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传真机原理及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传真机原理及应用
  • 唐力,聂秀英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56943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1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传真机原理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1.1 传真通信的发展1

1.1.1 机械式传真机1

1.1.2 第二代传真机1

1.1.3 相片传真的发展2

1.1.4 文件传真机的发展及国际标准化2

1.2 传真机的基本原理3

1.3.1 传真三类机的发展趋势4

1.3 传真机的发展趋势4

1.3.2 传真四类机的展望5

第二章 有关传真的标准和标准化工作6

2.1 改革后的国际电信联盟6

2.2 传真的标准化工作7

2.3 传真标准与传真三类机的特点8

2.4 与传真业务有关的国际建议9

2.5 与传真有关的其它标准化组织11

2.6 我国有关文件传真业务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2

3.1 概述13

3.1.1 先进的二值图像编码技术的分类13

第三章 二值图像的编码技术13

3.1.2 数字编码技术的评价16

3.2 MH、MR和MMR编码技术17

3.2.1 MH编码技术17

3.2.2 MR编码和MMR编码20

3.3 抖动编码技术23

3.3.1 抖动编码的基本方法23

3.3.2 块抖动编码23

3.3.3 加强型块抖动编码25

3.3.4 有序抖动编码25

3.3.6 测试结果26

3.3.5 比特重排有序抖动编码26

3.4 利用空间滤波器实现图像数据压缩的技术27

3.5 内插技术28

3.6 图型识别技术29

3.7 改进的传真四类机二值图像编码技术29

3.8 JBIG编码算法31

第四章 文件传真三类机33

4.1 传真三类机的一般构成33

4.2 传输规程35

4.2.1 传真呼叫的时间顺序35

4.2.2 传真呼叫的操作方法36

4.3.1 电荷耦合扫描器60

4.3 扫描技术60

4.3.2 接触式图像传感扫描器62

4.4 记录技术64

4.4.1 感热传真记录方式64

4.4.2 普通纸传真记录方式65

4.5 传真调制解调器68

4.6.1 差错隐藏技术73

4.6.2 EIA-232接口73

4.6 传真三类机的增强技术73

4.6.3 高分辨力75

4.6.4 小页尺寸75

4.6.5 非标准操作76

4.7 传真卡77

4.8 异步传真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控制标准79

4.8.1 使用背景80

4.8.2 一类业务(EIA-578)81

4.10 蜂窝式无线传真82

4.9 二进制文件传送82

4.8.5 三类传真设备控制(PN-1906)82

4.8.4 三类业务82

4.8.3 二类业务(EIA-592)82

第五章 传真三类机差错控制84

5.1 误码纠错方式84

5.2 误码限制方式93

第六章 传真四类机102

6.1 传真四类机的标准102

6.1.1 OSI七层模型103

6.1.3 传真四类机的三种类型107

6.1.2 分辨力107

6.1.4 基本和选用的编码方案108

6.2 与网路有关的要求108

6.2.1 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109

6.2.2 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CSPDN)109

6.2.3 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PSPDN)109

6.2.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09

6.3 文件体系结构传送和管理操作110

6.3.1 引言110

6.3.2 DTAM的一般原则110

6.4.1 格式化形式111

6.4 开放文件体系结构原则111

6.4.2 可处理形式111

6.3.4 服务级111

6.3.3 通信应用轮廓111

6.4.3 格式化可处理形式112

6.4.4 结构模型112

6.5 文件处理模型113

6.6 编辑处理113

6.7 成像处理和布局处理113

6.8 应用轮廓113

6.9.2 基本功能114

6.9.1 一般特性114

6.9 混合模式114

6.9.3 非基本特性115

6.9.4 混合模式文件支持的特性115

6.9.5 字符116

6.9.6 光栅图形116

6.9.7 文件应用轮廓规范117

6.10 传真四类机的处理能力118

6.10.1 传真四类机通信应用轮廓118

6.11.1 属性119

6.11.2 传真四类机文件轮廓119

6.10.2 传真四类机文件应用轮廓119

6.11 格式化光栅图形内容体系结构119

6.11.3 四类传真构成体描述120

6.11.4 内容组成部分属性120

6.12 开放文件互换格式(ODIF)121

第七章 连续色调灰度图像和彩色图片的编码技术122

7.1 概述122

7.2 信号修正124

7.3 变长编码124

7.3.1 逗点编码125

7.3.2 移位编码125

7.3.4 霍夫曼编码126

7.3.3 B码126

7.3.5 条件变长编码127

7.3.6 算法编码127

7.3.7 对变换系数进行编码的二维变长编码127

7.4 脉冲编码调制(PCM)127

7.5 预测编码127

7.6 变换编码129

7.6.1 变换技术129

7.6.2 变换系数的编码130

7.7 向量?化134

7.9.1 基本系统135

7.8 比特平面编码135

7.9 JPEG编码算法135

7.9.2 扩展系统137

7.9.3 无损编码137

7.10 彩色传真技术137

7.10.1 彩色构成色138

7.10.2 彩色空间构成色的传输顺序139

7.10.3 二值彩色系统139

7.10.4 连续色调彩色系统140

7.10.5 彩色传真压缩技术140

8.1 在公用电话交换网上的传输141

第八章 传真的传输141

8.2 在数字网上的传输143

8.3 在电路交换公用数据网上的传输143

8.4 在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上的传输144

8.5 在综合业务数字网上的传输144

8.6 在本地网上的传输144

8.7 传输时延145

8.7.1 卫星信道145

8.7.2 光纤信道145

9.2.1 No.1传真测试样张146

9.2 前CCITTNo.1、No.2和No.3传真测试样张146

9.1 IEEE167A测试样张146

第九章 传真测试样张146

9.2.2 No.2和No.3传真测试样张147

9.3 前CCITT三类机测试图像147

9.4 国家标准传真测试样张148

9.5 ITU-TNo.4和No.5传真测试样张150

9.5.1 No.4传真测试样张151

9.5.2 No.5传真测试样张153

9.6 印有四颜色的传真测试样张4CP01153

9.7 连续色调彩色传真测试样张PC01153

10.1 如何选购传真机156

第十章 传真机的选购、使用与维修156

10.3 文件的安全性和加密160

10.4 宣传/广告传真邮件160

10.5 传真机和传真卡功能详述161

10.6 传真三类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166

附录一 前CCITT对传真机标准的修改172

附录二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178

附录三 电话网上文件传真三类机承受传输损伤能力的基本要求189

附录四 非话用户终端设备与公用电话网接口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194

附录五 传真通信设备可靠性指标及试验方法2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