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056267.jpg)
- 吴焕荣,周湘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780046646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来自社会生活的启示1
二、心理、思想和意识形志4
三、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1
第二章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17
第一节 个体心理及行为的形成和发展17
一、心理与行为概述17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20
三、个体心理、思想和行为的转化22
第二节 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差异26
一、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28
二、个性心理特征30
三、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36
第三节 影响个体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因素37
一、影响行为积极性的两类因素37
二、兴趣38
三、理想、信念与世界观40
第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群体心理和行为44
第一节 群体心理的发生44
一、群体的形成44
二、群体心理和行为51
三、良好群体心理的培养54
第二节 群体影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机制57
一、群体影响个体形为的形式58
二、群体压力与个体的从众行为61
第三节 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和行为64
一、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64
二、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68
三、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70
第四章 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74
第一节 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主体性74
一、什么是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主体性74
二、自我意识对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调控79
三、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和行为的主体性评价81
第二节 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社会性83
一、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形成过程的社会性83
二、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内容的社会性85
三、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86
第三节 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90
第五章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作用机制之一——社会认知94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认知95
一、什么是社会认知95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社会认知和认知反馈96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认知过程99
一、顺从认知99
二、同化认知99
三、内化认知100
四、思想政治工作中社会认知的一般过程100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认知心理模式及规律101
一、两种认知心理模式101
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认知的基本规律107
第四节 思想政治工作认知心理的制约条件108
一、制约认知心理的主观条件108
二、制约认知心理的客观条件109
三、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认知心理条件的对策111
第六章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作用机制之二——激励116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激励和人的积极性116
一、思想政治工作和调动人的积极性116
二、人的积极性和激励116
三、积极性的概念、特征及其动力机制117
四、激励的含义、实质及其心理机制119
第二节 激励心理机制的要素理论121
一、关于需要理论121
二、关于动机理论125
三、关于行为理论128
四、关于目标的理论132
第三节 激励的方式、过程及模式133
一、激励的方式及其过程133
二、激励模式135
第四节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137
一、激励的原则137
二、激励的方法138
第五节 激励机制的扭曲与矫正144
一、激励机制的扭曲144
二、激励机制的矫正146
第七章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作用机制之三——规范意识和偏差控制148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规范意识148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规范意识概述148
二、社会规范的心理制约功能149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人的思想行为规范化150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非正常心理和偏差行为151
一、消极定势151
二、政治偏见157
三、逆反心理158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对偏差行为的控制162
一、偏差行为162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偏差行为的控制164
第八章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及其互动171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特征171
一、角色概念171
二、思想政治工作角色的政治性特征173
三、思想政治工作角色的思想性特征176
四、思想政治工作角色的主动性特征178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实践179
一、思想政治工作角色实践过程180
二、思想政治工作角色的社会期望182
三、思想政治工作角色的扮演技巧185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角色互动187
一、角色互动概念187
二、思想政治工作中主导者与对象的互动190
三、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之间的互动196
第九章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引导200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引导的原则200
一、政治教育原则200
二、正面引导原则202
三、因势利导原则203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引导的途径205
一、观念的刺激反应式变化205
二、观念的内在需求式变化206
三、观念的认知协调式变化208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引导的方法209
一、说服引导210
二、激励引导211
三、疏泄引导211
四、实践引导212
第十章 政策实践中的心理认同214
第一节 政策实践中心理认同的一般过程214
一、政策实践中心理认同的意义214
二、政策实践中心理认同的内容218
第二节 政策心理认同的模式219
一、自觉认同220
二、从众认同221
三、强制认同223
第三节 实现政策认同的社会条件224
第十一章 宣传教育中的心理控制227
第一节 宣传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艺术227
一、什么是宣传教育227
二、宣传的要素229
三、宣传的分类229
四、宣传的作用230
第二节 宣传教育者的自我心理控制232
一、关于宣传者的理论研究233
二、宣传者的政策意识233
三、宣传者的职业特征235
四、宣传者的人格特征237
第三节 宣传教育中的对象心理控制239
一、关于宣传对象的理论研究239
二、宣传对象的接受心理240
三、对象心理的控制方式244
第四节 宣传教育中媒介的心理效应252
一、媒介作用的理论研究252
二、传播媒介的心理效应254
第十二章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协调257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吸引257
一、人际交往的社会意义和功能257
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感应260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调适262
一、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的障碍263
二、心理障碍及调适263
第三节 人际关系状态的测量271
一、社会测量法272
二、参照测量法274
三、人物推定法275
第十三章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276
第一节 心理咨询的对象、方法和理论276
一、心理咨询概述276
二、心理咨询的主要特点277
三、心理咨询的原则281
四、心理咨询的形式285
第二节 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工作288
一、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的意义288
二、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291
三、心理咨询发展的制约因素293
第三节 心理咨询过程295
一、心理咨询过程的基本阶段295
二、心理咨询的方法299
附表:三种量表及使用说明303
一、内外向人格测验表303
二、气质测验量表305
三、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