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口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口社会学
  • 佟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614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8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人口社会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口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绪论1

第一章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

第一节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

一、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2

二、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6

三、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7

四、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9

第二节 人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意义10

一、人口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0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意义16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19

一、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19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2

三、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24

四、方法论上的挑战25

附录:中国的人口普查28

第二章 人口学和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32

第一节 国外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32

一、国外人口思想史32

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37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口思想42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44

一、中国人口思想史44

二、近代人口思想47

三、现代人口思想49

第三节 人口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51

一、早期人口社会学思想51

二、人口社会学的形成54

三、中国人口社会学的发展58

一、生育力和生育率63

第一节 生育制度和生育测量63

第三章 生育制度63

第二编 人口过程63

二、生育测量64

三、生育制度的分析框架66

第二节 生育模式68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生育模式68

二、工业社会的生育模式71

三、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模式--以中国为例72

第三节 生育制度分析77

一、生物因素和生育制度--中间变量分析77

二、生育规范79

三、生育的物质设备81

四、生育意愿83

五、影响生育率的经济因素85

六、影响生育率的政治力量90

七、社会变迁92

第四章 死亡制度94

第一节 死亡制度和死亡率的测量94

一、死亡制度94

二、死亡统计95

三、死亡制度的分析框架99

第二节 死亡模式101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死亡模式102

二、工业社会的死亡模式103

三、中国人口的死亡模式104

第三节 死亡率差异分析106

一、年龄格局106

二、性别格局109

三、阶层分化111

四、地区差异117

一、死因分类118

第四节 死因分析118

二、死因分布120

三、实际死因124

第五节 社会变迁和未来发展126

一、现代性与死亡风险参量126

二、未来社会的挑战130

第五章 人口迁移133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基本概念133

一、人口迁移的定义133

二、人口迁移的测量133

三、人口迁移的分析框架135

第二节 人口迁移分析136

一、迁移者分析136

二、移民文化138

三、迁移动因的推拉理论142

四、人口迁移规律144

五、人口迁移过程理论145

六、人口迁移和社会变迁147

第三节 国际人口迁移149

一、早期生存型人口迁移149

二、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型的人口迁移150

三、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结构性特征153

四、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理论157

第四节 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为例160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61

二、当代中国人口迁移163

第六章 人口转变170

第一节 世界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变170

一、人口再生产和人口增长170

二、人口再生产模式173

三、人口转变176

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179

第二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179

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181

三、中国的人口转变183

第三节 人口转变的动力和过程186

一、人口增减的分析框架186

二、死亡率转变理论187

三、生育率转变理论193

四、迁移转变理论199

五、人口转变的现代化理论200

六、人口转变理论评价204

第三编 人口结构207

第七章 人口年龄结构207

第一节 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概念207

一、年龄测量207

二、年龄分组208

三、人口年龄结构的分析层次210

一、人口年龄结构类型212

第二节 人口年龄结构分析212

二、年龄分层和同期群217

三、生命历程221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225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225

二、人口老龄化的状况226

三、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229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233

第八章 人口性别结构236

第一节 人口性别结构的基本概念236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236

二、人口性别结构的测量237

三、人口性别结构的分析框架237

第二节 人口性别结构状况239

一、人口金字塔--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图239

二、世界和中国人口性别比状况240

三、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因素244

第三节 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248

一、性别分层248

二、性别社会差异的表现形态250

三、社会性别差异的理论255

第九章 社会分层和贫困人口266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基本概念266

一、社会分层266

二、社会分层的测量267

三、人口和社会分层269

第二节 人口职业结构和收入结构273

一、人口职业结构的分类273

二、人口的职业流动276

三、影响职业结构的因素278

四、收入结构和收入不平等279

第三节 贫困人口283

一、贫困人口的概念283

二、贫困人口的种类284

三、贫困人口的结构性特征285

四、引发贫困的原因289

五、反贫困斗争293

第十章 人口的婚姻家庭结构297

第一节 人口的婚姻结构297

一、婚姻和婚姻制度297

二、婚姻的测量299

三、人口的婚姻结构状况299

四、婚姻挤压303

五、婚姻策略和未来发展305

第二节 人口的家庭结构307

一、家庭和家庭制度307

二、人口的家庭结构308

三、家庭生命周期311

四、家庭的发展变化313

第十一章 人口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化316

第一节 人口分布316

一、人口分布的基本概念316

二、人口分布的测量317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319

第二节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321

一、世界人口分布321

二、中国人口分布325

第三节 人口的城市化326

一、城市和城市化326

二、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327

三、全球的城市化状况329

四、中国的城市化状况331

五、城市化理论335

第四编 人口变迁和社会变迁347

第十二章 人口和社会变迁347

第一节 社会变迁和人口增长347

一、社会变迁347

二、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互动349

第二节 人口增长和社会变迁之关系的理论351

一、发明拉力假说351

二、人口推力假说352

三、冲突理论354

四、制度理论356

五、文化变迁的理论359

六、结构理论360

第三节 未来人口与发展战略362

一、未来人口的增长362

二、未来发展的悲观主义理论364

三、未来发展的乐观主义理念367

四、适度人口理论369

第十三章 中国人口与中国社会372

第一节 中国历代人口372

一、历史上的人口372

二、历代人口的兴衰374

第二节 中国人口变化规律378

一、农业社会人口变化的内在规律379

二、人地矛盾和王朝交替381

三、人口压力和封建土地制度间的互动关系382

四、地区间不平衡的人口增长384

五、多民族人口和文化的融合385

第三节 清朝人口的增长386

一、人口的迅猛增长386

二、对清朝人口增长的解释388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391

第十四章 生态系统:人口和可持续发展391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人口391

二、生态系统和人口的关系393

三、环境意识和新生态范式396

四、改变环境意识的动力398

第二节 人类的环境状况400

一、地球资源状况400

二、人类生存和地球资源402

三、中国的资源和人口405

四、风险环境和风险社会408

第三节 人口和可持续发展413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413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415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418

第一节 人口政策420

一、人口政策的基本概念420

第十五章 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420

二、人口政策的种类422

三、人口政策的制定425

四、人口政策的运作机制426

第二节 家庭计划和生殖健康428

一、家庭计划428

二、计划生育430

三、生殖健康430

第三节 中国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434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434

二、计划生育的特点438

三、计划生育的成果440

四、生殖健康研究442

第四节 人口政策和人权问题444

一、人口政策和人权的关系444

二、发展中国家应当走自己的路447

第十六章 人口质量、教育和人力资本452

第一节 人口质量452

一、人口质量的基本概念452

二、人口质量的测量454

三、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关系459

第二节 遗传和优生460

一、优生和优生学460

二、优生学的历史演进和评价462

三、中国的优生计划464

四、社会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挑战465

第三节 教育和人力资本理论467

一、教育467

二、中国的教育状况469

三、教育和人力资本471

参考书目476

后记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