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SAE原理与网络规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晴钱,蕾张燕,方晶晶,陈曦,刘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32149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网缉规划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SAE原理与网络规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概述1
1.2移动核心网演进历程3
1.2.1 3GPP标准的发展过程4
1.2.2 R99核心网络结构7
1.2.3 R4核心网络结构9
1.2.4 R5核心网络结构11
1.2.5 R6核心网络结构12
1.2.6 R7核心网络结构13
1.2.7 R8核心网络结构14
1.2.8 R9~R12核心网络结构16
1.3 SAE的引入16
1.3.1 SAE的产生背景16
1.3.2 SAE的技术优势17
1.4本书主要内容17
第2章 SAE概述19
2.1 EPS体系架构19
2.2 EPC体系架构20
2.2.1非漫游架构20
2.2.2漫游架构21
2.2.3非3GPP网络接入架构23
2.3主要接口23
第3章 系统架构分析25
3.1网络节点功能25
3.1.1 MME25
3.1.2 S-GW26
3.1.3 P-GW26
3.1.4 PCRF27
3.1.5 eNode B27
3.1.6 ePDG27
3.2接口协议28
3.2.1控制平面接口协议28
3.2.2用户平面接口协议32
3.2.3非3GPP接入网络与EPC网关的接口协议34
3.2.4接口协议小结36
3.3 SAE结构的改进36
3.3.1两个平面的分离36
3.3.2更精简的架构36
3.3.3全IP的永远在线方式36
3.3.4各接入技术间的兼容37
3.3.5位置区管理的优化37
3.3.6网络切换的信令优化37
3.3.7用户状态模型的优化37
3.3.8系统标识的兼容与更新37
第4章 SAE关键技术39
4.1用户附着39
4.1.1初始附着39
4.1.2用户终端从非3GPP网络切换至3GPP网络43
4.2 3GPP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44
4.2.1位置更新44
4.2.2基于X2接口的切换46
4.2.3基于S1接口的切换47
4.2.4空闲模式下的信令缩减50
4.2.5 E-UTRAN与UTRAN系统间切换51
4.2.6 E-UTRAN与GERAN系统间切换54
4.3 3GPP与非3GPP接入系统间的互操作57
4.3.1非3GPP接入系统的发现与选择机制57
4.3.2 3GPP与非3GPP接入系统间的基本切换58
4.3.3 E-UTRAN与cdma2000HRPD间的优化切换61
4.4语音呼叫连续性65
4.4.1 CSFB65
4.4.2 SRVCC66
4.4.3语音连续性技术比较与总结67
第5章 SAE系统安全68
5.1EPS系统安全架构68
5.1.1标准的EPS安全体系架构68
5.1.2非3GPP接入EPS系统的安全体系架构69
5.2鉴权和密钥协商70
5.2.1 AKA鉴权流程70
5.2.2从HSS到网络的鉴权数据分发流程72
5.2.3永久标识的用户识别流程73
5.2.4相同网络域内IMSI和鉴权数据的分发流程73
5.2.5不同网络域内IMSI和鉴权数据的分发流程74
5.2.6MME之间以及MME和SGSN之间UMTS鉴权向量的分发流程74
5.3 EPS系统密钥体系结构74
5.4安全模式命令流程和算法协商77
5.4.1安全算法选择的需求77
5.4.2 AS算法选择的流程77
5.4.3 NAS算法选择的流程78
5.4.4 AS安全模式命令流程79
5.4.5 NAS安全模式命令流程79
5.4.6安全算法协商流程80
5.5加密性和完整性保护算法81
5.6网络域安全84
5.7用户域安全85
5.8小结85
第6章 SAE系统的QoS和PCC86
6.1 SAE系统的QoS86
6.1.1 EPS承载86
6.1.2 EPS系统的QoS89
6.1.3 EPS与UMTS之间 QoS参数的映射93
6.2 SAE系统的策略和计费控制95
6.2.1基本概念95
6.2.2 PCC架构、功能实体与接口96
6.2.3 PCC策略和计费控制规则100
6.2.4 标准PCC流程102
6.2.5 EPC网络的计费109
6.3小结112
第7章 移动通信核心网规划要点113
7.1概述113
7.1.1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113
7.1.2移动通信核心网规划的重要性114
7.2规划原则及流程114
7.2.1规划原则及内容114
7.2.2规划流程116
7.3网络现状评估116
7.3.1评估流程116
7.3.2评估内容116
7.3.3规划解决方案117
7.4网络部署策略118
7.4.1概述118
7.4.2电路域融合改造策略118
7.4.3分组域融合改造策略120
7.5业务模型及业务预测121
7.5.1概述121
7.5.2业务预测122
7.5.3业务模型123
7.6网元设置原则125
7.6.1电路域网元设置原则125
7.6.2分组域网元设置原则126
7.6.3 HLR设置原则127
7.7网络组织及承载方式128
7.7.1电路域128
7.7.2分组域131
7.8编号计划133
7.8.1移动用户及移动台相关编号134
7.8.2与服务区有关编号134
7.8.3信令点编码135
7.8.4接入点名称135
7.8.5 IP地址135
7.9容灾技术136
7.9.1容灾体系的级别136
7.9.2核心网演进中的容灾技术136
7.9.3容灾技术对比139
7.9.4小结140
第8章 SAE核心网规划要点141
8.1概述141
8.2移动通信核心网目标架构141
8.3移动核心网分组域的演进142
8.4 SAE网络部署总体策略142
8.4.1 LTE/SAE网络部署时机142
8.4.2 SAE组网方式分析143
8.4.3网元融合策略144
8.5用户预测及业务模型149
8.5.1用户预测149
8.5.2业务模型分析150
8.6关键技术部署153
8.6.1 Direct Tunnel153
8.6.2语音业务连续性技术157
8.6.3 MME Pool159
8.6.4 PCC技术162
8.7网络组织方案165
8.7.1 SAE网元设置方案165
8.7.2网内组网方式167
8.7.3与其他网络间互通168
第9章 EPC核心网规划示例170
9.1规划背景170
9.2核心网现状170
9.2.1电路域现状170
9.2.2分组域现状170
9.2.3信令网现状170
9.3业务模型及业务预测171
9.3.1业务模型171
9.3.2业务预测173
9.3.3预测结果177
9.4建设原则178
9.5建设方案178
9.5.1核心网网络架构178
9.5.2核心网容量需求181
9.5.3核心网元设置方案181
9.5.4其他网元设置方案182
9.5.5核心网设备汇总182
9.6核心网网络组织183
9.6.1 EPC核心网与LTE无线网间网络组织183
9.6.2 EPC核心网内网络组织183
9.6.3 EPC核心网与外部数据网间网络组织183
9.6.4 EPC核心网与现有核心网间网络组织183
9.7编号计划184
9.7.1网络下发的PLMN标识184
9.7.2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码(IMSI)184
9.7.3移动用户的ISDN号码(MSISDN)184
9.7.4全球唯一MME标识符(GUMMEI)184
9.7.5全球唯一临时标识符(GUTI)184
9.7.6 MMEI185
9.7.7接入点名(APN)185
9.7.8信令点编码185
9.8其他185
9.8.1 IP地址方案185
9.8.2网络管理185
9.8.3计费185
9.8.4核心网带宽计算186
9.8.5时钟和时间同步187
9.8.6局址选择187
9.8.7对现网的改造要求187
缩略语188
参考文献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