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针灸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针灸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1055520.jpg)
- 管遵惠,管薇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276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针灸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络辨证概论2
第一节 经络学说总论2
一、经络的含义2
二、经络系统的内容3
三、经气的含义5
四、经络学说的定义6
第二节 经络学说各论8
一、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8
二、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和特点分析8
手太阴肺经8
手阳明大肠经10
足阳明胃经12
足太阴脾经16
手少阴心经18
手太阳小肠经20
足太阳膀胱经22
足少阴肾经25
手厥阴心包络经28
手少阳三焦经29
足少阳胆经32
足厥阴肝经36
十二经循行分析39
第二章 十二经脉经络辨证42
第一节 循经辨证为纲42
一、经脉所过,主治所及42
二、本经自病,调其本经45
三、某经病证,表里经同治48
四、本经有病,兼调子母经51
第二节 十二经病候是纬54
一、十二经脉病候的论述及分析54
手太阴肺经54
手阳明大肠经56
足阳明胃经57
足太阴脾经58
手少阴心经59
手太阳小肠经59
足太阳膀胱经60
足少阴肾经61
手厥阴心包络经63
手少阳三焦经63
足少阳胆经64
足厥阴肝经65
二、十二经脉病候理论的探讨67
三、十二经脉病候的临床运用71
第三章 奇经八脉82
第一节 概论82
督脉82
任脉82
冲脉82
带脉83
阴跷、阳跷83
阴维、阳维83
第二节 奇经八脉的理论85
一、奇经八脉的分布路线85
督脉85
任脉87
冲脉88
带脉91
阴跷脉92
阳跷脉93
阴维脉94
阳维脉96
二、奇经八脉的病候97
督脉病候97
任脉病候98
冲脉病候99
带脉病候99
阴跷脉病候100
阳跷脉病候100
阴维脉病候101
阳维脉病候101
三、奇经八脉的作用102
第三节 奇经八脉理论的临床运用104
一、奇经理论在诊断疾病方面的运用104
二、奇经理论在药物治疗方面的运用105
三、奇经理论经络辨证针灸法的临床运用109
第四章 十二经别126
第一节 十二经别的循行路线126
足太阳、足少阴经别126
足少阳、足厥阴经别128
足阳明、足太阴经别129
手太阳、手少阴经别130
手少阳、手厥阴经别131
手阳明、手太阴经别132
第二节 十二经别的特点134
第三节 十二经别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36
第四节 十二经别理论的针灸临床运用139
第五章 十五络脉146
第一节 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和作用146
一、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146
二、十五络脉的作用150
第二节 十五络脉的病候和临床意义152
手太阴络脉病候152
手少阴络脉病候152
手厥阴络脉病候152
手太阳络脉病候153
手阳明络脉病候153
手少阳络脉病候154
足太阳络脉病候154
足少阳络脉病候154
足阳明络脉病候155
足太阴络脉病候155
足少阴络脉病候155
足厥阴络脉病候156
任脉的络脉病候156
督脉的络脉病候156
脾之大络病候157
第三节 十五络脉理论的针灸临床运用159
第六章 十二经筋166
第一节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和作用166
一、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166
足太阳经筋166
足少阳经筋167
足阳明经筋169
足太阴经筋170
足少阴经筋171
足厥阴经筋172
手太阳经筋173
手少阳经筋174
手阳明经筋175
手太阴经筋176
手厥阴经筋177
手少阴经筋177
二、十二经筋的作用179
第二节 十二经筋的病候和临床意义180
足太阳经筋180
足少阳经筋180
足阳明经筋181
足太阴经筋181
足少阴经筋182
足厥阴经筋182
手太阳经筋182
手少阳经筋183
手阳明经筋183
手太阴经筋183
手厥阴经筋184
手少阴经筋184
第三节 十二经筋理论的针灸临床运用187
第七章 十二皮部204
第一节 十二皮部的含义及作用204
第二节 十二皮部的临床意义206
第三节 十二皮部的针灸临床运用209
第八章 经络辨证须有整体观220
第一节 经络辨证须有整体观念220
第二节 恰当的配穴处方是辨证论治的关键要素227
一、要掌握“取穴三要”227
二、要熟悉常用配穴法228
三、要根据辨证和病情的需要,适当选取奇穴、经验穴、舌穴等有特殊治疗效能的穴位232
附:管氏舌针237
一、管氏舌针穴位237
二、舌针配穴法239
三、舌针刺法240
第三节 准确熟练的补泻手法是获取针灸疗效的重要条件242
一、管氏下针十法是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242
二、管氏初级补泻手法245
三、针灸手法是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246
第四节 辨证需与辨病相结合248
附 灵龟八法六十甲子逐时开穴表256
附 录病例索引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