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
  • 罗大华,马皑主编;邢红枚,陈卓生,刘建清等撰稿人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6534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概述2

一、犯罪心理学的概念2

二、与犯罪心理学相关的概念辨析2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4

五、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4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6

一、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概述7

二、犯罪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7

三、犯罪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8

四、犯罪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9

五、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及其选择11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步骤13

一、选择研究课题14

二、根据理论设定具体的研究假设14

三、研究设计14

四、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5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6

一、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发展历程16

二、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现状17

三、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2

四、我国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向29

第五节 本书的体系构思31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范畴34

第一节 犯罪与犯罪人35

一、犯罪的概念35

二、实质意义与形式意义上的犯罪35

三、犯罪人36

四、犯罪与犯罪人的关系36

第二节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37

一、犯罪心理37

二、犯罪行为38

三、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整体性关系38

第三节 研究犯罪人的多维视角38

一、人的物质属性38

二、人的生物属性40

三、人的思想属性40

四、人的社会属性42

第四节 对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反思44

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二元内涵44

二、生物性不等于犯罪性45

三、对犯罪人的认识必须强调多维视角46

第三章 犯罪心理结构47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概述48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48

二、犯罪心理结构与个性心理结构51

三、研究犯罪心理结构的意义52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要素53

一、动力结构的组成要素53

二、特征结构的组成要素54

三、调节结构的组成要素54

四、犯罪人的心理状态55

五、犯罪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55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及形态变化56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56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58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与特性60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作用60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61

第五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实证和测量63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可测性63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测量64

第六节 有关犯罪心理结构的学术争论66

一、争论的焦点66

二、对争论的思考67

第四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68

第一节 我国学者个体犯罪原因论68

一、台湾地区学者的观点68

二、大陆学者的观点69

第二节 国外个体犯罪原因论70

一、心理本能说的原因论70

二、精神病理学的原因论71

三、生物学的原因论72

四、学习理论的原因论76

五、多元原因论78

第三节 犯罪综合动因论79

一、犯罪综合动因论的定义79

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特点79

三、影响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因素82

四、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因素87

第五章 犯罪心理机制89

第一节 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90

一、犯罪心理机制概述90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90

第二节 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92

一、内、外化机制93

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94

三、量变、质变机制96

四、防御机制97

五、犯罪行为发生的模式97

第三节 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99

一、本质相异论99

二、犯罪倾向论100

三、欲求不满论100

四、心理冲突论101

五、动机作用论101

六、防卫机制论102

七、刺激反应论102

八、犯罪亚文化论102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104

第一节 以犯罪动机为核心的发展、变化105

一、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105

二、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阶段107

第二节 影响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因素108

一、主体外因素108

二、主体因素11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的深度变化111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111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113

第四节 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心理的发展、变化115

一、犯罪人在不同犯罪阶段中的心理115

二、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过程中的心理118

三、被告人在审判过程中的心理123

第七章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126

第一节 盗窃犯罪心理126

一、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127

二、盗窃犯的心理特点128

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130

第二节 抢劫犯罪心理131

一、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132

二、抢劫犯的心理特点134

三、抢劫犯的行为特征135

第三节 诈骗犯罪心理135

一、当前我国诈骗犯罪的概况135

二、诈骗和被骗心理136

三、形形色色的诈骗方法137

四、行骗者与被骗者之间的心理互动138

五、识别诈骗的具体方法140

第八章 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142

第一节 职务犯罪概述143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143

二、职务犯罪的现状143

第二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概论143

一、贪污与受贿犯罪的概念辨析143

二、研究贪污和受贿犯罪的必要性144

三、我国贪污与受贿犯罪的现状和特点144

四、贪污与受贿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148

第三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的成因149

一、影响贪污与受贿犯罪的主体外因素149

二、影响贪污与受贿犯罪的主体因素150

第四节 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过程151

一、贪污与受贿犯罪心理形成过程151

二、贪污与受贿犯罪人不同犯罪过程的心理特点152

第九章 性犯罪心理155

第一节 性犯罪概述156

一、性犯罪的概念与类型156

二、性犯罪的一般特点156

三、性犯罪的危害性158

四、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158

第二节 强奸犯罪心理160

一、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160

二、强奸犯罪的心理分析160

三、强奸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61

四、强奸犯罪的行为特征164

五、强奸犯罪中被害人问题的有关研究164

第三节 关于卖淫女性的研究167

一、卖淫活动的一般特点167

二、女性卖淫的原因研究168

三、卖淫女性的心理特征169

第十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170

第一节 信仰型犯罪概述171

一、信仰型犯罪的概念171

二、信仰型犯罪的主要类型171

三、信仰型犯罪的成因172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心理174

一、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概述174

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74

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人的行为特征175

第三节 恐怖主义犯罪心理176

一、恐怖主义犯罪概述176

二、恐怖主义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77

三、恐怖主义犯罪人的行为特征178

第四节 邪教犯罪心理179

一、邪教犯罪概述179

二、邪教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80

三、邪教犯罪人的行为特征181

第五节 封建迷信犯罪心理182

一、封建迷信犯罪概述182

二、封建迷信犯罪人的心理特点183

三、封建迷信犯罪人的行为特征184

第十一章 情绪型犯罪心理186

第一节 情绪型犯罪概论187

一、情绪型犯罪的概念187

二、情绪型犯罪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187

三、情绪型犯罪的严重性188

四、情绪型犯罪的研究现状189

第二节 影响犯罪的情绪、情感因素191

一、激情状态191

二、应激状态191

三、自卑和挫折感192

四、嫉妒的情感体验193

五、希望与失望193

六、爱与恨194

七、消极心境195

八、反社会情感196

第三节 情绪型犯罪成因197

一、生物因素197

二、心理因素197

三、社会因素197

第十二章 不同行为方式犯罪心理199

第一节 智能犯罪心理199

一、智能犯罪的定义199

二、智能犯罪的类型200

三、智能犯罪的成因201

四、智能犯罪人的心理特点202

五、智能犯罪人的行为特征205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207

一、暴力犯罪概述207

二、暴力犯罪心理机制的主要理论208

三、暴力犯罪人的心理特点211

四、暴力犯罪人的行为特征212

第十三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213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214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概述214

二、未成年人的犯罪心理成因219

三、犯罪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征223

第二节 女性犯罪心理228

一、女性犯罪心理的成因229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特点231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233

第十四章 不同犯罪经历犯罪心理235

第一节 初犯的心理235

一、初犯的概念235

二、初次违法犯罪的原因236

三、初犯的心理特点237

四、初犯的行为特征238

第二节 累犯和惯犯的心理239

一、累犯和惯犯的概念239

二、累犯重新犯罪的原因240

三、累犯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241

四、惯犯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243

第三节 职业犯的心理245

一、职业犯的概念245

二、职业犯的心理特点246

三、职业犯的行为特征247

第十五章 群体犯罪心理248

第一节 群体与犯罪群体249

一、群体概述249

二、犯罪群体251

第二节 群体犯罪心理253

一、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253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特点254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255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256

一、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基础257

二、一般共同犯罪的心理形成过程257

三、一般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258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258

一、团伙犯罪概述259

二、团伙犯罪的产生原因259

三、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260

四、团伙犯罪的行为特征261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262

一、有组织犯罪概述262

二、有组织犯罪的心理特征263

三、有组织犯罪的行为特征263

第六节 传销群体中的精神控制264

一、传销兴起的社会背景264

二、传销组织实现精神控制的方法264

三、传销组织中精神控制的特点265

第七节 集群行为(犯罪)中的心理互动266

一、集群行为的定义与特征266

二、集群行为的基本过程266

三、集群行为中的社会心理现象267

第十六章 过失犯罪心理269

第一节 过失犯罪概述269

一、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270

二、犯罪过失的类型270

三、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基础272

四、研究过失犯罪心理的意义273

第二节 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274

一、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274

二、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275

三、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的区别276

第三节 影响过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277

一、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外因素277

二、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因素279

第十七章 变态犯罪心理284

第一节 变态犯罪概述285

一、变态心理285

二、变态心理的形成原因286

三、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287

第二节 人格障碍与犯罪291

一、人格障碍概述291

二、人格障碍与犯罪292

三、人格障碍者犯罪的法律责任能力297

第三节 性变态与犯罪297

一、性变态概述297

二、性变态与犯罪298

三、性变态犯罪人的法律责任能力300

第四节 精神病与犯罪行为301

一、精神病概述301

二、精神病与违法犯罪301

三、精神病人的法律责任能力305

第十八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306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概述306

一、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概念306

二、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的依据307

三、国外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理论308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测314

一、犯罪心理预测技术315

二、犯罪心理预测的适用范围315

第三节 犯罪心理预防319

一、一般心理预防的内容和方法319

二、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和方法321

第十九章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324

第一节 多导测谎技术324

一、多导测谎技术的概念325

二、测谎的历史325

三、理论基础328

四、主要的测谎方法329

五、多导测谎技术的准确性331

第二节 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332

一、概述332

二、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的基本原理332

三、国外主要的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334

四、犯罪人特征剖析技术的作用340

第二十章 犯罪心理矫治343

第一节 犯罪心理矫治概述344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344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分类345

三、犯罪心理矫治与罪犯心理矫治345

第二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意义和目标346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意义346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目标349

第三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可行性和艰难性350

一、矫正有效性的历史争论350

二、犯罪心理矫治的可行性351

三、犯罪心理矫治的艰难性352

第四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原则353

一、尊重和平等的原则353

二、保密原则354

三、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的原则354

四、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的原则355

五、促进成长的原则355

六、中立原则355

七、咨询与治疗相结合原则356

八、预防性原则356

第五节 犯罪心理矫治的内容和方法356

一、犯罪心理矫治的内容356

二、监狱犯罪心理矫治的项目和方法357

第六节 犯罪心理诊断359

一、什么是犯罪心理诊断359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内容360

三、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360

第七节 心理健康教育362

一、心理健康教育362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362

三、加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363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364

第八节 犯罪心理咨询365

一、犯罪心理咨询概述365

二、犯罪心理咨询的内容与形式366

三、犯罪心理咨询的方法366

四、犯罪心理咨询与个别教育的区别367

第九节 犯罪心理治疗368

一、犯罪心理治疗概述368

二、犯罪心理治疗的方法369

参考文献373

热门推荐