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0112561.jpg)
- 施春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9203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汉语-句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关于动结式及其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4
0.1.1述补结构和动结式4
0.1.2关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6
0.1.3关于动结式的配位方式9
0.1.4动结式和动词在句法功能上的异同11
0.2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
0.2.1对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其配价的研究16
0.2.2对动结式的语义结构及其语义成分提升条件的研究19
0.2.3对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及相关句式之间的关系的研究21
0.2.4对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研究24
0.2.5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的研究27
0.3研究内容及语料来源29
第一章 动结式的语义关系31
1.0引言31
1.1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32
1.1.1致使结构所代表的事件情景及其语义关系32
1.1.2典型动结式所表达的语义关系37
1.1.3动结式的语义结构类型40
1.2致役类动结式的语义关系44
1.2.1致使事件的语义要素及动结式的指称关系44
1.2.2致使关系的基本类型52
1.2.3底层施受关系和高层致役关系59
1.3能够进入动结式的动词类型62
1.3.1义项的划分与动词的论元结构62
1.3.2动词性成分的情状特征与动词的分类64
1.3.3能够进入动结式的谓词66
1.4本章小结72
第二章 动结式的论元结构整合类型及其配价层级75
2.0引言75
2.1动结式的语义关系对动结式配位方式的影响78
2.1.1动结式的论元突显关系78
2.1.2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界限原则80
2.1.3界限原则的认知基础86
2.2动词的配价问题和动结式可能的整合形式87
2.2.1关于动词的配价88
2.2.2动结式的可能整合形式89
2.3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类型92
2.3.1一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1+R1)93
2.3.2二价述语动词+一价补语动词(V2+R1)95
2.3.3二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2+R2)98
2.3.4三价述语动词+补语动词(V3+R)101
2.3.5一价述语动词+二价补语动词(V1+R2)102
2.3.6指动式103
2.3.7有外在致使关系的动结式的论元整合105
2.3.8动结式类型一览表106
2.4动结式论元结构整合的基本方式108
2.5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111
2.5.1关于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两种思路111
2.5.2目前动结式配价分析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歧所在113
2.5.3动结式配价分析的层级性120
2.5.4关于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128
2.5.5同形动结式的歧价现象130
2.6界限原则的拓展性运用133
2.6.1几种常见的组合式动补结构的论元整合过程135
2.6.2个案分析:对“小李追得老王直喘气”的语义解释138
2.7对几类“例外”现象的说明143
2.7.1关于“喝醉”和“吃饱”143
2.7.2关于含双音节补语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146
2.7.3关于结果补语表偏离义的动结式的及物性问题149
2.7.4关于例外的说明150
2.8本章小结151
第三章 动结式致事的语义性质及其句法表现153
3.0引言153
3.1致事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层级系统155
3.1.1当前学界对动结式致事类型的分析155
3.1.2从动结式致事提升的语义基础看致事的层级系统157
3.2致事的原型特征与致事提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166
3.2.1致事的原型特征166
3.2.2从致事提升的语义约束看致事提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169
3.3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句法表现173
3.3.1致事的事件性及其实体化表达173
3.3.2相关致使结构致事的事件性问题178
3.3.3对“反转使役结构”的重新分析179
3.4本章小结182
第四章 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及其句法配置185
4.0引言185
4.1汉语句式的标记度186
4.1.1基础句式、测试框架和主要句式186
4.1.2施受句和“把/被”字句的标记度188
4.1.3施事话题句、受事话题句、受事主语句、施事主语句的标记度196
4.2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201
4.2.1无标记提升和有标记提升及基础句式的构成201
4.2.2关于自由式与依存式的问题204
4.2.3对由动结式构成的基础句式的再讨论208
4.3由自由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211
4.3.1由一元一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12
4.3.2由二元二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13
4.3.3由三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17
4.4由依存动结式构成的相关句式的派生过程219
4.4.1由一元多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19
4.4.2由二元三系动结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25
4.4.3由指动式构成的句式之间的派生关系231
4.4.4关于“挖浅了”之类的句式的派生过程234
4.5关于“把/被”字句和动词拷贝式的分布236
4.6本章小结241
第五章 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245
5.0引言245
5.1动结式分类的标准及其类型248
5.1.1分类的标准249
5.1.2指动式和指名式、偏离式和非偏离式249
5.1.3依存式和自由式251
5.2关于动词句法性质的讨论254
5.2.1从论元结构看动词分类254
5.2.2对作格动词的说明260
5.2.3对汉语不及物动词的进一步考察262
5.3不同类型动结式的句法性质266
5.3.1自由式的句法性质266
5.3.2依存式的句法性质269
5.4关于“V+累”类动结式的进一步讨论275
5.4.1问题的提出275
5.4.2对“V+累”的句法分析和语义解释280
5.5论旨阶层和使役阶层的再分析290
5.6动结式的论旨角色指派问题293
5.6.1复合词、复杂谓词、句法派生词294
5.6.2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整合问题296
5.6.3动结式论旨角色的指派过程298
5.7本章小结300
第六章 动结式形成过程中配位方式的演变303
6.0引言303
6.1基础句式的句法配置问题305
6.2动结式产生初期论元结构的整合问题307
6.2.1由B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307
6.2.2由其他三式发展而来的动词连用式的句法构造过程315
6.3不同类型的动结式的形成过程317
6.3.1几种主要的动结式类型318
6.3.2关于动结式产生原因的探讨321
6.3.3典型的“隔开式”与一般动结式的关系323
6.3.4非典型的“隔开式”与动结式的关系331
6.3.5关于指动类动结式341
6.4对补语动词句法功能的进一步思考344
6.5关于动结式的语法化问题347
6.6本章小结350
结语353
参考文献361
术语索引379
作者主要著述目录391
后记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