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比较诗学的语言阐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范方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1942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52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比较诗学-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比较诗学的语言阐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 论 中西诗学对话的危机:走向诗学的语言阐释之途1
一、中西诗学对话的缘起1
二、中西诗学对话的危机7
三、走向语言阐释之途13
上编:中西诗学话语的分野21
第一章 中西诗学的基本观念与核心范畴21
第一节从《文心雕龙》的“言志抒情”看中国传统诗学的“诗言志”说21
第二节从《诗学》的“诗即摹仿”看西方传统诗学的“摹仿说”35
第三节从《文心雕龙》的主要文论范畴看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基本特征48
第四节从《诗学》的主要文论范畴看西方传统诗学范畴的基本特征65
第二章 中西诗学的体系架构与话语言说82
第一节《文心雕龙》的诗学体系架构82
第二节《诗学》的文学理论体系架构101
第三节《文心雕龙》的语言观及话语言说113
第四节 亚里斯多德的语言观及《诗学》的话语言说129
第三章 中西诗学的理论指归与意义生成145
第一节“原道”:《文心雕龙》的理论指归145
第二节“原理”:亚里斯多德《诗学》的理论指归158
第三节“徵圣”与“宗经”:《文心雕龙》的意义生成172
第四节 科学证明:亚里斯多德《诗学》的意义生成183
中编:中西诗学话语的融合199
第四章 中西诗学话语的历史性交汇199
第一节 近现代之交的中国诗学转型与王国维的学术使命199
第二节 王国维对诗学话语的关注与中西“化合”说的提出211
第三节《〈红楼梦〉评论》:引入西方诗学研究范式的尝试220
第四节由“欧穆亚”、“古雅”看王国维对中西诗学话语的“化合”232
第五节从《人间词话》看王国维对中西诗学话语的“化合”243
第五章 中西诗学话语的融合(上)255
第一节 话语的诱惑:从《无言之美》、《诗的无限》看朱光潜诗学研究的起点255
第二节 作为融汇中西诗学话语先驱的王国维与朱光潜261
第三节 朱光潜对于中西诗学话语的认知及对中国现代诗学话语的提倡268
第四节“阐发”的范例:从《文艺心理学》看朱光潜对中国现代诗学话语的再造(上)277
第五节“比较”的结晶:从《诗论》看朱光潜对中国现代诗学话语的再造(下)288
第六章 中西诗学话语的融合(下)307
第一节 从钱锺书对王国维的评价看钱氏诗学研究的切入点307
第二节 从对莱辛《拉奥孔》的“论”和“读”看钱锺书与朱光潜对于诗学研究话语的不同取舍314
第三节“以故为新”之一:《谈艺录》及其对传统诗话的改造326
第四节“以故为新”之二:《宋诗选注》的现代意义335
第五节“以故为新”之三:《管锥编》对于传统读书札记的“破体”和对中西诗学话语的反思347
下编:中西诗学话语的转换361
第七章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361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论的“失语”与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提出36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方法论根基379
第三节 范畴的转换: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起点385
第四节 观点的转换: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中点396
第五节 体系的转换: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终点408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420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及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问题的提出42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方法论原则43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的契合与融通440
第四节 中国现代文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的吸纳与调适448
第五节 中国当代文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应对和深化459
第九章 西方文论的异质性和中国化转换471
第一节 西方文论的异质性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两次转型471
第二节 西方化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策略还是无奈?482
第三节 中西文论的同质同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国式解构502
第四节 中西文论的异质同构:西方中心主义的中国式建构518
第五节 在比较和对话中推进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转换534
结 语 二十一世纪中西诗学的“复调”对话和“杂语”共生540
论文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544
后记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