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107723.jpg)
- (美)RalphS.Greco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506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系统纳米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生物材料:历史回顾与当今的发展方向1
引言1
历史背景2
第一代生物材料(1950~1960年)3
通用特征3
天然生物材料5
金属和合金6
陶瓷7
聚合物8
复合材料9
第二代生物材料(1970~2000年)10
通用特征10
生物降解聚合物11
水凝胶12
生物活性和生物降解陶瓷14
第三代生物材料(2000年以来)14
组织工程中的生物材料14
微/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15
总结18
参考文献18
第2章 植入装置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22
免疫系统概述22
宿主对植入装置引起的免疫应答25
纳米科技和免疫系统29
结论30
参考文献30
第3章 纳米生物技术33
引言33
以自然为师35
线性和旋转分子马达35
鲍鱼壳36
DNA纳米技术36
结构性DNA组装37
纳米孔DNA测序37
DNA和碳纳米管的耦合37
DNA修饰的表面38
纳米颗粒38
纳米颗粒用于生物测定39
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输送的载体40
纳米颗粒作为造影剂41
未来之路和商业思考41
参考文献43
第4章测量活细胞内跨膜离子流的下一代传感器47
引言47
背景47
纳米探针和纳米尖表征48
探针阵列54
单尖和尖阵氮化硅悬臂阵列54
超锐高长径比硅尖多重阵列54
硅通孔结构的制备55
纳米探针测量的潜在影响56
中性粒细胞57
软骨细胞58
总结和展望58
参考文献59
第5章 细胞结构的合成63
引言63
组织和器官的多维结构63
胰腺64
肝脏65
软骨65
细胞图案成形66
细胞图案成形方法66
纳米细胞图案成形技术67
人工生物装置67
高级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微加工68
硅显微机械加工69
生物降解材料加工70
图案成形细胞降解聚合物结构合成73
包含细胞的聚合物薄膜74
包含细胞的硅薄膜77
包含图案成形细胞的互连硅结构78
图案成形细胞复合层:基于模块化的平板人工生物肝脏83
结论84
参考文献84
第6章 细胞机械传导89
引言89
细胞的机械刺激90
压力90
应变91
流体流动——导致的剪切力94
流动电位97
化学传递99
细胞探测机械刺激100
机械敏感通道/机械门控通道100
机械敏感受体101
细胞外基质、整合素蛋白和细胞骨架复合体101
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回应104
第二信使的激活104
细胞骨架重组106
细胞间信号蛋白106
基因转录107
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释放108
基质蛋白生成110
间隙连接110
总结111
参考文献111
第7章 纳米构筑、纳米计算、纳米技术和DNA结构125
引言和背景125
DNA及其相关结构127
DNA规则128
DNA网络构造129
动力学和计算系统概览132
可微分的不变流形132
偶合混沌系统为一同步过程134
作为网络构筑的流体拓扑134
作为基础流动的手性拓扑学:DNA连接器135
数据表示法,流动模型和生物系统里的动力学140
信号编码:流动模型里的数据表示法和Riccati方程式141
从Xmoz门到“生命游戏”141
生物稳健设计143
结论和展望146
参考文献147
第8章 单分子光阱研究和分子马达中的肌球蛋白家族151
引言151
肌球蛋白151
肌球蛋白家族概述151
肌球蛋白Ⅱ153
肌球蛋白V154
肌球蛋白Ⅵ155
肌球蛋白的早期研究155
系统的最简化155
离体的机动性试验:意义和局限性157
单马达光阱试验158
单分子实验158
光阱158
三珠试验159
单珠试验159
光阱实验的注意事项159
反馈光阱试验161
肌球蛋白Ⅱ162
工作行程测量法162
行程力测量:位置钳再思考164
位移持续时间和肌动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之动力学165
耦合与效率166
肌球蛋白V168
演示持续性:回归滑丝试验168
演示持续性:光阱169
行程和步长169
驻留时间测量172
解决杠杆臂争论173
肌球蛋白Ⅵ176
杠杆臂模型的缺陷176
受负荷影响的步进行为177
负荷对肌球蛋白Ⅵ的影响:步进模型简述180
负荷对核苷酸结合的影响:锚定模型简述183
结论184
参考文献185
第9章 生物矿化:纳米技术中的物理化学与生物学过程190
引言190
晶体形核191
晶体生长192
结论196
参考文献196
第10章DNA中高分子电解质的行为——自组装的环形纳米颗粒198
引言198
环形DNA纳米颗粒:实验观察199
“反荷离子凝聚”与“凝聚”202
什么是“半柔性高分子电解质”,它们是如何成环的203
颗粒团聚205
总结及生物纳米技术的意义208
参考文献209
第11章 医学与外科中的微米和纳米机电系统214
引言214
材料科学214
特殊疾病的显微技术218
糖尿病218
心血管疾病223
远程遥感225
消化道226
肿瘤学227
癫痫症、脑积水及神经创伤中的应用228
外科技术230
结论232
参考文献232
第12章 活体中的分子和细胞过程的成像237
引言237
基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成像技术的进展239
整体化方法的简述239
结构与功能239
相关细胞培养试验240
已有的和新兴的活体分子分析技术240
临床的成像设备241
最适合动物模型成像的技术242
用于活体基因表达模式成像的报告基因244
PET报告基因244
SPECT报告基因(NIS)245
荧光蛋白245
萤光素酶和相关蛋白245
Lac Z和含钆化合物的激活247
多功能报告基因247
染色剂和试剂:量子点248
结论与展望249
参考文献249
第13章 组织工程和人造细胞257
引言257
人造细胞作为单元结构258
细胞膜258
膜转运259
原型祖细胞260
人造细胞原型和设计思路261
细胞内膜和酶系统261
通道蛋白262
离子转运262
人造细胞作为脂质体263
核功能264
酶活性264
免疫识别265
人造细胞和纳米结构膜体系265
红细胞替代品265
安全性266
总结和未来发展方向266
参考文献267
第14章 人造器官和干细胞生物学274
引言274
定义274
需求275
可得性275
干细胞能力276
多潜能性276
全能性276
无限增殖277
胚胎干细胞277
胚芽层277
神经嵴277
成体干细胞278
间质细胞278
造血干细胞278
神经中枢279
间质干细胞279
软骨279
骨279
肌腱280
造血干细胞280
识别280
分离281
骨髓281
神经干细胞281
内生细胞281
血-脑屏障282
干细胞微生态环境和组织修复282
肝脏再生283
肌肉修复284
胰腺β细胞284
基体材料依赖性的分化284
天然产物284
聚合物285
生物玻璃和陶瓷285
纳米技术和支架结构285
固定的表面黏附286
可降解的表面286
微流体力学286
总结及展望287
参考文献287
第15章 微生物膜297
引言297
微生物膜的普遍特性298
人体环境中的生物膜298
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膜300
微生物膜的性质300
生长的差异性301
功能的异质性301
新陈代谢的相互作用304
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305
相变异和表型适应307
结论309
参考文献309
第16章 应用于心脏病学与心脏外科术中的纳米生物学313
第一部分:应用于诊断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生物学314
血管形成的分子成像314
细胞的成像314
人造分子受体314
流动加速度传感器315
在治疗学上的应用315
抗增生药靶向传输/预防经皮肤血管再形成后的再狭窄315
智能药物315
纳米机器人316
基于DNA的纳米机器人316
血管形成辅助设备316
呼吸细胞317
凝血细胞317
第二部分:纳米生物学与纳米技术在心脏和心脏外科术中的应用318
应用在心肌缺血治疗中的技术318
体外循环/冠状流的恢复/再灌注、游离基、有毒氧以及有前途的纳米技术的应用319
纳米技术在外伤/出血/心脏手术后的伤口愈合中的应用320
纳米技术与大动脉手术321
人造心肌的组织工程/心肌恢复的干细胞移植与纳米生物学322
参考文献324
第17章 纳米技术应用于血管病研究328
引言328
血管病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328
基因组学328
DNA微阵列329
血管病基因表达331
基因组学应用于治疗331
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下一个前沿332
蛋白质组学应用于血管病研究333
血管生物传感器334
光学传感器334
纳米颗粒和纳米孔335
纳米线和纳米管336
血管病纳米治疗传递系统338
引导性重塑:动脉血管工程实例340
从血管生成到脉管生成343
生物活性血管内支架343
结束语346
参考文献346
第18章 纳米技术和癌症354
引言和定义354
细胞的研究355
诊断358
成像360
脑瘤361
前列腺癌362
量子点363
治疗363
参考文献368
第19章 器官移植中的纳米技术370
引言370
移植微阵列370
DNA阵列371
实体器官移植中微序列的应用371
微阵列分析的局限性373
人造器官374
肾脏374
肝脏376
胰腺377
结束语379
参考文献379
第20章 跨越鸿沟:新纳米技术医疗设备的普及383
引言383
新技术普及的阶梯383
普及384
新技术的接受者384
知识产权界384
临床及科学界384
医疗保健的输送者387
医疗保健的提供者388
医疗保健的支付者388
患者389
销售商389
流通390
专业团体390
监管机构391
质量控制391
生产392
投资者392
金融机构392
公司合作伙伴393
竞争者393
Norian公司393
综述393
萌芽期(1987~1989年)394
发展期(1990~1991年)395
临床验证期(1993~1994年)396
商业化(1995年以来)397
普及(1996年以来)398
总结399
参考文献399
第21章 通向无限小的路400
参考文献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