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及疲劳性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孙跃军,杨绍武,时海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631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4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及疲劳性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1微观组织特征相电子结构参数计算基础5
1.1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参数5
1.2微观组织特征相共价键络、共价键距、等同键数的确定6
1.2.1Du-v(na)、Du-vna的确定6
1.2.2lα的计算7
1.2.3奥氏体晶胞的共价键络、实验键距及等同键数lα7
1.3微观组织共价键上电子分布nα的计算公式8
1.4利用BLD法求解共价键上的共价电子分布nα8
1.4.1利用BLD法推导rα’8
1.4.2建立nA方程,求解nα’10
1.4.3奥氏体晶胞各条共价键上的共用电子对数计算10
1.5微观组织特征相原子状态组数σ的计算11
1.5.1EET的原子状态参数11
1.5.2EET的原子杂化状态12
1.5.3利用BLD法计算奥氏体晶胞中的原子状态数σN14
1.6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类型16
1.7微观组织特征相电子结构参数nα的统计值n'α的计算16
1.8小结17
2微观组织相界面电子结构参数计算基础19
2.1微观组织相界面19
2.1.1奥氏体化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γ-Fe(111)/A-Fe-C(111)19
2.1.2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20
2.1.3低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21
2.1.4中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21
2.1.5高温回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21
2.2微观组织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参数22
2.2.1微观组织相平面的电子密度ρ22
2.2.2相界面的电子密度差△ρ22
2.2.3相界面上的原子组态数σ(hkl)/(uvw)23
2.3含C晶胞相平面电子密度ρ(hkl)的计算23
2.3.1∑na(110)la(110)的计算23
2.3.2S(110)的计算26
2.3.3ρα-Fe-C(110)的计算26
2.3.4晶面电子密度ρ(hkl)的多值性27
2.4α-Fe晶胞相平面电子密度的计算28
2.4.1α-Fe晶胞的电子结构29
2.4.2α-Fe晶胞(110)面的电子密度30
2.5马氏体晶胞(110)面的电子密度30
2.6微观组织相界面电子密度差△ρ和σ的计算31
2.7微观组织相界面电子密度差统计值△ρ’的计算32
2.8小结32
3淬火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理论计算34
3.1计算力学性能的电子结构参数34
3.2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35
3.2.1奥氏体化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35
3.2.2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特征相35
3.3淬火微观组织中的相界面35
3.4特征相α’-Fe-C晶胞n'A的计算36
3.5α’-Fe-C-M、α’-Fe-M、α’-Fe晶胞n'A值的计算39
3.6△ρ’的计算41
3.6.1α’-Fe(110)/α’-Fe-M(110)界面的△ρ’值41
3.6.2α’-Fe(110)/α’-Fe-C-(M)(110)相界面的△ρ’值43
3.7马氏体转变的强化机制45
3.7.1固溶强化及强化系数45
3.7.2界面强化及强化系数46
3.8马氏体转变的强化权重W46
3.9淬火马氏体强度的计算48
3.9.1淬火马氏体固溶强化强度增量的计算48
3.9.2淬火马氏体界面强化强度增量的计算48
3.9.3淬火马氏体的强度计算49
3.10淬火马氏体伸长率的计算49
3.10.1无碳马氏体的伸长率49
3.10.2淬火马氏体固溶强化伸长率的降低量50
3.10.3淬火马氏体界面强化伸长率的降低量50
3.10.4淬火马氏体伸长率的计算51
3.11淬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51
3.11.1固溶强化产生的冲击功降低量△AK51
3.11.2界面强化产生的冲击功降低量51
3.11.3原子状态组数σN引起的冲击功改变52
3.11.4淬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53
3.12 45钢淬火马氏体力学性能53
4低温回火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54
4.1ε-Fe3 C相电子结构的计算54
4.1.1ε-Fe3C最强共价键共价电子对数nA及原子状态组数σN的计算54
4.1.2ε-Fe3C最强共价键电子对数统计值n’A的计算58
4.2α-Fe-C(110)/ε-Fe3C(0001)相界面电子密度差△ρ及统计值△ρ’的计算58
4.2.1ε-Fe3 C晶胞(0001)晶面电子密度ρε-Fe3C(0001)的计算58
4.2.2α-Fe-C晶胞(110)晶面的电子密度ρα-Fe-C(110)的计算58
4.2.3α-Fe-C(110)/ε-Fe3C(0001)界面电子密度差△ρ的计算60
4.2.4α-Fe-C(110)/ε-Fe3C(0001)界面原子状态组数σ的计算61
4.2.5α-Fe-C(110)/ε-Fe3C(0001)界面电子密度差统计值△ρ’的计算61
4.3含有合金元素M时统计值n'A、△ρ’的计算61
4.4ε-Fe3C、ε-(FeM)3C相及相界面电子结构参数的统计值61
4.5马氏体最强键键能EA的计算62
4.5.1B值的计算63
4.5.2F值的计算63
4.5.3EA的计算65
4.5.4含合金元素M的EA计算66
4.5.5淬火马氏体含C晶胞α-Fe-C、α-Fe-C-M和ε-Fe3C、ε-(FeM)3C结构单元E'A的计算66
4.6淬火马氏体低温回火时的相变及强化机制的电子理论分析66
4.6.1相变分析66
4.6.2强化机制分析67
4.7回火马氏体的强化系数及强化权重67
4.7.1回火马氏体的强化系数67
4.7.2回火马氏体的强化权重67
4.8回火马氏体的力学性能计算68
4.8.1回火马氏体强度的计算68
4.8.2回火马氏体伸长率的计算69
4.8.3回火马氏体冲击功的计算70
4.9 45钢低温回火的力学性能70
5马氏体中温回火产物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72
5.1屈氏体的电子结构参数72
5.2θ-Fe3C相的共价键络、等同键数及键距方程72
5.3θ-Fe3C最强共价键共价电子数统计值n'A及原子状态组数σN的计算74
5.4合金θ-Fe3C相n’nA及σN的计算75
5.5θ-Fe3C/α相界面电子结构参数的计算79
5.5.1屈氏体中α相(112)晶面电子密度ρ(112)的计算79
5.5.2屈氏体中θ-Fe3C、θ-(FeM)3C(001)晶面电子密度的计算81
5.5.3α(112)/θ-Fe3C(001)界面电子密度差统计值△ρ’及原子状态组数σ的计算82
5.5.4屈氏体相及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参数83
5.6马氏体中温回火时的相变84
5.7屈氏体强化机制的电子理论分析85
5.7.1固溶强化85
5.7.2界面强化85
5.8屈氏体的强化权重85
5.8.1C、Mn的强化权重86
5.8.2Si、Ni的强化权重87
5.8.3Cr的强化权重88
5.9中温回火强度计算89
5.9.1含C、Mn结构单元中温回火时强度变化量的计算89
5.9.2含Si、Ni结构单元强度变化量的计算90
5.9.3α-Fe-M结构单元强度变化量的计算91
5.9.4含Cr结构单元强度的变化量91
5.9.5中温回火转变产物强度的计算91
5.10中温回火转变伸长率的计算92
5.10.1含C、Mn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92
5.10.2含Si、Ni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93
5.10.3α-Fe-M结构单元伸长率的改变量93
5.10.4含Cr结构单元的伸长率94
5.10.5中温回火产物伸长率的计算95
5.11中温回火转变冲击功的计算95
5.11.1含C、Mn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95
5.11.2含Si、Ni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96
5.11.3α-Fe-M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96
5.11.4σN对α-Fe-M结构单元冲击功的影响97
5.11.5含Cr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97
5.11.6中温回火产物冲击功的计算98
5.12 45钢中温回火产物的力学性能98
6马氏体高温回火产物的电子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理论计算99
6.1高温回火相变及权重的计算99
6.1.1含C、Mn结构单元的相变及权重计算99
6.1.2含Si、Ni结构单元的相变及权重计算100
6.1.3含Cr结构单元的相变及权重103
6.2高温回火的强化机制104
6.3高温回火强度计算105
6.3.1含C、Mn结构单元强度的计算105
6.3.2含Si、Ni结构单元强度的计算106
6.3.3含Cr结构单元强度改变量的计算107
6.3.4α-Fe-M结构单元强度的计算108
6.3.5高温回火产物强度计算108
6.4高温回火伸长率的计算109
6.4.1含C、Mn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109
6.4.2含Si、Ni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110
6.4.3含Cr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111
6.4.4α-Fe-M结构单元伸长率的计算112
6.4.5高温回火伸长率的计算113
6.5高温回火冲击功的计算113
6.5.1含C、Mn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113
6.5.2含Si、Ni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114
6.5.3含Cr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115
6.5.4α-Fe-M结构单元冲击功的计算115
6.5.5σN值对α-Fe-M单元冲击功的影响116
6.5.6高温回火产物冲击功的计算116
6.6 45钢高温回火后的力学性能117
7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与疲劳性能118
7.1表征疲劳性能的电子结构参数118
7.1.1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参数118
7.1.2特征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参数118
7.2特征相nmaxA和nminA的计算119
7.3特征相界面Δρmax和Δρmin的计算120
7.4疲劳曲线上第二类中断的电子理论分析122
7.4.1第二类中断122
7.4.2低碳钢微观组织特征相的电子结构参数与第二类中断的关系123
7.5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对疲劳裂纹形成及扩展的影响124
7.5.1n'A和Δρ’与微观组织疲劳裂纹形成的关系124
7.5.2nmaxA和minA值与微观组织特征相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关系125
7.5.3Δρmin和Δρmax与微观组织特征相界面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关系126
7.6特征相及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参数与疲劳裂纹扩展不同阶段的关系126
7.6.1lgda/dN-lg△K曲线126
7.6.2A区的特征与特征相电子结构的关系127
7.6.3B区的特征与特征相界面电子结构的关系128
7.6.4C区的特征与特征相界面电子结构关系130
7.7不扩展裂纹与特征相及相界面电子结构的关系131
7.7.1软钢中的不扩展裂纹131
7.7.2不扩展裂纹对应的特征相和相界面及其电子结构132
7.7.3特征相及相界面的电子结构对不扩展裂纹的影响132
7.8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对疲劳裂纹扩展阈值△Kth的影响133
7.9淬火回火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及其疲劳性能预测135
7.9.1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135
7.9.2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微观组织的疲劳性能预测137
7.9.3预测结果印证138
7.10 45钢调质微观组织疲劳性能理论预测139
7.10.1 45钢调质微观组织的电子结构139
7.10.2 45钢调质微观组织特征强度的计算139
7.10.3 45钢调质微观组织疲劳性能预测140
7.10.4 预测结果印证140
参考文献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