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俞建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31580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172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智能技术-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联网工程开发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物联网技术概述1
1.1世界物联网发展1
1.1.1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1
1.1.2美国物联网现状6
1.1.3日本物联网现状7
1.1.4欧盟物联网现状9
1.1.5我国物联网现状11
1.2物联网架构12
1.2.1物联网一般架构12
1.2.2 EPC物联网架构14
1.2.3物联网的特征15
1.3物联网工程的提出17
1.3.1物联网示范应用17
1.3.2物联网工程质量18
1.4发展展望19
第2章 物联网工程关键技术23
2.1关键技术概述23
2.2物品编码技术24
2.2.1一维条形码技术24
2.2.2二维条形码技术24
2.2.3射频识别技术26
2.3传感器技术30
2.3.1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地位30
2.3.2传感器是物联网感知的基础31
2.3.3我国“十二五”期间传感技术的研发重点31
2.4通信网络32
2.4.1 近距离无线传输32
2.4.2远距离通信33
2.4.3无线传感网33
2.5智能处理系统34
2.5.1数据融合概念34
2.5.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34
2.5.3数据挖掘36
2.6云计算37
2.6.1云计算定义及服务模式37
2.6.2云计算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41
2.6.3物联网和云计算42
2.6.4“十二五”期间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任务43
2.7物联网标准制定43
2.7.1物联网标准体系的构建43
2.7.2物联网标准化工作现状44
2.7.3我国物联网标准化进展48
2.7.4物联网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49
附录2-1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制订的物联网标准(截至2012年)50
第3章 物联网工程中的传感器设计与应用52
3.1传感器的选择52
3.1.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52
3.1.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54
3.1.3传感器种类54
3.2传感器的质量问题56
3.2.1传感器的可靠性56
3.2.2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56
3.2.3传感器的故障诊断57
3.2.4传感器认证58
3.3传感器的定期维护和标定59
3.3.1典型传感器的定期维护59
3.3.2典型传感器的标定60
3.4传感器发展趋势61
3.4.1我国传感器技术现状61
3.4.2传感器的微型化62
3.4.3传感器的低功耗62
3.4.4传感器的无线通信63
3.5典型传感器的使用63
3.5.1温度传感器63
3.5.2 湿度传感器65
3.5.3加速度传感器67
3.5.4力传感器70
3.5.5位移传感器71
3.5.6气体传感器71
3.5.7 MEMS传感器72
3.5.8电参数测量传感器73
3.5.9光纤型传感器75
3.6基于PT100的温度仪开发76
3.7基于K型热电偶的温度仪开发78
3.7.1 K型热电偶温度仪下位机设计79
3.7.2电源模块79
3.7.3信号传感电路79
3.7.4信号调理电路80
3.7.5 A/D采样80
3.7.6通道选择82
3.7.7液晶显示83
3.7.8串口通信84
3.7.9单片机系统85
3.7.10通信接口86
3.8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开发86
3.8.1 测试原理87
3.8.2机械结构设计88
3.8.3系统硬件结构88
3.8.4系统软件开发90
3.8.5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系统技术指标91
附录3-1铂金温度传感器电阻一温度对应关系表91
附录3-2 PT 100温度测试仪采集终端源代码92
第4章 物联网通信网络构建104
4.1内部网络构建104
4.1.1无线网络通信方法104
4.1.2电力载波通信109
4.1.3 Ghn标准简介110
4.1.4无线传感网110
4.2外部网络构建112
4.2.1有线通信技术112
4.2.2第2代移动通信技术113
4.2.3第2.5代移动通信技术113
4.2.4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114
4.2.5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114
4.2.6卫星移动通信网络115
4.2.7远程通信网关116
4.2.8下一代互联网——IPv6119
4.3物联网网络构建实例120
4.3.1美国Digi公司的M2M产品120
4.3.2 GSM遥控单相电源装置121
第5章 物联网工程的软件开发及算法124
5.1软件开发124
5.2软件成熟度125
5.3物联网中间件126
5.4数据挖掘127
5.5遗传算法127
5.5.1基本遗传算法的 基本步骤128
5.5.2多目标遗传算法129
5.5.3多目标遗传算法基本步骤131
5.6神经网络算法132
5.7支持向量机法133
5.8预测控制137
5.8.1预测控制的目标函数137
5.8.2一步超前预测控制算法138
5.8.3预测控制的工作过程138
5.8.4预测控制的优势139
5.8.5预测控制应用于离散系统优化140
5.9滑模控制141
5.10滑模预测控制142
5.11 PHD控制算法143
5.12人脸识别算法148
附录5-1遗传算法程序149
第6章 物联网工程电气安全要求152
6.1电气安全概论152
6.1.1国内外电气安全标准化组织153
6.1.2电气设备几个电气安全重要概念155
6.1.3电器产品安全防护设计160
6.2物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分类161
6.2.1按触电保护型式分类161
6.2.2按防尘、防固体异物和防水等级分类164
6.2.3其他分类方式165
6.3物联网终端产品电气安全一般要求166
6.3.1灯具安全标准166
6.3.2灯具安全检测主要内容166
6.3.3家电安全标准171
6.3.4信息技术设备安全标准174
6.4自镇流LED灯的安全要求174
6.5 LED控制装置电气安全175
6.5.1 LED控制装置安全标准175
6.5.2 LED控制装置分类175
附录6-1 IEC 60598-1 (7.0版)项目分包177
附录6-2温度对人体和材料产生的效应179
第7章 物联网工程电磁兼容要求180
7.1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80
7.1.1电磁兼容定义180
7.1.2电磁骚扰181
7.1.3电磁干扰181
7.1.4电磁抗干扰182
7.1.5电磁兼容设计182
7.1.6电磁兼容测试分类183
7.2电磁兼容标准184
7.2.1 IEC/CISPR标准184
7.2.2 FCC法规184
7.2.3 GB标准185
7.2.4欧盟EEC法规187
7.2.5日本标准188
7.2.6无线、有线通信产品认证标准189
7.3电磁骚扰测量190
7.3.1传导骚扰测量190
7.3.2辐射骚扰测量193
7.3.3骚扰功率测量197
7.3.4谐波测试198
7.3.5电磁场辐射198
7.4电磁抗干扰测量199
7.4.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199
7.4.2射频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验200
7.4.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201
7.4.4雷击浪涌抗扰度试验202
7.4.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203
7.4.6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203
7.4.7电压跌落和短时中断的抗扰度试验204
7.4.8辐射抗扰度试验204
7.5电磁兼容检测设备205
7.5.1常用测试场地205
7.5.2测量仪器207
7.5.3线性阻抗稳定网络208
7.5.4测试天线208
7.5.5电磁干扰测试所需仪器基本配备需求209
7.5.6电磁抗扰度测试仪器基本配置209
7.6欧洲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209
7.6.1近距离通信装置210
7.6.2移动通信装置210
7.7美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211
7.8中国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212
7.9日本对无线通信产品的电磁兼容要求212
附录7-1 EMC实验室测试设备基本清单213
第8章 物联网工程的信息安全215
8.1信息安全215
8.1.1信息安全定义215
8.1.2信息安全影响因素217
8.1.3信息安全认证标准219
8.1.4信息安全技术221
8.2物联网信息安全222
8.3信息安全技术224
8.3.1数据加密技术224
8.3.2数据加密算法224
8.3.3数字签名算法228
8.3.4 PKI技术229
8.4数据备份229
8.4.1数据备份的需求229
8.4.2数据备份解决方案231
8.5云计算条件下的信息安全234
8.6信息安全风险评估235
第9章 物联网产品可靠性试验237
9.1物联网产品的可靠性问题237
9.1.1可靠性理论237
9.1.2可靠性试验239
9.1.3传感器寿命239
9.1.4加速寿命试验239
9.2产品寿命试验242
9.2.1传感器寿命预测模型242
9.2.2传感器加速老练和寿命测试245
9.3可靠性试验方法245
9.3.1气候环境试验246
9.3.2力学环境试验249
9.3.3化学环境试验250
9.3.4综合环境试验251
9.4可靠性试验设备251
9.4.1气候环境试验设备251
9.4.2力学环境试验设备255
9.4.3化学环境试验设备255
9.4.4高加速寿命试验设备256
9.5智能终端的信赖性评价256
9.5.1可靠性评价流程257
9.5.2基于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价257
9.5.3可靠性失效分析手段257
9.5.4平均无故障时间计算(MTBF)265
附录9-1美国工业界和军方指定的加速寿命试验标准汇总267
附录9-2各种有毒气体的国家安全标准268
第10章 国内外典型的物联网工程270
10.1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270
10.2典型物联网工程273
10.2.1智能家居273
10.2.2智能交通276
10.2.3智能环保278
10.2.4智能农业279
10.2.5智能医疗281
10.2.6智能工业283
10.2.7智能电网284
10.2.8智能园区285
10.2.9智能购物286
10.2.10智能防伪287
10.2.11智能物流288
10.2.12智慧城市289
10.3物联网终端产品认证291
10.3.1 CE认证292
10.3.2 ENEC认证293
10.3.3 CB认证293
10.3.4 GS认证294
10.3.5 UL认证294
10.3.6 ETL认证295
10.3.7 FCC认证295
10.3.8日本的相关认证296
10.3.9 CCC认证297
10.4物联网工程评估认证298
10.4.1第三方评估认证的必要性298
10.4.2如何开展物联网工程第三方评估认证299
参考文献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