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理论与实践
  • 刘宏奎,李云龙著 著
  • 出版社: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16630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93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居住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控制-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基础理论3

第1章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不容忽视3

1.1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发展如影随形3

1.2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4

1.3 大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后果5

1.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不容忽视6

1.4.1 短期突发性灾害的案例7

1.4.2 长期缓慢危害的案例8

第2章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因素分析10

2.1 灾害及其发生的原因10

2.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灾害的分类10

2.2.1 “建筑物关联症”(Building-Related Illness,BRI)10

2.2.2 “病态建筑综合征”(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11

2.2.3 “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MCS)11

2.3 室内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2

2.3.1 甲醛12

2.3.2 氡(Radon,Rn)13

2.3.3 苯及苯系物15

2.3.4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16

2.3.5 氨21

2.3.6 家用燃气22

2.3.7 可吸入颗粒23

2.3.8 石棉23

2.3.9 铅及其他重金属24

2.3.10 臭氧25

2.3.11 氯代烃25

2.3.12 微生物26

2.3.13 噪声26

2.3.14 光污染28

2.3.15 电磁辐射污染29

2.4 影响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因素分析34

2.4.1 室外环境因素对室内环境的影响34

2.4.2 室内环境中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34

2.4.3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35

第3章 工程环境中的抽样与能力检验和定量风险评估技术41

3.1 工程环境数据全国普查和抽样的检验方法41

3.1.1 接收概率与OC曲线41

3.1.2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42

3.1.3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44

3.1.4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46

3.1.5 计数序贯抽样检验简介54

3.2 工程环境试验的过程能力检验方法55

3.2.1 双侧规范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55

3.2.2 单侧规范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56

3.2.3 有偏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CpK的计算57

3.2.4 Cp和CpK的比较与说明57

3.2.5 过程能力指数Cp、偏离度K和不合格率P之间的关系58

3.3 工程环境试验中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HRA)58

3.3.1 HRA的发展简述和问题58

3.3.2 人员失误率预测技术(THERP)60

3.3.3 人误评估与减少技术(HEART)61

3.3.4 人的认识可靠性模型(HCR)分析技术62

3.3.5 人因事件分析模式(THERP+HCR)62

3.3.6 工程环境试验中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中HRA具体分析过程64

3.4 建筑工程环境中的定量风险评估技术66

3.4.1 风险的表征方法和风险矩阵66

3.4.2 建筑环境工程中风险可接受准则的设计方法67

3.4.3 定量风险评估技术68

3.4.4 风险等级70

3.4.5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与计算71

第4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关键模型建立和求解76

4.1 环境要素的典型特点与环境系统的特性76

4.1.1 环境要素的特点76

4.1.2 环境系统的特性77

4.1.3 室内环境的数学模型78

4.1.4 环境系统中的数学模型80

4.1.5 灰色系统建模法和概率统计、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的比对分析82

4.2 室内环境中污染物在空气中的运动特征84

4.3 室内环境质量三维基本模型建立和解析解87

4.3.1 零维模型87

4.3.2 三维模型88

4.3.3 基本模型的解析解89

4.4 室内环境中有风与无风瞬时点源的解93

4.4.1 瞬时点源的解93

4.4.2 有风条件下连续点源的解95

4.5 室内楼面、地面和墙面的污染扩散模型96

4.6 室内装饰线材、管材、可燃气体管道的污染扩散模型97

4.7 整体套房的污染扩散模型98

第5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的风险评估技术100

5.1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小孔径泄漏模型100

5.2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泄漏扩散计算101

5.3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爆炸计算模型102

5.4 室内环境中可燃气爆炸冲击波作用时间和爆炸地震波计算与评估104

5.5 室内环境中爆炸气体毁伤准则与评估方法106

5.5.1 热辐射伤害准则(人体伤害准则)106

5.5.2 冲击波毁伤准则(建筑物毁坏准则)107

5.6 实际工程计算110

5.6.1 天然气的泄漏110

5.6.2 天然气泄漏的扩散范围的计算112

5.6.3 天然气-空气预混云团的火灾及其危害评估114

5.6.4 天然气-空气预混云团的爆轰及其破坏作用评估116

5.6.5 天然气稳态燃烧的危害评估118

5.6.6 危害评估结论119

第6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电离辐射灾害计算体系120

6.1 室内环境中电离辐射特征和计算体系的基本规定120

6.1.1 电离辐射、内照射和外照射、建筑材料、建筑主体材料和装修材料120

6.1.2 天然长寿命放射性核素的基础特征122

6.1.3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照射指数123

6.1.4 计算的基本规定123

6.2 室内环境中电离辐射的计算体系125

6.2.1 基础回填土的照射计算和氡的防控设计125

6.2.2 主体建筑材料和主体结构的计算130

6.2.3 装饰装修材料的计算130

6.2.4 建筑物室内照射的设计计算132

6.3 室内环境中照射指数和氡浓度的关系与计算136

6.3.1 统计模型的建立和本构模型的关系136

6.3.2 氡设计水平的浓度计算138

第7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电磁辐射防护体系139

7.1 电磁辐射的来源139

7.2 电磁辐射的危害141

7.2.1 电磁干扰141

7.2.2 对人体的危害142

7.2.3 信息泄漏145

7.3 消除电磁污染的途径145

7.3.1 电磁屏蔽技术145

7.3.2 接地技术146

7.3.3 电磁波吸收防护146

7.3.4 线路滤波146

7.3.5 远距离作业146

7.3.6 个体防护147

7.3.7 其他防护措施147

7.3.8 电磁波吸收材料147

7.4 电磁防护吸收材料149

7.4.1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149

7.4.2 吸波材料分类150

7.4.3 建筑吸波材料及其开发利用前景156

7.5 建筑室内电磁辐射防护对策158

7.5.1 广播、电视发射台的电磁辐射的防护159

7.5.2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电磁辐射的防护159

7.5.3 建筑室内电磁屏蔽技术161

7.5.4 无线局域网干扰的防护166

7.5.5 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167

7.6 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170

7.6.1 电磁辐射防护服装170

7.6.2 电磁辐射防护卡171

7.6.3 电磁辐射防护眼镜172

7.6.4 电磁辐射防护窗帘172

7.6.5 电磁辐射防护食品173

7.7 其他电磁辐射的防护174

下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减灾防灾实践179

第8章 在线监测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179

8.1 国内外技术水平及现状179

8.1.1 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180

8.1.2 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183

8.1.3 本项目研制的在线组合环境测试舱概述184

8.2 测试舱系统组成185

8.3 舱体187

8.4 循环风系统187

8.5 洁净空气处理系统189

8.6 空气交换系统190

8.7 控温控湿系统190

8.8 污染物采样系统191

8.8.1 标准化学采样系统191

8.8.2 传感器采样系统192

8.9 电器硬件系统192

8.9.1 现场总线构成194

8.9.2 温、湿度采集单元模块195

8.9.3 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196

8.9.4 污染物采集单元197

8.10 软件系统198

8.10.1 监控功能单元198

8.10.2 调节控制功能单元199

8.10.3 污染物监测单元200

8.10.4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201

8.10.5 软件记录及报告系统201

8.10.6 建筑物中甲醛释放量模型软件系统202

8.10.7 网络监控及数据备份功能202

8.11 其他系统202

8.11.1 组合舱与独立单舱结构202

8.11.2 组合舱与独立单舱结构控制系统205

8.11.3 仪表控制系统209

8.11.4 控制软件系统209

8.12 在线监测组合式环境测试舱操作规程和自校规程224

8.12.1 在线监测组合式环境测试舱操作规程224

8.12.2 在线监测组合式环境测试舱自校规程232

第9章 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仪器234

9.1 概述234

9.2 仪器特点235

9.3 使用环境235

9.4 主要技术指标235

9.5 硬件组成236

9.6 软件系统236

9.6.1 软件安装236

9.6.2 软件的运行239

9.6.3 仪器的刻度242

9.6.4 建立标准库247

第10章 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测试舱261

10.1 甲醛及测试方法概述261

10.1.1 甲醛概述261

10.1.2 甲醛的应用261

10.1.3 木制品及装饰人造板挥发的甲醛是室内甲醛的主要散发源262

10.1.4 穿孔法及干燥法测定甲醛含量概述262

10.2 测试舱甲醛释放量测试标准条件及方法262

10.2.1 测试舱甲醛释放量测试标准条件262

10.2.2 标准化学方法获取测试舱法中试件甲醛释放量263

10.3 测试舱自动采集甲醛浓度分析与研究266

10.3.1 甲醛传感器采集读数时间的确定266

10.3.2 对采集单元的数据校准与方法验证266

10.3.3 相对湿度的影响267

10.3.4 甲醛释放规律研究267

10.3.5 人造板测试方法实验比较270

10.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测定271

10.4.1 VOC的概述与来源271

10.4.2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测定272

10.4.3 自动采集VOC散发测试舱经验模型273

第11章 建筑工程氡污染控制专用设备的研制274

11.1 高效DSZ-3组合标准氡室的研制274

11.1.1 研究背景274

11.1.2 氡室结构系统274

11.1.3 高效标准氡室的性能测试技术与评估289

11.1.4 结论313

11.2 利用高效标准氡室开展测氡仪比对研究313

11.3 民用建筑防氡降氡系列实验装置316

11.3.1 背景316

11.3.2 土囤-建筑物模拟氡实验装置317

11.3.3 氡模拟实验室342

11.3.4 建筑材料氡析出率测试厢355

11.4 氡快速寻迹测试仪359

参考文献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