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埔将帅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埔将帅
  • 陈锡增,廖隐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 ISBN:780115170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770页
  • 文件大小:187MB
  • 文件页数:2803页
  • 主题词:军事人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埔将帅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共和国将帅篇3

功勋卓著 一代英豪伟大的军事家叶剑英3

一、少年挑战恶势力3

立志梅水滨3

云南习武5

二、仰慕孙中山7

选择孙中山的革命道路7

向孙大总统请缨北伐9

在孙中山蒙难的时刻11

讨伐叛逆陈炯明12

参与筹办黄埔军校14

初战告捷17

三、拔剑角群雄17

酣战淡水18

挥戈东进19

直捣潮梅20

出任县长22

香洲凭吊23

四、白色恐怖中加入共产党27

攻打南昌27

通电讨蒋28

秘密加入共产党30

“红旗飘上越王台”34

教导团进驻广州市42

鏖战羊城迎黎明48

办好红军学校51

五、土地革命时期的叶剑英51

越过万水千山53

从遵义到夹金山57

“我愿当开路先锋”59

“疾风知劲草”65

“西安事变”的前奏曲70

六、抗日名将叶剑英74

参与国共谈判74

营救狱中同志78

南岳游干班再现才华81

内磨擦“舌战群儒”84

皖南事变中的奋力斗争90

主持参谋部94

七、中央军委再显英才94

多谋善断出计谋96

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98

和美军观察组的交往100

参加延安整风和“七大”102

八、殊死搏杀中的重大贡献104

军调部的中共代表104

统筹中央后委的参谋长118

创办华北军大128

故都春晓136

恢复发展生产141

挥师南下143

对军队现代化的主张146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153

九、叶剑英和毛泽东168

“相逢不下马”168

国民党办了个“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170

“通信排跟我来”!171

毛泽东说:“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172

一再舌战群儒178

身居虎穴机智斗争183

北京市长日理万机185

广州市长政绩卓著186

力挽狂澜二月抗争189

十、叶剑英和周恩来197

十一、叶剑英和邓小平205

十二、“文化大革命”中砥柱中流217

天下大乱,军队不能乱。想尽一切办法稳定军队,稳住局势217

公开对抗,打击了林彪、江青一伙的气焰218

被诬为“二月逆流打一炮”的“黑干将”220

于危难中受命,排除阻力,请邓小平复出226

挺身而出,团结众人,决心除妖231

众智积力 斗智斗勇250

龙年的厄运终于落到了“四人帮”头上264

除“四害”普天同庆272

“收拾残局”,拨乱反正,治国兴邦安天下275

一、平凡家世278

教书先生的儿子念不了书278

骁勇战将 千秋功臣出色的军事家徐向前278

人生的路要自己去闯281

二、踏上革命的征程285

“五四”运动中的排头兵285

去报考黄埔军校287

蒋介石接见徐向前289

走孙中山指引的革命道路,不再回头291

不做跨党分子292

出任红四师师长295

三、大别山谱写新篇章298

党中央召见298

受命于危难之时300

三战三捷三扩编304

活捉老上司,岳维峻军长连声说:“多多关照!”308

四、滚滚雷声震中原312

右可以危害革命,“左”同样可以葬送革命军队312

夺取黄安城 活捉赵冠英318

苏家埠传捷报322

五、西征又现雄才大略 红军再次扩编八万327

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327

你有你的战法,我有我的打法329

六、粉碎六路围攻几经周折重新北上332

刘湘的一枕黄粱332

收紧阵地屡挫重兵335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38

阎锡山认为徐向前给山西人争了光341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342

西征悲歌345

你能回来就好347

七、奔赴抗日疆场349

出席洛川会议349

重返山西352

故乡行357

刘伯承说:“将遇良才啊!向前不减当年勇”360

八、黄埔帅才与阎锡山较量363

徐向前列出的一道试题:75000-35000-10000=?363

一场血与火的较量在黄土地上拉开了战幕365

运城显神通370

运城缚苍龙386

挺进临汾392

临汾告捷409

横扫晋中412

“亲训师”的覆灭414

生擒赵承绶417

太原解放,阎锡山政权宣告灭亡425

九、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428

从青岛到北京428

秘密出使苏联431

为军队建设呕心沥血433

兵民是胜利之本436

德高望重的国防部长439

深谋远虑442

心里装着人民和战士448

南方升起一颗北方帅星453

十、结尾的话453

三次婚姻之谜455

元帅与他的子女459

元帅的性格461

“闯宫”与拍案468

我得了五个鸡蛋470

开国元勋 名扬中外军事家聂荣臻472

一、“红帽子”教官472

二、百战不殆479

创业之始479

战斗在中央苏区488

浴血长征路493

抗日烽火中的帅才514

“名将之花”的凋谢537

在“百团大战”中541

和冈村宁茨较量548

“攻坚战术开新面”——解放石家庄553

敌机轰炸毛泽东住所559

投鼠忌器——和平解放北平562

三、治军建国谱新篇573

四、科技之魂588

五、“两弹”之父600

六、壮心不已632

身经百战 风趣豁达军事家陈赓640

一、黄埔一期生640

二、战斗在敌人心脏645

三、赤胆忠心,大义凛然658

四、“陈赓行,可以当军长”665

五、浴血太行山668

六、冤家路窄680

七、破釜沉舟689

八、鏖战淮海697

九、宜将剩勇追穷寇704

十、“陈赓失踪”707

十一、献身国防科技709

十二、风趣幽默 大将之才711

战功赫赫 千古奇冤的军事家许光达713

“看见大胡子马克思的画像不由得产生了奇妙的联想”713

一路平安721

与党接上了关系726

洪湖水浪打浪732

敌人打进心脏边的子弹救了许光达的命745

毛泽东说“党中央欢迎你们回来!”754

一曲感人肺腑的恋歌757

毛泽东要求许光达:“把敌人挤出去!”761

驰骋陕北的日日夜夜761

回乡探父776

新中国的铁甲大将778

千古奇冤781

将星陨落789

尾声798

一、“假党员”801

骁勇一生的军事家罗瑞卿801

二、三次大难不死816

白色恐怖中第一次大难不死816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第二次大难不死821

受迫害第三次的大难不死825

三、抗大抗大 越抗越大839

四、首任公安部长858

五、“比武”风波864

六、惨遭迫害 刚直不屈879

七、绚烂的晚霞895

英勇善战 才华出众军事家许继慎898

一、立下报国志898

家世·童年898

私塾十载900

安庆求学903

二、迎接革命风潮洗礼905

学潮先锋905

拒李驱骆909

反对贿选914

投笔从戎916

三、站在斗争的最前列918

黄埔人杰918

讨伐叛军922

二次东征927

决不叛党930

参加“铁军”932

四、奋战在北伐路上932

攻占武昌937

保卫武汉938

失败之后940

五、纵横驰骋鄂豫皖943

统领一军943

征战皖西945

抗命东返949

光山改编951

破敌“围剿”952

功勋卓著957

六、悲歌唱千秋962

襟怀坦荡962

屈死新集967

浩气千古 壮烈殉国的军事家左权971

一、走上革命路971

二、留学莫斯科974

三、长征路上977

四、八路军最优秀将领之一981

“跟不讲理的人说话,得用他听得懂的语言”987

五、太行浩气传千古990

被张国焘勒死的红军将领曾中生994

叛逆之子994

令蒋校长头痛的学生996

战斗在敌人心脏998

大别山上的黄埔将军1000

面对“轿子抬来的中央代表”1001

“朝有秦桧,岳飞不得不死”1005

革命军人的先锋1010

投身北伐战争1012

南昌起义立战功1013

战斗在湘鄂边1014

在洪湖艰难创业1016

创建湘鄂西苏区1018

巩固发展湘鄂西苏区1021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022

智勇双全的年青将军朱云卿1024

从印尼万隆奔赴黄埔军校1024

农民运动的领袖1026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028

23岁的军团参谋长活捉张辉瓒1031

第二卷 国民党将帅篇1037

黄埔军校的历史变迁1037

一、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共同的心血1037

孙中山的迷茫1037

黎明的曙光1041

筹建1046

开学大典1056

八方精英汇黄埔1060

二、铸造军魂1073

独特的组织机构1077

严格的教育——军事和政治并重1081

严格的军事法规1087

伟大的国际主义援助1092

三、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1102

锋芒初试1102

兴兵东征1109

平定杨刘1120

二次东征 统一广东1128

四、北伐——黄埔师生的总会演1137

五、黄埔军校的扩大1150

潮州分校1150

南宁分校1151

武汉分校1152

长沙分校1156

黄埔“两会”1158

六、风云突变 分道扬镳1158

中山舰事件1162

黄埔同学会1166

整理党务案1168

相煎何急1169

七、南京本校与黄埔西迁1175

南京黄埔军校1175

成都黄埔军校1176

黄埔军校在大陆的终结1179

黄埔军校的几位校长1183

一、铁军主帅黄埔副校长李济深1183

追随中山先生1183

北伐主动请缨“铁军”势如破竹1186

“丢了将军印 独坐静敲棋”1190

反蒋失败 抗日报国1191

晚节可风1194

二、黄埔代理校长陆军中将方鼎英1197

熟读经书 操练习武1197

步入军旅 初显韬略1198

出任黄埔军校中将部长1199

方鼎英向蒋介石进言1201

参与发动“福建事变”1203

致力和平民主1204

三、黄埔校长关麟征将军1207

弃文学武 投笔从戎1207

伤亡惨重 学友击毙他的战马1208

“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1209

升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212

闭门谢客 修练书法1213

黄埔师生共创辉煌1215

一、孙中山与世长辞 争权斗争错综复杂1215

二、共产党掌握的一支革命武装1222

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建立1222

帮助开展广宁农民运动1224

第三排参加第一次东征1231

改造飞机掩护队1232

参加讨伐杨刘叛乱1233

“六·二三”沙基惨案1234

肃清郑润琦等反革命武装1235

参加封锁香港的斗争1236

小结1240

三、北伐先锋1241

中国共产党建立独立团1241

反贪污、反打骂、反报假1247

要红才能打胜仗1249

帮助西江农民运动1250

北伐先遣队的派出1252

党给独立团的指示1253

初战大捷1255

先入醴陵1257

要坚决执行党的指示1259

攻破平江1260

切断粤汉路1262

攻破天险汀泗桥1263

贺胜桥之战1265

攻武昌城受挫1268

痛歼出击之敌1270

攻破武昌城1271

无产阶级的牺牲者1272

铁军的由来1274

反对居功骄傲1274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276

以独立团干部为骨干组成的几支部队1280

保卫武汉之战1281

七十三团在上蔡东西洪桥战斗中1283

宁战死不屈服1285

参加南昌起义1286

附:周士第同志对《北伐先锋》中一些问题的说明1287

北伐大博杀1290

黄埔“四杰”1302

一、民族英杰恽代英1302

寻找救国之路1302

传播革命火种1307

广大青年的良师益友1309

“堂堂正正的战斗”向国民党右派斗争1312

点燃革命武装斗争的火炬1316

白色恐怖下的坚强斗士1318

决心走革命路1322

二、人间豪杰邓演达1322

深受爱戴的黄埔教官1333

全力以赴为北伐1339

热情支持农民运动1350

流亡国外为革命深入考察刻苦攻读1354

“第三党”与武装倒蒋1358

坚贞不屈殉难平荀1365

三、中共诤友张治中1370

“从流流中找出一条路”1370

“对苏联心向往之”1373

黄埔军校的“红色教官”1375

“收我疆土、扫荡凶残”1377

主持湘政“廉政勇勤”1381

参与军机 励精图治1384

“和平将军”1387

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1391

“从年初一做起!”1397

密友与诤友1400

四、难得的人才高语罕1405

最受学生欢迎的政治教官1405

卖文度日仍恋抗日1408

国民党名将1410

一、总教官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1410

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1410

“一战成名天下知”1413

龙潭血战七昼夜1420

“剿共”败将1423

西安事变 心怀鬼胎1426

屈辱卖国的《何梅协定》1434

中国战区最高受降指挥官1438

蒋家王朝殉葬人1442

二、军事教官陆军一级上将蒋鼎文1448

出生入死 报知遇之恩1448

“飞将军”喜结良缘1450

“剿共”干将 血染红都瑞金1453

西安被囚 忠心“救主”1457

兵败失宠 息隐家园1461

因祸得福,连升三级1464

三、战术教官陆军一级上将顾祝同1464

一妻二妾1466

一手制造“千古奇冤”1468

明争暗斗“种豆得瓜”1471

西昌遇险 仓皇逃遁1477

四、战术教官陆军二级上将刘峙1481

择主而事 屡立战功1481

血战龙潭 蒋军营中一“福将”1487

在新军阀大战中出力卖命1492

淮海战役一败涂地落发飘零“韬晦思过”1497

五、晚景凄凉的钱大均1505

参加护国运动从事倒袁活动1505

老同学汇聚黄埔1506

反共“有功”擢升上将军长1507

“我是钱主任,你们双方不要乱打枪”1509

钱大钧庭讯部属孙立人1510

六、“死了也不足惜”的黄埔总教官严重1514

老练沉稳 朴实正派1514

跃跃欲试 面陈方略1515

死后火葬 入土即可1516

七、战术教官陈继承1517

刁难打击共产党人1517

接任中央军校教育长1518

气得傅作义三请辞职1519

八、炮科教官陆军一级上将陈诚1520

入黄埔 屡立战功1520

追随校长 荣辱与共1525

苦心经营 飞黄腾达1531

苦心经营“土木系”1533

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1546

在抗日烽火中松沪抗战与南京撤退1557

武汉保卫战1568

首次湘北大捷1574

鄂西大捷1576

湖北施新政1578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1580

临危受命 无力“补天”1585

“柳暗花明”治理台湾1593

黄埔之花纷纷凋落1598

九、蒋介石政权的军事巨头汤恩伯1605

三渡东瀛遇才女1605

得宠遇升登高位1606

“四不和”溃败中原1607

拥兵辖地“中原王”1609

守备沪宁拒解放1611

十、扬威异域的英雄豪杰戴安澜1615

浴血抗战 功勋卓著1615

马革裹尸还1620

十一、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陆军中将宋希濂1628

也曾是个热血青年1628

投入蒋介石的怀抱1629

一生中最大的憾事1632

请缨抗日1635

镇压义军1636

沪宁御侮 会战武汉1637

挥戈远征1639

没于内战1640

续写新篇1643

十二、能文能武的贺衷寒1645

头角峥嵘 辞锋犀利1645

留学日、俄1646

《政工典范》和“军事统一化”1646

“我还没有死,就把我出卖了!”1648

反苏反共有功得到蒋介石提升1651

十三、返回大陆参观旅游的黄埔中将邓文仪1651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邓文仪来讲话”1652

策划“政治、文化剿共”1653

导演闹剧“徐州大捷”1654

十四、蒋介石的“太子”胡宗南1656

第一个跨入将军行列的人1656

“剿共”兵败 大病一场1660

西北王1662

身陷绝地 哭失三军1667

民族魂——抗日疆场群星灿烂1672

一、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1672

二、壮烈的松沪搏杀1700

三、燃烧的台儿庄1724

整军经武统一广西1733

护国军中的青年军官1733

率领第七军北伐1735

苦撑桂局伺机再起1737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739

四、浴血长江1751

第三卷 血雨腥风1781

辽沈战役1781

一、杜聿明概述辽沈战役1781

陈诚雄心勃勃到东北悄然离开1781

蒋介石、卫立煌间的矛盾1785

蒋介石亲自出马1789

蒋介石坚持反攻锦州之谜1793

廖耀湘全军覆没1799

沈阳解放1804

营、葫撤逃1805

黯然神伤离故都1807

二、杜聿明叙述国民党破坏和平进攻东北始末1809

“东北长官部”成立经过1809

美蒋勾结接收东北的阴谋策划1811

破坏和平进攻榆锦1815

明停暗打1822

接收沈阳前后1824

进犯本溪1828

四平街会战1831

进犯长春、永吉1834

蒋介石亲来送礼1836

东北停战以后1838

三、范汉杰谈锦州战役1840

锦州战役前的形势1840

冀热辽边区司令部成立后改为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的经过1840

锦州城防工事的设施和守军的防御部署1844

锦州守军全部被歼始末1845

四、陆军中将范汉杰从黄埔到政协常委1850

黄埔学生中最早升任师长的人1850

曾受朱德指挥的陆军中将1851

飞向内战前线1852

为求速死自报身份1853

走上新的人生道路1857

以身家性命担保革命干部1858

五、卢浚泉从国民党陆军中将到新中国政协委员1858

率九十三军参加内战1859

力促云南起义1862

卢浚泉讲述锦州国民党军被歼经过1862

六、桂协华讲述黄埔二将军被俘始末1868

战斗概述1868

总攻开始 筹谋逃命1869

过河弃械 南山走失1871

改装潜行 终于落网1872

七、廖耀湘纪实辽西战役1876

蒋介石曾决心撤退沈阳主力1876

卫立煌守沈待援与廖耀湘出营口之争1878

蒋介石出辽西与东北国民党将领的守沈阳和出营口的争执1879

蒋介石到沈阳强迫主力出辽西1882

侵占彰武 塔山久攻不克1884

进占新立屯后的打算1886

锦州被解放后的想法1887

进犯黑山受阻1890

决心向营口迅速撤退1891

辽西兵团被歼灭经过1893

八、杨焜补述辽西战役1899

蒋介石与廖耀湘在作战方针上的矛盾1899

最重要的情报,我可能忘记向廖报告了1901

部队组织系统被打乱,成了乌合之众1901

九、郑庭芨讲述辽西兵团的覆灭1903

一九四八年初的东北形势1903

卫立煌图守长、沈、锦三大城市1904

锦州告急,蒋介石到沈召开会议1905

辽西兵团的任务和行动1906

锦州解放,杜聿明到沈指挥1907

廖耀湘兵团全部被歼灭1908

十、陈时杰叙述新编第一军在辽西1911

辽中抢粮和备战1911

新民集中与作战准备1912

向彰武、新立屯进犯经过1914

前进目标变更经过1915

攻击黑山之战斗1916

胡家窝棚附近之混战1919

向沈阳撤退被歼经过1921

彻底干净全部被歼灭1922

战前动态1923

十一、胡锻夫谈第七十一军辽西作战和被歼经过1923

伤亡惨重1925

全军覆灭1927

十二、郭树人讲述新编第三军辽西被歼情况片断1929

卫立煌派我去新编第三军担任联络官1929

新编第三军溃逃就歼的一些情况1929

李定陆谈新编第三军黑山被歼记1931

十三、国民党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廖耀湘1933

效班超投笔从军 仰宗悫长风奋志1933

初试锋芒遭兵败 落荒而逃遇救星1934

东安整训练精兵 大战昆仑振军威1935

巧施计谋克敌顽 千里退军野人山1936

重整雄师待时机 缅北反攻建殊勋1938

积极反共赴关东 内战场上充打手1940

辽西兵败当俘虏 功德林中获新生1943

十四、侯镜如讲述第十七兵团援锦失败经过1949

锦州战役前夕华北、东北的形势1949

蒋介石亲自出马指挥援锦1950

援锦失败1952

蒋介石再到葫芦岛1955

蒋介石反攻锦州计划化为泡影1956

侯镜如生平1957

十五、林伟俦讲述塔山战役纪要1960

蒋介石亲自策划援锦1960

塔山英雄团挫败国民党海陆空军的进犯1961

蒋介石再到葫芦岛督战援锦1965

葫芦岛国民党军四易指挥官1966

葫芦岛国民党军星夜从海上南逃1968

十六、施有仁讲第五十四军在塔山作战经过1969

辽西会战前第五十四军部队的状况1969

锦西周边守备战的经过1970

塔山进攻战的经过1972

锦葫地区国民党军撤退经过1975

十七、惠德安侧记国民党军在葫芦岛作战概况1977

蒋介石“御驾亲征”1977

“千岁”罗奇锦西督战1979

两次上阵 均遭失败1981

杜聿明来葫芦岛收场1983

卫立煌逃抵锦西时的狼狈相1984

营、葫撤退时的二三事1985

潇湘风云1987

一、三湘四水源头滚滚汇入长江1987

颂公踏上军旅生涯1987

辅佐中山肇造民国1991

“反蒋是我一贯的主张”1996

“你叫什么名字?”“报告程长官,我叫毛润之。”2004

“老朋友多年不见,我准备登门拜访您,您却先来看我。”2009

二、毛泽东先礼后兵仁至义尽2013

潇湘微露光明2013

“小诸葛”跟毛泽东打起了“小算盘”2019

黄埔教官张轸起义推动程潜义举2028

大军压境,湘地军政一片惊慌2037

三、转向共产党2043

政治失意,颂公心灰意冷2043

重用黄埔生主政湖南,程潜忽左忽右2049

排除异已积聚实力,谋求自存待变2056

“共产党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2061

四、蒲湘风云中的砥柱陈明仁2067

马革裹尸,方显英雄本色2067

蒋介石带头高呼:“向陈明仁看齐!”2070

受训庐山,加入帮会2076

蒋介石气得直冒冷汗,连声说:“成何体统!”2078

“拿不下回龙山,我就死在山头上”2080

从四平到长沙2082

陈明仁的“见面礼”:蒋介石监视程潜的手令2085

五、合力策动风云转晴2089

突进前沿,深入程潜的决策圈2089

对症下药,解开颂公心结2097

双线推动,摸清陈明仁的真意2105

巧借“东风”,大造和平声势2111

六、二兄弟反战倡和2115

拉动孟潇关系网,走和平之路2115

“几十万军队为北伐为抗日而牺牲,现在仅余一颗爱国爱民的心!”2118

唐生智着手抓起义武装2140

传奇人物的特殊贡献2144

唐生明回长沙控制军统特务,督促陈明仁起义2161

章士钊给程潜转达毛泽东的诚意2166

白崇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2171

七、艰险周旋的长沙和平运动2171

白色恐怖突然笼罩长沙2176

白崇禧困兽犹斗企图毁掉长沙古城2186

八、义旗高悬潇湘新生2194

毛泽东的来函令程潜激动不已2194

陈明仁突然求见地下党2200

中共和谈代表和国民党政府代表都来到了长沙2203

毛泽东亲任和平活剧“总导演”2213

10多万群众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2217

尾声 续写新的历史2225

惊闻起义,白崇禧派出十多架飞机飞临长沙2225

从“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2227

程潜、陈明仁出席全国新政协会议,备受礼遇2231

淮海战役前国民党军的幻想2237

中原狂飙2237

一、杜聿明记述淮海战役始末2237

所谓“徐蚌会战计划”2241

以赴刑场之心情上战场2244

蒋介石改变决策,黄百韬被歼2245

蒋介石再变决策,黄维兵团被歼2252

蒋介石三变决策,全部垮台2255

二、陆军中将黄埔生杜聿明2268

于右任鼎力推荐入黄埔安危重天下博大圣心2268

平步青云,浴血战日寇2270

毙中村正雄四千众 昆仑关显英豪2272

艰难岁月露英雄本色2274

解决“云南王”2275

人心向背 兵败辽沈2277

被俘淮海 举枪自戕2280

学生对不起老师2282

共产党待我不薄2284

三、黄维撰写第十二兵团被歼纪要2287

第十二兵团的编成和企图2287

第十二兵团赴援徐州和被歼记要2288

陆军中将黄埔生黄维(1904-1989)2293

陆军上将黄埔生胡琏(1907-1977)2300

四、少将参谋长梁岱讲述第十四军被歼经过2307

驰援徐州前的第十四军2307

走向死亡的进军2308

第十四军的覆灭2309

五、杨伯涛军长叙述第十八军从进攻到被歼2313

确山出发,一团慌乱2313

沙河遭遇地方武装的阻击2314

涡河渡河战2314

决而未行的蒙城作战计划2315

浍河渡河战2317

迟疑不决的南坪集转移计划2318

合围势成,插翅难逃2319

廖运周起义2320

“敞着走”和“滚着走”2321

所谓双堆集周边战的“蹂躏战术”2321

大举增援,徒成画饼2322

胡琏出马,一再见蒋介石2323

黄子华投降2324

穷凶极恶的“放毒计划”2325

蒋介石的催命符——亲笔信和嘉慰令2326

临死涕泣的熊绶春2326

双堆集阵地的瓦解2327

黄维的突围计划2328

六、张文心讲述第八十五军的覆灭2331

一、在东进途中2331

被歼经过2332

七、吴绍周说第八十五军的分化与瓦解2335

第八十五军编入第十二兵团的过程2335

盲目进军2335

第八十五军的掩护战斗2336

廖运周阵前起义2337

从包围圈里挣扎到突围被俘2338

八、覃道善叙述第十军由进攻到被围就歼2339

进攻中被包围2339

官兵无斗志,缴枪就俘2341

九、李汉萍叙述邱清泉第二兵团覆没记2343

陆军上将黄埔生邱清泉身中六弹而亡2343

赌咒也救不了命2345

想逃也逃不掉2346

满腹牢骚,一腔“泄气”2348

弥天大谎的“潘塘镇大捷”2351

垂死挣扎 全军覆没2354

李清叙述第七十二军投降经过2361

十、第五军代理军长郭吉谦之我见2363

装备、兵力2363

愚弄官兵的宣誓 假造徐西大捷2364

援救黄百韬兵团经过2365

第四十五师在襄山庙被围2366

绝望的挣扎2368

彻底被歼2370

十一、邱维达叙说第七十四军的再次被歼2372

调进战区2372

顾祝同在徐州召集军事会议概要2374

徐州会议后第七十四军的任务与行动2376

潘塘镇地区战斗2377

徐州撤退2380

第七十四军在永城东北的挣扎2382

第二次被歼2386

十二、于一凡写第十二军就歼记实2389

掩护徐州飞机场2389

向四堡窜犯2389

败逃不成被包围 部队起义受监视2390

郭营垂死挣扎逃跑成泡影2391

邱清泉的最后命令2392

十三、第七十军军长邓军林如是说2393

徐州会议前后2393

东打不逞,谎报战功2394

南攻被阻、西突被歼2397

如此“徐州大捷”2407

十四、龚时英叙述第三十二师被歼记2407

打开缺口突出去2408

走投无路去献诡计2409

十五、魏煜焜谈第十六兵团就歼记2411

十六兵团司令官黄埔生孙元良2411

第十六兵团的概况2413

第十六兵团被歼前后2414

第十六兵团残部彻底被歼2416

十六、熊顺义讲述孙元良兵团被歼经过2418

忽然北调,守备徐州2418

妄想南北夹攻,打通津浦交通2423

放弃徐州,陷入重围2425

收容残部,垂死挣扎2429

陈仕俊讲第十六兵团参加淮海战役经过2432

孙元良逃经信阳的情况2435

十七、胡临聪讲述第四十一军攻击受挫与突围瓦解状况2436

参加战役前的情况2436

第四十一军中途被袭2437

抢夺女娲山,掩护飞机场2437

策应黄维兵团向南进攻2438

败逃中途,自投罗网2439

垂死挣扎,终被歼灭2440

第一二四师的挣扎和溃灭2441

十八、周开成谈淮海战役中的第八军2446

战前概况2446

顾祝同来徐是国民党军败亡的催命符2446

救黄未遂兵力受损2447

自欺欺人的慰劳2449

撤离徐州自投罗网2450

调整部署垂死挣扎2451

杜聿明决心顽抗到底2452

杜聿明、董明德的放毒阴谋2453

乞求神灵,全军被歼2453

十九、袁剑飞谈李弥兵团被歼记2455

陆军中将黄埔生李弥2455

徐东作战2459

徐西窜逃2463

青龙集被歼2467

陈官庄就歼2468

周藩概述掩护李弥化装潜逃2469

长春起义2473

一、疲惫之师2473

六十军奉调入东北,蒋介石一箭双雕2473

除心腹大患,蒋介石向六十军老祖宗开刀2478

卢汉忍气吞声,有苦难言2480

二、蒋介石培育的苦将2482

昔日虎将郑洞国2482

杜聿明拉郑洞国入东北2484

“公”情私谊,郑洞国惶惶然赴内战战场2486

三、初闻惊雷2490

蒋介石整治杂牌军,曾泽生似连降八级2490

杜聿明让孙立人给涮了2492

火线倒戈,潘朔端反蒋起义2493

蒋介石派人安抚“杂牌”军2496

六十军屡战屡败,曾泽生难讨公道,夹缝中求生存2498

海龙惨败,陇耀惊魂难定2500

四、转化六十军弃暗投明2504

运筹帷幄,中共上层谋攻滇军2504

滇军中的中共秘密组织2507

共产党员要掌握国民党的兵权2508

深入虎穴,刘浩三见卢浚泉2509

策反陇耀,刘浩单刀赴会2510

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2518

蒋介石如履薄冰,频频换将2518

守长春,是对,是错?是吉,是凶?2521

蒋介石送爱将入“虎口”2526

六、死亡陷阱 苦海无涯2529

长春孤岛,郑洞国垒卵布防2529

不可逆转的局势2533

两军对垒黄埔同窗相逢2535

“城外之城”困死“陆上孤岛”2557

无望的血路突围2559

经济封锁卡住了长春守军的脖子2560

前沿阵地上的“联欢”2565

屡受欺凌,曾泽生寒心彻骨2568

七、曾泽生痛定思痛幡然醒悟2572

危机四伏,六十军深陷绝境2572

深夜,军部谋划正义之举2576

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2578

曾、白、陇三首再次聚义2580

曾泽生大骂校长是个大骗子2583

八、风云巨变2585

突围再遭失败2585

郑洞国拒绝使用毒气弹2586

蒋介石又开空头支票2589

密使穿着便衣悄悄出城2590

肖劲光当机立断2592

九、黎明前的怒吼2594

起义在即,郑洞国突然召见曾泽生2594

突围,一个未完成的神话2597

周恩来说:“郑洞国是个好将才”2599

“起义!”到会军官齐声高呼2600

把障碍一个个搬掉2604

十、山穷水尽2609

郑洞国一夜未合眼2609

不流血的较量2612

赤胆真诚,曾泽生向刘浩赠送手枪2614

浑水与清水2615

“城内城外两重天啊!”2617

辱谏,史说敦请郑洞国放下武器2620

耻辱与荣耀2626

顽石开花2630

附录一 黄埔军校一至四期教职员名录2636

附录二 黄埔学生一至四期名录26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