、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地位102

二、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104

第四章 无产阶级专政107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107

一、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107

二、社会主义时期仍然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110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114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和形式114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116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和群众基础119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119

二、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121

三、知识分子在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123

第四节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126

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126

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129

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31

第五节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134

一、统一战线的对象、任务和性质134

二、人民政协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13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14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4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14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4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149

一、社会主义社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149

二、社会主义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54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6

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阶段15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16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165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要性165

一、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165

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必要性170

第二节 物质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175

一、社会主义时期要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175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工作重点转移的根据178

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18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181

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18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指导方针19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9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1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任务197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19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01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2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203

二、理想道德纪律建设207

第四节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两个重要关系213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21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同思想建设的关系217

第八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2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220

一、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220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和联系222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228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意义228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条件230

三、实现高度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232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36

一、健全代表制民主236

二、发展人民的直接民主239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条件242

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242

二、改革和完善国家政治体制244

三、反对官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248

四、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创造物质和文化条件251

第九章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254

第一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254

一、执政党的地位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54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和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257

三、新时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58

第二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基本内容260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260

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261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262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66

一、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269

第三节 工人阶级执政党的建设必须搞好党内团结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269

二、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272

第十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27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与民族问题275

一、社会主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275

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2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在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282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稳步地进行社会改革,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282

二、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285

三、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288

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290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93

三、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必须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298

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302

等一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实质和意义302

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产生及其实质302

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意义305

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308

一、什么是爱国主义308

二、无产阶级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311

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一致性31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317

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出发点317

二、独立自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立足点319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各国关系的基本原则322

四、各国共产党之间发展关系的基本原则32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2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和联系328

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328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联系331

二、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332

一、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332

第二节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332

三、全体人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觉悟极大的提高333

四、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334

五、国家完全消亡335

第三节 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336

一、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336

二、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337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338

结束语341

后记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