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094773.jpg)
- 高建良,贺建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0650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射频-无线电信号-信号识别-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传输线理论1
1.1 认识传输线2
1.1.1 长线的含义2
1.1.2 传输线的构成2
1.1.3 传输线举例3
1.2 传输线等效电路表示法4
1.3 传输线方程及传输线特征参数5
1.3.1 一般传输线方程——基尔霍夫定律表示式5
1.3.2 特性阻抗7
1.3.3 传播常数8
1.4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8
1.5 本章小结9
思考与练习10
第2章 谐振电路11
2.1 串联谐振电路12
2.1.1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12
2.1.2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13
2.1.3 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和通频带16
2.1.4 串联谐振电路的有载品质因数17
2.1.5 串联谐振电路在RFID 中的应用18
2.2 并联谐振电路18
2.2.1 并联谐振电路的组成18
2.2.2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19
2.2.3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特性19
2.2.4 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和通频带20
2.2.5 并联谐振电路的有载品质因数21
2.2.6 并联谐振电路在RFID中的应用21
2.3 传输线谐振电路概述23
2.4 本章小结23
思考与练习25
第3章 天线基础27
3.1 天线概述28
3.1.1 天线的定义28
3.1.2 天线的分类28
3.2 基本振子的辐射29
3.2.1 电基本振子的辐射29
3.2.2 磁基本振子的辐射31
3.3 天线的电参数31
3.3.1 天线的效率31
3.3.2 输入阻抗32
3.3.3 频带宽度32
3.3.4 方向图33
3.3.5 天线的增益34
3.3.6 极化特性34
3.4 RFID系统常用天线35
3.4.1 对称振子天线35
3.4.2 引向天线36
3.4.3 微带天线37
3.5 不同频段的RFID天线技术38
3.5.1 低频和高频RFID天线技术38
3.5.2 微波RFID天线技术39
3.6 本章小结40
思考与练习41
第4章 物联网RFID系统概论43
4.1 自动识别技术简介44
4.1.1 条形码44
4.1.2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45
4.1.3 射频识别(RFID)46
4.2 射频识别系统组成47
4.2.1 读写器(Reader)48
4.2.2 电子标签(Tag)48
4.2.3 上层管理系统48
4.3 RFID系统的分类48
4.3.1 按照工作方式进行分类49
4.3.2 按照电子标签的数据量进行分类49
4.3.3 按照读取信息手段进行分类50
4.4 RFID系统使用的频率50
4.4.1 低频50
4.4.2 高频51
4.4.3 超高频51
4.4.4 微波52
4.5 本章小结52
思考与练习53
第5章 电子标签55
5.1 智能卡与电子标签56
5.1.1 磁卡56
5.1.2 IC卡57
5.1.3 电子标签58
5.2 电子标签的类别59
5.2.1 工作方式类别59
5.2.2 可读写性类别60
5.2.3 工作频率类别61
5.3 电子标签的组成结构62
5.3.1 电子标签的天线62
5.3.2 电子标签的芯片65
5.4 电子标签的封装68
5.4.1 电子标签的封装加工68
5.4.2 电子标签的封装形式69
5.5 一种典型的电子标签(S50卡)71
5.5.1 内部结构与工作过程71
5.5.2 存储器组织与访问控制72
5.6 RFID电子标签的问题及趋势75
5.6.1 RFID电子标签存在的问题75
5.6.2 RFID电子标签的发展趋势76
5.7 本章小结77
思考与练习77
第6章 RFID读写器79
6.1 读写器的基本原理80
6.1.1 读写器的基本功能80
6.1.2 读写器的工作过程81
6.2 读写器的基本构成82
6.2.1 射频模块83
6.2.2 逻辑控制模块83
6.2.3 天线模块84
6.3 读写器的结构形式85
6.3.1 固定式读写器85
6.3.2 便携式读写器86
6.4 读写器管理技术87
6.4.1 读写器管理协议87
6.4.2 多读写器组网技术89
6.4.3 读写器发展趋势89
6.5 本章小结90
思考与练习90
第7章 编码与调制91
7.1 RFID系统的通信过程92
7.2 RFID信源编码方法94
7.3 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97
7.3.1 差错控制编码的相关概念97
7.3.2 常用的差错控制编码99
7.4 RFID系统调制方法103
7.4.1 振幅键控104
7.4.2 频移键控105
7.4.3 相移键控106
7.4.4 副载波调制107
7.5 RFID系统的耦合方式与调制109
7.5.1 电感耦合与负载调制109
7.5.2 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与调制112
7.6 本章小结113
思考与练习114
第8章 RFI D防碰撞技术115
8.1 RFID系统中的碰撞与防碰撞116
8.1.1 RFID系统中的碰撞116
8.1.2 RFID系统中防碰撞算法分类117
8.2 ALOHA算法119
8.2.1 纯ALOHA算法120
8.2.2 时隙ALOHA算法121
8.2.3 帧时隙ALOHA算法121
8.2.4 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122
8.3 二进制树型搜索算法123
8.3.1 二进制树型搜索123
8.3.2 动态二进制树型搜索128
8.3.3 基于随机数和时隙的二进制树搜索130
8.4 本章小结131
思考与练习132
第9章 RFID系统的安全133
9.1 RFID系统面临的安全攻击134
9.2 RFID系统安全解决方案135
9.2.1 物理方法135
9.2.2 逻辑方法136
9.3 智能卡的安全问题139
9.3.1 影响智能卡安全的基本问题139
9.3.2 物理安全139
9.3.3 逻辑安全140
9.4 本章小结143
思考与练习143
第10章 物联网RFID标准145
10.1 RFID标准概述146
10.1.1 RFID国际标准化机构146
10.1.2 RFID标准体系147
10.1.3 RFID标准多元化的原因149
10.2 ISO/IEC的相关标准150
10.2.1 ISO/IEC的标准体系150
10.2.2 非接触式IC卡国际标准(ISO/IEC 14443)150
10.2.3 空中接口通信协议标准(ISO/IEC 18000)155
10.3 EPC的相关标准158
10.3.1 EPCglobal的RFID标准体系158
10.3.2 EPCglobal与ISO/IEC RFID标准之间的关系161
10.4 本章小结162
思考与练习162
第11章 物联网的典型架构——EPC系统163
11.1 RFID系统应用类型164
11.1.1 开放式RFID应用系统164
11.1.2 非开放式RFID应用系统165
11.1.3 基于EPC的开放式RFID应用系统165
11.2 EPC系统的组成165
11.2.1 EPC系统与物联网165
11.2.2 EPC系统构成166
11.2.3 EPC系统的特点168
11.3 EPC编码体系168
11.3.1 EPC编码原则168
11.3.2 EPC编码的结构169
11.3.3 EPC编码的类型171
11.4 EPC信息网络系统173
11.4.1 Savant中间件173
11.4.2 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174
11.4.3 EPC信息服务177
11.5 本章小结178
思考与练习178
第12章 RFID的应用实例181
12.1 RFID在防伪领域的应用182
12.1.1 RFID在票券防伪中的应用182
12.1.2 RFID在贵重商品防伪中的应用184
12.2 RFID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187
12.2.1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187
12.2.2 RFID在矿井安全中的应用188
12.2.3 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189
12.3 RFID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191
12.3.1 RFID在医疗卫生行业中的应用概述191
12.3.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医护系统192
12.4 RFID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194
12.4.1 基于RFID技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194
12.4.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公交系统196
12.5 本章小结198
思考与练习198
参考文献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