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诉讼法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诉讼法哲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4/30112510.jpg)
- 陈浩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819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诉讼法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刑事诉讼法哲学3
第一章 刑事诉讼形而上学论3
第一节 追问刑事诉讼法的本原3
第二节 形而上学缺失的诉讼困惑10
第三节 立法理性的缺陷与司法理性的补充15
第四节 从诉讼责任到诉讼责任心22
第二章 刑事诉讼纳什均衡论28
第一节 概念与出发点28
第二节 刑事诉讼配合与制约的纳什均衡29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纳什均衡37
第四节 刑事裁判的纳什均衡41
第五节 结论46
第三章 刑事诉讼博弈论47
第一节 现实中诉讼博弈的若干具体类型47
第二节 当前刑事司法活动中的诚信危机54
第三节 探寻诉讼博弈现象的内外根源56
第四节 消解诉讼博弈的制度化之路58
第四章 刑事诉讼遵循先例论65
第一节 遵循先例凸显了强烈的权力制约精神65
第二节 遵循先例蕴涵可贵的法治价值69
第三节 遵循先例体现深刻的法治智慧73
第四节 借鉴遵循先例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77
第五章 刑事诉讼无罪推定价值论81
第一节 无罪推定在诉讼上的功用价值81
第二节 无罪推定在诉讼上的内在价值85
第三节 无罪推定价值观念在诉讼上的独特功能87
第四节 无罪推定诉讼价值的时代拓展90
第六章 刑事诉讼“以人为本”终极价值论第一节 “以人为本”终极价值观是刑事诉讼的灵魂92
第二节 “以人为本”终极价值观与立法的官本位意识98
第三节 “以人为本”终极价值观与司法的偏向110
第四节 克服严格执法中二律背反的黑格尔方式119
第七章 刑事诉讼自然环境主体论123
第一节 将自然环境纳入刑事诉讼主体范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123
第二节 自然环境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带来的原则冲突129
第三节 关于原则冲突的法哲学思考与理论探索138
第四节 增添绿色:发掘刑事诉讼法新的价值底蕴141
第八章 刑事诉讼规范与创新论147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的规范与创新147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体系的规范与创新154
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方式的规范与创新157
第四节 司法创新的和谐深蕴及对理论创新的积极推进159
下篇 刑事证据法哲学169
第九章 刑事证明目的论169
第一节 刑事证明与逻辑证明169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与证明目的177
第三节 各诉讼阶段(时间角度)的证明目的180
第四节 证明目的与证明手段184
第十章 刑事证据一分为三论190
第一节 刑事证据分类的一分为三19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种类的一分为三194
第三节 刑事证明的一分为三197
第四节 中国刑事证据立法的一分为三201
第十一章 刑事证据证明自由论206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思维自由206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活动自由210
第三节 证明自由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灵魂213
第四节 证明自由是建立司法诚信体系的重要内容214
第五节 实现证明自由的法律环境216
第十二章 刑事证据法学与唯物论21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是刑事证据客观性的科学指南218
第二节 刑事证据作为客观物质的具体形态220
第三节 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的界定与辨析224
第四节 充分发挥诉讼主体的主体性228
第十三章 刑事证据认识论232
第一节 科学实践观是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232
第二节 依靠证据认识案件客观真实的发展过程238
第三节 遵循诉讼原则和证据规则是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本保证244
第十四章 刑事证据辩证论248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对立与统一248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相关性251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必然性、偶然性、应然性与自由254
第四节 刑事证据与案件本质的双重性258
第十五章 刑事证据制度“以证求实”论261
第一节 阐述历史上证据制度的定名与主题261
第二节 对“以证求实”证据制度名称的具体阐释266
第三节 “以证求实”的三个重要环节268
第四节 要重视对“求”的主体的研究269
第十六章 刑事证明程度论271
第一节 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必须充分271
第二节 衡量案件证据是否充分的基本尺度275
第三节 通过证明再现案件事实的真实程度278
第十七章 刑事间接证据辩证本性论281
第一节 划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根据281
第二节 间接证据的证明作用285
第三节 间接证据的辩证本性286
第四节 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揭示间接证据的辩证本性289
第十八章 刑事证据系统论294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整体性294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有序性297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最优化301
第十九章 刑事证明系统工程论303
第一节 刑事证明是个复杂的大系统303
第二节 整体性原理307
第三节 相关性原理309
第四节 有序性原理311
第五节 反馈原理314
第六节 最优化原理、最优化分析与综合评价318
第七节 总体规划及模型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