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045200.jpg)
- 庄乾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4827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电子邮件-证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理论的冲击与应对3
第一节 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理论的冲击3
一、电子证据对证据概念的适度拓展3
二、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规则内涵的扩充6
三、电子证据对传统证据法基本原则内涵的丰富8
第二节 技术手段与法律规制的冲突与磨合11
第三节“现实”走进“虚拟”的可能性进路13
第二章 电子邮件证据基本概念界定17
第一节 电子邮件证据概念解读:主体与系统17
一、电子邮件概念的界定17
二、电子邮件证据的特点18
三、传统证据概念对电子邮件证据的不适当限缩21
四、系统因素引入对传统证据的冲击24
五、主体与系统的互动:电子邮件证据概念的生成26
第二节 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地位27
一、电子邮件证据的司法现实地位27
二、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应然地位30
第三节 电子邮件证据的构成32
第四节 证据法理念下的电子邮件证据审视36
一、惩罚犯罪与电子邮件证据:虚拟世界“异化”之可能36
二、保障人权与电子邮件证据:对“异化”钳制之构想38
第五节 电子邮件证据对传统证据概念的新诠释41
第三章 电子邮件证据分类研究萌芽与研究意义45
第一节 分类研究之萌芽45
第二节 分类研究之意义47
第三节 电子邮件证据分类研究内容49
第四章 加密电子邮件证据与非加密电子邮件证据52
第一节“加密”技术之类型化判断52
一、对称密钥加密53
二、非对称密钥加密53
三、数字签名54
四、数字证书55
第二节“加密”对电子邮件证据力的影响56
一、形式侧面的影响:证据能力的审查判断56
二、实质内容的影响:证明力大小的审查判断62
第三节“立法”与“技术”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以刑事侦查取证为核心的分析67
一、“加密”,邮件形成的二律悖反现象67
二、“加密”电子邮件刑事证据的立法抉择70
第五章 常规电子邮件证据与垃圾电子邮件证据73
第一节 垃圾电子邮件概念评析74
一、垃圾电子邮件概念展示74
二、垃圾电子邮件概念评析75
第二节 判断标准的二元化:垃圾电子邮件的界定77
一、基于主体的判断77
二、基于技术的判断79
第三节 区分的刑事证据法律效果:权利与权力的博弈81
一、常规电子邮件证据:合理隐私期待权的保护81
二、垃圾电子邮件证据:保障“权力”的有效运行87
第四节 现实与展望:垃圾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规范89
一、我国垃圾电子邮件立法现状89
二、法律展望:垃圾电子邮件犯罪证据91
第六章 动态电子邮件证据与静态电子邮件证据100
第一节 传输状态:动态与静态的划分标准100
一、“传输”的工作原理:分层技术100
二、“传输”的判断标准:技术与法律的结合101
第二节 划分依据:证据内容的殊异104
一、动态电子邮件证据:秘密监控视野下的证据问题104
二、静态电子邮件证据:一般搜查取证下的证据问题111
第三节 证据内容差异的延伸影响:侦查取证手段的异化122
一、侦查手段异化之表征122
二、侦查手段异化之矫正132
第七章 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与病毒电子邮件证据138
第一节 判断标准:技术实质与外在形式的双重性138
一、证明载体140
二、证明方式144
第二节 次生电子邮件证据:感染性病毒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147
一、“病原体”式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分析147
二、“输入”(取证)式感染性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接受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检验148
第三节 感染性病毒电子邮件证据之转化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影响151
一、转化之一: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51
二、转化之二:非安全电子邮件证据之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53
第八章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与无声电子邮件证据155
第一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概念界定155
一、与视听资料证据的区别:邮件服务器的有无155
二、有声电子邮件证据的本质:多种服务器的合成156
第二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联主客体的有限扩张156
一、有声电子邮件关涉主体的有限扩张:对证据交换的影响157
二、有声电子邮件关涉客体的有限扩张:语音合成技术对证明力的影响158
第三节 有声电子邮件证据的法律规范159
一、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涉主体方面159
二、有声电子邮件证据关涉客体方面161
第九章 局域网电子邮件证据与广域网络电子邮件证据163
第一节 电子邮件“生存环境”:客户端是否特定为标准的划分164
一、局域网电子邮件用户的特定性164
二、广域网电子邮件用户的公开性165
第二节 网络拓扑结构造成电子邮件证据的差异166
一、局域网电子邮件拓扑结构:结构简单性与对外封闭性——查证犯罪的直接性166
二、广域网电子邮件拓扑结构:结构复杂性与对外开放性——查证犯罪的间接性167
第三节 狭义刑事推定在电子邮件证据中的有限适用170
一、适用环境:局域网173
二、适用条件:严格的保密性与可接受的适用政策174
第四节 广义刑事推定在电子邮件证据中的广泛适用175
一、可靠性之推定175
二、确定性之级别构建176
三、事实性推定之运用178
结语 我国电子邮件刑事证据立法的现状归纳与完善思路181
第一节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现状归纳与评析181
第二节 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的完善思路184
一、刑事电子邮件证据立法的背景考察184
二、刑事电子邮件证据制度保障性法律的构建与完善196
三、刑事电子邮件证据法律的构建与完善201
参考文献205
索引225
后记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